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卫兵’日记》(上B)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25日:    今天去中山陵。
    中山陵坐拥钟山、紫金二山,依势而建,大气磅礴,巍峨壮观。
    拾阶而上,极目之处,层峦叠障,紫气缠绕,高天辽远,一碧如洗。不由得使人神清气爽,豪气万丈。
    半个世纪前,中山先生奔走于南洋;运筹于东瀛;聚天下之豪杰;挥戈钟山脚下;浴血奋战,一举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创建中华民国。千古功勋,万世英灵,长眠于斯,当之无愧。
    中山陵——钟山灵秀,警钟长鸣。中山先生,生前题字,曰:“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先生是否对那位窃国者早有洞察?只怪那斯充耳不闻,一味独裁专制,最后,弄得个孤家寡人,落荒而去,不得不跑到一个海岛上去,偏安苟且,苟延残喘。

    9月27日:
    叩拜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外一公里处。这里,苍松挺拔,绿竹翠秀。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把雨花台变成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恽代英、邓中夏、罗登闲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被杀害于雨花台。(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就有十万烈士血洒雨花台)
    苍天洒泪悼英烈,点点化作雨花石。选数颗晶莹剔透的雨花石,小心揣于怀中,以留念。稍倾,再选十数颗,以备回去送小侯和其它哥儿门。
    一事痛心,特记于下:环绕雨花台,目力所及,稍粗些的竹身上,可见许多凌乱的刻字:什么“山南”、“海北”、“张三”、“李四”、“一游”、“留念”...五花八门,不一而足。面对英灵,各位刻字者与心何忍?愧否?!在此,特代各位无知、鲁莽的“红卫兵战友”,向各位先烈鞠三躬以致欠!

    9月29日:
    栖霞山、千佛洞。
    恰逢阴雨,栖霞山无霞。
    千佛洞里,亦无千佛。仅有百十尊大小不等,姿态各异的石刻佛像。看了一遍,完好者已无几。大多已是首断肢残。无须问,准是当地或外地来此的红卫兵战友们的“功绩。”
    入乡随俗,身临(身居)“火炉”者,谁能不“火气”冲天 ?都会按奈不住,施展上一番“火热”的“革命”拳脚。
    各位尊佛,生逢“革命”的盛世,休怪我辈无礼了!
    刻字存于壁上:千佛苦对铁拳脚,无能护身何为佛?!  

     10月1日: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十七周年纪念日。
    敬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敬祝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僵!
    十时整,当广播里传来,毛主席蹬上天安门城楼,检阅一百五十万革命大军,并邀请红卫兵代表蹬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时,“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响彻华夏大地。
    此刻,我恨不能立刻长出翅膀,飞到北京,飞到毛主席的身旁。
    敬爱的毛主席,您是亿万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您的光芒照亮了世界革命人民前进的方向。
    我们红卫兵誓作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永远跟着伟大统帅毛主席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奋勇前进!

     10月5日:     北归途中到达蚌阜,突感不适,临时决定下车。
    蚌阜。
    地处淮河中游。系大禹治水之地;和氏壁出土之地;霸王别姬之地。东向二十公里,风阳县,乃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的老家。
    我和三十余人被车接到第一中学接待站。
    时近傍晚,夜色朦胧,无数只蝙蝠于夜空中疾飞,翅翼划割空气的尖历响声,清晰可闻。忽然想起,小时候,似乎听一个玩伴讲过,夜晚天空上如有蝙蝠飞翔,脱下鞋子扔向空中,蝙蝠就会钻进鞋壳儿里。不知可当真?一中早已停课,教室被辟为接待站寝室。用书桌拼成一大排通铺。
    当晚,同室宿十余人。其中,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高高瘦瘦的身材,下巴上蓄一把山羊胡,着一身中山装。如果不是胳膊上戴着红卫兵袖标,我会错把他错当成鲁迅先生笔下的孔老夫子。
    早操列队,老者高出众人一头,尤如鹤立鸡群一般。也真难为他,这把子年纪也跑出来和红卫兵为伍。我敢说,他肯定是当今中国年龄最老的红卫兵。真不知叫他红卫兵老大爷呢,还是红卫兵老大哥?同室的红卫兵们,背后都叫他“老红”——老红卫兵之意。
    “老红”和我们一起上操;一起用餐;一起看(抄)大字报;一起高唱革命歌曲。饱满的精神头和赳赳之气,倒也令人肃然起敬。
    不曾交谈。不知其何方人氏;姓何名谁;为何加入红卫兵?
    休息两天后,元气大振,决定动身回京。

