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26|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阳新韵赏评 【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菊岭耕夫 于 2016-2-6 16:17 编辑

带着诗美人流浪


带着诗美人流浪
龙江岸边诗野荒凉
诗美人乘着漩涡远航
瞠目一片涌动的黑浪
虚幻的夜晚不能入眠
数着星星查点胸膛
炽烈的肝火熔化了肺叶
只剩下一颗冰冷的心脏
闪光的诗句无人拾捡
生锈的铜板灸热手掌
寒酸吟子在诗野踉跄
乞食缪斯化笔作杖
不屈的信念拧成一股缆绳
维系着欲倾的往日的辉煌

(重阳jm)


    诗对重阳来说,是美人,是绝代佳人。重阳从小就爱诗、背诗、写诗,与诗就象青梅竹马。然而他的几十年经历,是带着这位诚爱的美人流浪颠簸,辛酸不堪。从老家山东,流浪到北大荒;又从北大荒流浪到佳木斯。这里不只是地区的流浪,而从具体的诗中,可以看出实际的流浪。
    重阳深深感到,在那黑龙江的岸边,地僻野荒,诗也荒芜。把诗美人卷进那“漩涡”里,但照样远航,这是多么地艰难困苦啊!目瞠口呆地望着那“黑浪”,这是多么地惊心怵目啊!这里的“漩涡”“黑浪”当是一种象征,即诗的“假大空”,诗的“朦胧”,诗的“洋化”等等。
    就在这虚虚实实、浮想联翩中,沏夜不能入眠。指数着窗外天空的星星,查点着胸中积郁的块垒,愤激气恼得竞到了“炽烈的肝火熔化了肺叶”的程度。正因为这样,也不过仅仅“只剩下一颗冰冷的心脏。”这是多么地痛苦难熬啊!
    诗人在愁苦,诗美人也在遭难。因为“闪光的诗句无人拾捡”。而那“生锈的铜板烫热手掌”。“黄金潮”涌来,把光辉的诗歌冲向低谷,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现实啊!
    诗人穷困、寒酸,只有在这深漠的寂静里踉踉跄跄地移步,连诗神缪斯也变成了乞丐,只好把那支神笔化作了拄杖。支撑着前行。
    诗人带着诗美人在流浪,然而对诗的信念却一点儿也不改变,并且不屈不挠地把这一信念“拧成一股缆绳”,把那将要倾倒的过去的辉煌紧紧地拉住不放,而且还要再造辉煌。这就是重阳诗精神的体现。他老年倡导“新韵”,举旗奋进,开一代诗风,这不正是再造辉煌吗?
    沧浪的诗人啊,可爱的诗美人啊!谢谢对诗的钟情,对诗的向往,对诗的伟大贡献!
    毕加索说过:“艺术诞生于悲苦。”重阳实实在在地是在磨难中带着诗美人流浪的。
    这是一首被人们称赞的厚重大气的好诗。特别是用了一些奇异的比喻。美国文学家王尔德曾这样讲:“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再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苏东坡以西施比西湖,历代称为新鲜。重阳用美人比诗,也够别出心裁了。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6 09:51 | 只看该作者

为姚义诗碑而题

陇上姚义诗  王母宫中碑
气壮山河哭  胆震天地悲
瑶台笑歌舞  琼浆喜交杯
人间仙境妙  你我他是谁

(重阳JM)

   “陇上姚义诗,王母宫中碑。”陇为甘肃省的简称,姚义家居甘肃。他教学,他写诗,立起他的诗碑,为陇上争了光荣。姚义的诗碑,立在陇上,立在人民的心中。(姚义的诗碑立在甘肃省《西王母碑林园》中,碑文由书法家题写。)王母指西王母,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名。
   “气壮山河哭,胆震天地悲。”姚义的诗,不是一般的诗,他的诗大气凛然,可感动得山河淌泪;他的诗,肝胆震荡,能激励得天地悲愤。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了。
   “瑶台笑歌舞,琼浆喜交杯。”瑶台是古人想象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传说汉武帝和西王母就在瑶台一起对饮过酒。李白《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现,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里庆贺诗碑的建立,连神仙都欢歌笑语,翩翩起舞,饮美酒,互交杯,喜出望外。
   “人间仙境妙,你我他是谁?”然而,人间陇上人家,更比那仙境还要美妙。大家都在欢欣鼓舞地争读那精美的诗文,有你有我有他,还有谁呢?或者说,大家都深沉地陶醉了,飘然如仙地竟认不出你我他是谁了。
    这首诗的想象特别奇巧。天地相融,人间、仙境共通,人、神、仙一起,哭笑悲喜俱见,歌舞饮乐俱现。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就包容了这么多而广的内容,真是神妙!(重阳这首诗已被书法家书赠姚义并转赠重阳。)
    重阳的老年诗,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而这首诗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可说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6:05 | 只看该作者

