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衣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析王法先生《两只大鸟》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1-12 07:35 | 只看该作者
衣影 发表于 2013-1-12 00:25
那年兄弟这句“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概括得极好!赞同,确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1-12 08:20 | 只看该作者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又能感受到美,我觉得这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1-12 09:01 | 只看该作者
意象独特,意境很深,感悟深邃,给人遐思。拜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1-12 09:15 | 只看该作者
你说好的,别人以为一般,这就是哲学。
适合于自己特点的尝试是作者的乐趣,适合自己口味的解读是读者的嗜好,还是哲学。
我偏爱无流无派的实用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1-12 09:16 | 只看该作者
    象征不同于意象,它不是主客观结合的直接的单纯的形式,而是较为复杂、较为隐蔽的主客观的和谐一致。它犹如站在生活与诗人之间的一株树。映射生活,又超越生活;浸透主体意识,又外化主体意识。象征,是外在世界进入诗歌的一个重要审美中介,一种独特而神奇的艺术手段。
   诗人创造象征的具体形象,或用心理联觉手段暗示多种感情,或用拟人化手法移情于物,或用事物远距离拼接造成张力,或用微妙的对应来构造意念的整体,但无论如何,都是借有形寓无形,借有限表无限,借刹那见永恒。所以,他所赋形的,都是蕴藏丰富、复杂、深远的灵境。而读者则通过对暗示的领悟和联想,填充各自的感受、想象和体验,受到多层次不尽一致的美学感应,从而使诗歌获得多重艺术效果。
   欣赏这首作品,我们当理解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1-12 09:20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3-1-11 22:49
这首诗的关键就是两个“真像”。
“两只大鸟”真像“两只大鸟”,“枪声”真像“枪声”。两个“真像”使人 ...

醉酒状态下,意识是清醒而又混乱的,有可能是一只大鸟。
例如,我醉酒很厉害后,会把一个人看成两个人,会把一张钱看成两张钱。
估计王诗哥是在醉酒状态下写这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1-12 09:2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最合理最真切的理解和解读了,学习,问候衣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1-12 10:03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12 09:20
醉酒状态下,意识是清醒而又混乱的,有可能是一只大鸟。
例如,我醉酒很厉害后,会把一个人看成两个人, ...

哥哥喝酒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1-12 10:06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王法诗兄的这首诗充满着“是与非、实与虚、真与假”。“两只大鸟”、“枪声”、“散发浓烈的酒气  和雾霾”,是“是、实、真”的,是诗的内涵,同时,也是诗的主题的基点,是现实主义的;而“真像两只大鸟”、“轰然得真像  枪声”是“非、虚、假”的,同时,也是诗的外延,带有浓郁的象征意味,是将由读者想象的自由空间,因为诗人不想明说或是不能明说,而成了悬念。{: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1-12 1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3-1-12 10:19 编辑

大鸟——一般指鹰、苍鹰或外形庞大而凶的生物体;用在诗歌表现上,可做多种暗示的示意性明喻,但也有在为了掩饰某些重大题材时而显挪喻的特征,读者会产生歧义,然而诗作者,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模糊的效果,以达到似象非像的艺术化效果;
注意关键意象词:
1、2只达鸟,而不是一只;(真的大鸟,真实的存在物象)
2、第3句:“他们飞的真像两只大鸟”——已然异化为衍生类的生物种,非真实的“抽象物”;
3、有轰然的枪声
     散发浓烈的酒气
     和雾霾
  ——借喻,而言其他,指向不明,任由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怎么联想都不为过;
4、那枪声/轰然得真像/枪声;
  ——枪声不会无缘无故地响起,2只,贪婪而觊觎别人领地的小丑,一高一低,就像2只掉毛的秃鹫,眼神凶猛想要吞灭地球表面的一切;3声枪响处于不同时间与境域之下,呈现出的内核就是衣影所说的:“自我意识的异化与同一”即可说是:本体与喻体的内在和目的性;——那枪声:真像:枪声;(异化的同一性“);
——法老的这首小诗容量极大,和2012年那首《痒》一样,2013开年的这《两只大鸟》,仅仅只是开篇,祝贺法老继续,思维如此活跃,讽喻之法如此娴熟,已经上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哲理隐含于无形,只听见声音,仅能瞄见形态的外轮廓,是吾辈学习的范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02: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