    10月8日:
    早晨,临去车站前,我去到“老红”跟前,和他握手道别。讶然间,他竟很激动,忙下铺趿拉着鞋(‘老红’正躺铺上养神,年纪终归大了,精神到底不济。)一直送我出了校门,再三道了珍重,挥手而别。
    北上的列车严重超员,车门口的踏板上都站满了人。有些人急于北上,竟然爬上车顶。(这种情景在反映苏联十月革命的电影里很常见)
    “红卫兵小将们,为了大家的安全,请立刻从车顶下来,下趟列车马上就到...”车站工作人员,手持广播喇叭,反复呼吁,可车顶上的人仍然无动于衷。相持了大约三十多分钟,车顶上的人不但不下来,反而在上边呼喊起来:“我们要去北京!我们要见毛主席!”
    这时候,另一边站台上有一列火车进站了。从车窗户看,车里的人竟然不多。
    不知谁大喊了一声,那边来车了!站台上的人,立刻不顾铁路人员的阻拦,跨过铁道,向刚进站的列车涌去。
    我也随着那些人挤上刚刚进站的列车。
    列车里,人确实不多,有的车箱尚有空座。
    上车只几分钟,车就开了。我忽然感觉不对,这车怎么往南开呀?一问,才知道,这是一趟南下广州的列车。
    一些刚刚上车的人喊着要下车,可哪儿下得去了。
    车到前站,上错车的人,纷纷下了车。我犹豫再三,决定将错就错,就去广州,说不定能遇见小侯他们呢。

  10月13日:     车抵达广州。
    住中山大学接待站。
    中山大学地处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牌坊式的校门,古朴浑厚,典雅庄重。立足校门之下,我顿生一种肃然之感。
    校园里,设有许多大字报栏,贴满大字报。一些红卫兵在大字报栏前,边看边往本子上抄写。举目四望,绿草茵茵,林木掩映。屡屡行行,来来往往的红卫兵和一排排大字报栏,丝毫没有影响“中大”的秀丽。反倒为它增添一派生机。
    中山大学,号称南国头等学府(之一)。能在这等学府里就读,辛辛学子,何等荣幸!
    我也拿出笔记本,抄写大字报。(此前,我已抄满两大本大字报).
    吃过午饭,我特意去留言板上,仔细察看一番,想看看有没有小侯和阿祥的留言。稍倾,不禁哑然失笑,笑自己的荒唐和疏忽——
    小侯和阿祥压根不知道我会来广州,何以留言?
    过后,我还是在上面贴了一纸留言:我在“中大”某室。见字请找我。
    我想,小侯和阿祥到广州有十天左右了。(不算旅途)会不会碰巧住在中大?即使不住这儿,万一这两天来中大呢?再说,老景、大海、小宪、小乙他们,会不会刚好也来广州中大?
    碰碰运气吧!