读彭学文《凝思集》

世象杂咀美丑恶  红尘百味苦辣甜
生活随感冷热暖  学海泛舟万里帆

(重阳JM)


   “世象”:世代。《周礼•秋官•大行人》:“世相朝也。”世世代代,眼多咀杂,说长道短,称扬美善,贬斥丑恶。
   “红尘”:佛家认为的人世间谓“红尘”。《红楼梦》第一回:“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必须体味酸甜苦辣百样滋味,实是不容易。
    每个人都得从事各种活动,谋求生存,随时随地都要受到冷热和温暖,完全的称心如意是不可能的。
   “学海”是学问汇集的地方。常比喻学术界。崔珏《哭李商隐》:“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当在学海里航行,就必须不畏风浪,勇往直前,扬帆万里。
    这首新韵诗的题目是“读彭学文《凝思集》”,妙就妙在句句紧扣“凝思”二字,真是传神之作。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08:28 | 只看该作者
沱牌酒酿湖海江

沱牌酒酿湖海江  波香浪醇美名扬
国人皆知柳树镇  域外尽晓嘉陵江
王母勤斟当玉液  玉皇欢饮疑琼浆
千杯不醉犹为奇  天上人间共举觞

(重阳JM)


   “沱牌酒酿湖海江,波香浪醇美名扬。”沱牌酒产量大,就象湖海江河一样多;质量高,使波馨香,浪醇郁,这怎能不美名远扬呢?
   “国人皆知柳树镇,域外尽晓嘉陵江。”沱牌酒产于四川省的柳树镇,由于酒的名气远扬,国内外都知道了这个地方。域即疆域,域外指国外。嘉陵江是流经四川的一条大河,沱牌酒厂就在嘉陵江边上。由于沱酒的名望,使嘉陵江也天下知晓了。这里运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
   “王母勤斟当玉液,玉皇欢饮疑琼浆。”沱酒不是人间普遍畅饮,而是天上的神仙也极度夸奖。王母勤快地斟满当成玉液,玉皇欢乐地以为琼浆。玉液、琼浆均指美酒。王母即王母娘娘。玉皇,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也称玉帝或玉皇大帝。这里运用了人们都很熟悉的神话故事。
   “千杯不醉犹为奇,天上人间共举觞。”沱酒美味,沁人心脾,但饮千杯而不醉,还在称赞奇妙!这里的“千杯不醉”是强调了饮得很多而还想饮,突出了酒的神奇。所以天上人间都在举杯畅饮。觞,古代盛酒器。《孔史•投壶》:“请行觞。”颜延之《陶微士诛》:“念昔宴之,兴觞相海。”
    这首诗由国内名扬国外,从人间饮到天上,多角度地赞扬了沱酒。可说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首成功的好诗。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4:07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由国内名扬国外,从人间饮到天上,多角度地赞扬了沱酒。可说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首成功的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08:58 | 只看该作者
韵和林国富《陋室吟》

诗中自有金玉马  梅兰柳竹暂为家
龙虎不争桃源地  月走东篱看菊花

(重阳jm)

    重阳的这首诗,实为化用典故的一首特别的诗。
    第一句,金马:汉代宫殿名。“汉代征召来的人,被认为才能优异的令待诏金马门。”谢惠莲《连珠》:“登金马而名扬。”“金马”泛指珍宝,也比喻贵重、美好。这里赞扬诗,也是赞扬诗人,即最高的荣誉应当归于诗人,桂冠应当戴在诗人的头上。
    第二句,宋代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岛,种梅养鹤以家自娱。梅香兰艳柳绿竹青,这就是诗的境地,诗人的家。
    第三句,龙虎:旧时比喻豪杰之士。李白诗句:“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然而诗人是“相亲”的,决不是“相轻”的,是不为名利而“斗朝昏”的。桃源: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美好世界。毛泽东有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四句,陶渊明《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和李白同样,不肯与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并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所以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就回家“躬耕自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做一位诗人,就不可趋炎附势,而甘愿清贫自乐!
    诗题《陋室吟》:唐代刘禹锡有篇出名的以韵文写的散文《陋室吟》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也就看出了重阳纯洁高尚的品质。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5:59 | 只看该作者
岁月总是明明白白