    10月14日:
    去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上。不但交通不便,要倒几次车,且须轮渡,方能上岛。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提议和帮助下创立的。(创立于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黄埔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培养了许多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中,闻名暇尔,叱咤风云的战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任此校政治部主任。我国的十大元帅,有五人系师出此门,(叶剑英、陈毅、聂荣臻、徐向前、林彪)。国民党中,许多黄埔军校毕业的杰出军事将领,由于站错 了阶级队伍,以至误国、误民、误己。可悲!可惜!可叹!
    黄埔军校,这里是我早已神往之地。我老爸十六岁弃锄从戎,戎马一生,从小就注定了我的军人情结。
    黄埔军校大门两旁,对联高挂:“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曰:“革命者来”。
    单单这盈盈之联,就足以使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我辈生之晚矣,否则定当投此门矣!
    (此联系建校之初所挂,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中山先生逝世后改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0月15日:     屈指算来,离开学校已经五十余天,不知学校情况如何?出门时哥儿几个结伴而行,现在身在南国,孑然一身,不免寂寞。小候、老景、大海、小宪、小乙,你们现在哪里?真想你们呀!
    出门时,母亲给我找了一套老爸穿过的旧军装,一顶旧军帽。穿了多日,已脏得不堪。清早,趁人稀少,去水房洗了洗,晾干。
    下午,去中大校门外散步。也不知走了多远,身到何处,只见路两边,一树树木棉花灿然开放,火红耀眼。偶有一、二只画眉鸟,于树间跳跃鸣唱,声音十分嘹亮婉转,悦耳动听。如果在北方,这画眉鸟恐怕早被人抓去关在笼中了。我禁不住,问一身旁老者:“有人抓这画眉鸟吗?”
    老者似乎颇感诧异,反问我,道:“抓它干吗?”
    我无言以对。
    南国北疆,毫厘之事,意识竟然天壤之别。怎不叫人忘寐反思?

    10月16日:
    去华南理工大学看(抄)大字报。

    10月18日:
    去暨南大学看(抄)大字报。

    10月20日:
    去华南师大看(抄)大字报。

    10月22日:
    去广州大学看(抄)大字报。
   ( 在各校留言版上,均留言。   但愿苍天不负苦心人,能让我找到小侯他们)。

    10月24日:
    在中山大学休息一天。
    补写《日记》。
    整理抄写的“大字报”。

    10月26日:
    游白云山。
    白云山地处广州市中心。(这一点,实在令我出乎意料,一直以为白云山在广州郊外)。
    这里,万木葱茏,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生机勃勃;名胜古迹,廊亭林园,湖泊溪流,山涧泉水,浑然天成,洋洋大观。
    可以说,这儿,是一座浑然天成,包罗万象的大公园。
    如此群秀荟萃,实乃天公作美。能居住在广州者,真是天大的福气。
    我亦不虚此行。

    10月27日:
    一日游兴未尽,再游白云山。
    略...

    11月1日:
    今天,天高气爽,风和日丽。
    早饭后,去看珠江。
    一路上山青水秀,绿意盈盈,微风习习,鸟语花香。
    兴之所至,沿珠江岸,信马游缰。
    与其说我喜欢眼前的珠江,不如说我天生爱水。(我生于松花江岸,打小就成天泡在江边上)。
    有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庸者爱花。我这个红卫兵,天生“造反派”。偏偏这三者都爱。(本人非‘仁’、非‘智’、自信亦非‘庸’).
    山者,挺拔于世,傲视苍穹;水者,浩浩荡荡,或轻吟浅唱,养育生灵,滋哺万物;花者,(如眼前随处可见的木棉花),然然如火,沁心留芳。这三者,均乃大自然灵动之造化。谁能不爱?试想如果世间没了此三物,会当如何?
    不觉间,天已近午,顿觉有些饥渴,
    又走了片刻,眼前来到一块凹地。一片林木后面,隐约现出一间房舍。走近,见那房泥草结构,几处墙皮斑驳脱落,门窗均已陈旧,以为是一座弃房。转眼,见山墙脚下,向阳处,坐着一位老妇,在那里摘菜。近前,见那老妇脸皱如核,动作迟缓,年龄当近古希。
    我问她:“大娘,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老妇打量我一眼,咕哝了一句话——绝纯的粤语。我一个字都没听懂。随即,她缓缓起身,进屋,用搪磁缸端出一缸热水来。我道了一声谢,接过缸子。才喝了两口,就见一个老汉从房后的洼地里走过来。老汉手里拎着一个竹篓。他身材细瘦,脚步却健朗。他瞄了我一眼,只顾走到屋门前,翻转竹篓,把篓里的东西倒进一个盆子里。那东西好像鳝鱼。我近前一看,不禁吓了一跳。竟是半盆指姆粗细,尺把长的小蛇。身上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连忙后退两步。
    “大爷,你抓这蛇干嘛呀?”我问老汉。
    老汉亦是满口粤语,听着费劲,但尚能明了。他说用这蛇炖菜,还能煲汤。
    粤菜“龙虎斗”,早有耳闻。难道这就是“龙虎斗”中的“龙”吗?
    我从小就最惧怕“蛇”这种动物。别说入口,听见一个“蛇”字,都会头皮发扎。
    我饮尽缸中水,向二老道了谢。离开那儿。
    我不想再向前走,(我怕前方洼地草丛里窜出蛇来)。遂转身返回。
    世间早已惊涛翻卷,风起云涌,革命气势,如火如荼。这里竟然一隅桃园,独处世外。
    摘菜东墙下,煲蛇草舍中。二老真乃世外“仙人”也!

   11月5日:     没有任何人的消息。
    看来没有什么指望了。
    遂决定北归。

    11月6日:
    午时,登车离开广州。
    在广州盘桓近月,留下许多美好记忆。
    再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革命的城市;文化的城市;美丽的城市。

    11月14日:
    傍晚,几经波折,终于回到北京。
    下车后,我们中五百余人,被军用卡车接到郊区一个空军基地。
    到达后,按人数临时编成连队。(每连约100人)。我们连的连长是空军的一个马排长。高大英俊,和蔼可亲。
    当晚,部队举行欢迎会。会前,各连队之间,互相拉歌。
   “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有个金太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等“毛主席语录”歌曲和革命歌曲,此起比伏,雄壮嘹亮。会场上,气氛热烈、火爆。
    由于我指挥了连队拉歌,(比其他连队略占上风)。马排长让我代表连队红卫兵发言。
    会后,我们连队的男生,集中住在一个大礼堂里。
    也许晚秋天寒着了凉,第二天早晨,我的腰疼的不敢翻身。早操也没出。
    马排长将我送到医务室,一个女军医在我腰处做了针灸。扎了几次,就不疼了。
    住医务室两天,马排长每天都去伙房给我打病号饭。真象一位老大哥。

    11月18日:
    天,一天比一天凉,又很想学校的“战友”们。
    今天,我和马排长说,我想回去。
    马排长把我领到他的办公室,悄悄告诉我,现在滞留在北京的红卫兵仍有近百万,且多为南方红卫兵,他们多数人没有见过毛主席。
   “中央首长”很关心此事。 为了让他们早日离京返乡,“中央首长”,一周内可能就要接见红卫兵。
    我立刻明白了“中央首长”,一定是毛主席呀! 马排长知道,见毛主席,一直是我未了的最大心愿。此前,我已多次错过良机,一直后悔莫及。
    这是天大的秘密呀!马排长如此信任我,使我万分感动。  

    11月22日:
    今天,我抽空去了一趟部招待所。
    徐大妈一看见我,立刻给了我一巴掌,说:“ 我抽你个丫挺的!你小子颠哪儿去了?毛主席已经七次接见红卫兵了。多少人都找不到你!”
    从徐大妈口里得知,小侯和那两位女同学,都赶上了毛主席11月11日第七次接见。他们三个人一起乘11月13日晚车回长春了。(我到北京的头一天)。我和小侯又一次擦肩而过。这只“猴子”已多次跳出我这个“如来佛”的手心。(我和小侯经常这样开玩笑)。
    还得知,小乙和小宪也在半个月之前,先后回了长春。
    老景和大海却影讯全无。