诗张开翅膀
飞向南去 又飞回北来
它圆了诗人的梦
也明亮了诗人的胸怀
只要与诗结缘
相识必然自在
生活轮圆了时光
飞旋着 星披月戴
从端午走到重阳  
或从五月走到九月
不是谜的谜自解  
岁月总是明明白白

(重阳JM)


    一个人,从小就爱诗,读诗,写诗,一般来说,到老来更加执著。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本身就长着翅膀,天南地北地飞翔。
    想当一名诗人,成为诗人,就“圆了诗人的梦”。“诗言志”,自然也就“明亮了诗人的胸怀”。
    诗歌是优美的,自然的,正如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诗结缘,与诗相识,也就“必然自在”。
    写诗是一种辛苦的事,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不是想当然地美美满满,称心如意,坎坎折折,艰艰难难,在所难免。生活就是拼搏奋斗,披星戴月,从春走到夏,从夏走到秋,从秋走到冬,就是这样,轮圆了时光,也轮圆了每一个日子。
生活,本应该不是谜,但却也象谜。尝过酸甜苦辣,才可自己知道。“岁月总是明明白白”,自己走过的路,自己最清楚。然而事情往往是糊糊涂涂。正如清代郑板桥一生的总结:“难得糊涂”。然而最好还是毛泽东说的:“大事精明些,小事糊涂些”。这,就是岁月!
据悉,重阳与他的同乡诗人刘振刚是在一本诗历中初相识的。诗历是按诗人的生日编制的,刘振刚五月生日被编在五月份,重阳是九月生日被编在九月份。重阳在诗历中发现刘振刚与自己同乡,就主动与他联系。刘在回信中问重阳是怎么了解到他的?重阳就写了这首诗回答他。可谓妙矣!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8 09:42 | 只看该作者
周恩来诞辰百年祭

日月星辰巡百年  梅兰竹菊均称贤
周公盛名震华夏  浩然正气冲九天
武震南昌征腐恶  文惊渝州保延安
开国总理天下事  创业伟绩铸史篇

(重阳新韵)


    周恩来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读这首新韵诗,使我们不由得想起1976年1月8日的哀思。那十里长街送总理,人人泪流满面,个个泣不成声的悲痛场面。也不由得让我们记起1976年4月4日(丙辰清明节),百万革命群众汇集在天安门广场,深切悲悼敬爱的周总理的情景。当时的天安门广场,组成花的海洋,涌起诗的波浪。人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栏上张贴诗词,抄写诗词。“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这充分说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日月星辰巡百年,梅兰竹菊均称贤。”日升月移星辰旋转,巡回运行一百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整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怎能不缅怀这位人民的好总理呢?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伟大贡献的人。他的一生,竟连迎春的红梅,芳馨的翠兰,刚韧的青竹,傲寒的金菊都在敬仰称颂。
   “周公盛名震华夏,浩然正气冲九天。”周总理是全世界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外具有盛名,震撼了整个中华。华夏,是我国的古称。他的正大刚直的精神,光明磊落的作风,简直冲上了九天云霄。九天,指最高的天。古代曾将天分为九层。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浩然之气”。杨继盛《临刑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
   “武震南昌征腐恶,文惊渝州保延安。”大革命失败后,他赤胆忠心,领导了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的“南昌武装起义”,惩治那些腐臭罪恶,这里指的是罪恶的国民党军阀。
    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句:“六月天兵惩腐恶”。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起义,也是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周总理文武双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战呼声,妄想发动内战。周总理驻中共重庆办事处,与蒋介石展开了斗智斗勇。特别是在他的辅佐下,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团结,1945年8月毛泽东从延安抵达重庆,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双十协定》,保卫了党中央和所在地延安。渝州即重庆,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句:“索句渝州叶正黄”。
   “开国总理天下事,创业伟绩铸史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恩来担当了总理重任,一直到76年逝世。他辛苦操劳了一生,被人民誉为“红管家”。他昼夜繁忙,处理国内外的大事。大搞外交活动,出国访问,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国际上的重大会议,实实是奔波天下事。他为中国革命和世界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他公而忘私,品德高尚,胸怀坦荡,平易近人,关心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光辉的一生,确确实实是谱写了宏伟的史篇。他将千秋永垂,万古不朽!
    华兹华斯说过:“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地溢出的”。这首诗正是这样。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6:06 | 只看该作者
试和中山君《绿荫试笔》