    11月25日:
    广播里传来毛主席又一次在天安门接见(检阅)红卫兵的消息。
    我沉不住气了,急忙跑去问马排长。
    马排长看我着急的样子,不禁笑了,冲我伏耳说道:“还有好戏。”
    看他的神情不象骗我。遂安下心来。

    11月26日:
    早晨,上完早操,去食堂吃饭途中,马排长悄悄对我说:“抓紧吃饭,之后回去准备一下,今天有任务。”
    我的心一下子狂跳起来:“是不是‘中央首长’要接见?”我问。
    马排长肯定的点点头。
    早八时,我们准时上了卡车。上车前,领导宣布,今天去某地军训。大家务必听从指挥,遵守纪侓。
    我心里自然明白“军训”的内容。
    二十余辆车一字长龙行驶,不久便到达指定地点。这里似乎眼熟,好象长安街?
    我们连下车整理好队伍,原地坐下。大多数人好像已经猜到了什么,都交头接耳悄声议论,各个兴奋不已。
    带队的军宣队员都坐在队伍最前面。马排长让我挨着他坐。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果然,大约五、六分钟,三、四辆前导车开过去之后,毛主席乘坐的敞篷汽车终于开过来了。
    啊!毛主席!我看见毛主席啦!“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毛主席红光满面,象一轮金色的太阳在我的眼前升起。一股暖流,瞬间流遍全身。
    我忘情的喊着、跳着...那一刻,毛主席似乎向我这边看了一眼,还招了招手...
    我激动万分,泪流满面。嗓子喊哑了,鞋子蹦掉了...
    那天, 我和许多红卫兵都是光着脚回到驻地的。
    回来后,马排长对我说,他们用大卡车几乎拉回满满一车鞋子。
    我忙问:“在哪儿呢,我去挑一双行吗?”
    马排长说:“算了,我送你一双吧。”

    11月28日:
    秋深了。
    北雁早已南归。
    我这个红卫兵代表,不辱使命,终于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我也该回家了。

    11月30日:
    今天我就要离开北京了。
    临别,我握着马排长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马排长的眼睛,也湿润了。
    十余天相处,我已经把马排长当成自己的老大哥。
    再见了,马排长!再见了,老大哥!我们何时还能相见?
    我穿着马排长送我的那双崭新的军用胶鞋,回到长春。
    北国大地,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我已然听到新年的脚步声。
    一个崭新的、战斗的一九六七年,就要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3-7 18:38 | 只看该作者
老弟真能,还上了南方。我除了上北京外,哪儿也没去,当然也见到了毛主席。到北京就等着接见,见完就回家了。在北京也是到各大学去抄大字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8:47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3-7 18:38
老弟真能,还上了南方。我除了上北京外,哪儿也没去,当然也见到了毛主席。到北京就等着接见,见完就回家了 ...

我走到地方不多。有两个哥们一直走到12月末。全国几乎走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3-16 18:22 | 只看该作者
万寿无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3-16 18:25 | 只看该作者
珍贵。好。还没有亮吗?如果亮了,建议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8:38 | 只看该作者
杜国庆 发表于 2012-3-16 18:25
珍贵。好。还没有亮吗?如果亮了,建议精华

谢谢兄弟我不能自己亮的,握手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3-16 20:35 | 只看该作者
我来亮吧。不为别的。只为真实的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20:42 | 只看该作者
中年人 发表于 2012-3-16 20:35
我来亮吧。不为别的。只为真实的记录。

谢谢二位兄弟——对历史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30 16:32 | 只看该作者
文革中的人们都是丧失了人性的,是集体犯病
我在松花江畔那个最美得树挂风景的地方,住了2个月,是98年夏天。我舅舅是军代表,曾经任吉林市教育部的军代表类的。也是雷锋日记写作班子成员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8:32 | 只看该作者
逮吗说吗 发表于 2012-6-30 16:32
文革中的人们都是丧失了人性的,是集体犯病
我在松花江畔那个最美得树挂风景的地方,住了2个月,是98年夏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9 05: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