晨风卷帘外  红雨化香尘
闭门谢客久  著书键声频
时光夺分秒  创业仍须勤
笨鸟先飞早  无意苦争春
巧演黄粱梦  世事日日新

(重阳JM)



    这首和诗与日本中山先生的原诗是一脉相承的,可称为姊妹篇。
    清晨的风儿吹拂着,卷起了窗帘子,外面是一片暮春的景象。红艳艳的桃花飘零,连空气飞尘都芳香了。这里用了“红雨”的典故,显得更加形象。唐李贺《将进酒》:“桃花红落如红雨。”毛泽东《送瘟神》:“红雨随心翻着浪。”
    闭门谢客已多时了,因为著书撰文,忙于创作,频频传出打字的键盘声。这里的“久”不是长时间没有朋友来访,而是表达了一种心境。
    时光在流逝,光阴太宝贵,分分秒秒都需要争取,不使浪费。要创业,还需勤奋努力。志向远,决心坚,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这也正是作者老来的真实写照。
    笨鸟早学飞,诚然是一种谦虚的品质。无意在这里苦苦地争春,这是崇高的情操。这里用了宋代大词人陆游《咏梅》原句:“无意苦争春”,同时进而托出毛泽东《咏梅》:“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尚品德。
    我国唐代沈济的《枕中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卢生住在邯郸客栈里,向道士吕翁叹自己穷困不得志。这时,客栈主人正在蒸黄粱。吕翁拿个枕头给卢生,告诉他枕着睡有好处。卢生听了,果真在梦里封侯拜相,享尽荣华,醒来时黄粱还没蒸熟。在历史上,多少人在做着“黄粱美梦”,然而都破灭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重阳这里用了“巧演”二字,意而其反,是强调了梦的美好的,而且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请看“世事日日新”吧!历史总是在前进,世事总是在变得新鲜。新生事物总是在成长,有无限的生命力,有光明的前程!这里的活用典故,大大地增强了诗的力度。这首诗的用典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学习。
    附中山先生原诗:“午枕薰风里,飘红半是尘。柴门无客访,何处鸟声频。活计安吾分,时能诗友亲。吟诗犹懒出,执笔饯徂春。日日黄粱梦,窗前绿已新。”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15:25 | 只看该作者
谢画家王树和先生

松间明月照清泉  飞雪梅花不畏寒
遍地抛金枉多情  宝墨不染菊自惭

(重阳JM)

    这是一首构思新巧的诗。诗下有一段注:“画家王树和先生赠重阳先生‘松间明月’、‘飞雪梅花’两副画。重阳先生喜爱菊花,便在致谢王树和先生的复函中写了这首诗,意欲求索一幅菊画。”
   “松间明月”这幅画。很自然会想到唐代王维《山居秋螟》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重阳引用画的题目后加了“照清泉”,给画增了景致。“飞雪梅花”这幅画,也很自然会想到毛泽东《咏梅》里的词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重阳同样引用了画的题目后加了“不畏寒”,给画添了精神。
    这首诗最为神韵的在后两句。我国古时侯九叫做阳数。农历的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就起名重阳节。重阳正好是九月初九出生的,所以起笔名重阳。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所以重阳也自然特别喜爱菊花了。但王树和先生赠的两幅画,一幅是松,一幅是梅,在重阳的心里想,赠一幅菊花才更为理想。才更称心欢悦。所以才有下面的这一句诗,诗意特别含蓄又诙谐。说那黄菊花虽然“遍地抛金”,也是白费多情,千金买不来宝墨的点染,引起了菊花的惭愧。
    唉!画家先生,还是再画赠一幅菊花吧!这样既能满足重阳的心愿,也能达到读者的希望。据悉,画家王树和先生看了这首诗以后,立即挥毫连作了三幅菊画,寄给了重阳。其中有一幅,要求重阳亲自题签,算着两人的合作。
    瓦雷里说过:“思想必须隐于诗中,一如养分隐于水果中。”这首诗的神妙,也正在这里。笔者特别欣赏这首小诗。
(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15:1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