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67|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坛读诗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法 于 2012-10-28 07:01 编辑

《论坛读诗札记》


  中国诗歌自二十世纪末叶进入到了一个网络传媒时代,【其时诗歌的写作与传播、阅读与交流、批评与反馈、媒介经营以及诗人情况、诗歌的相关外部或社会性活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诗歌网络的发达是一个明显表征。】(赵卫峰)。不管你漠视也好,讨厌也好,反对也好,网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然是当代诗歌重要的,有效的广泛而有深度的新媒体。这一点,业已成为圈内、外多数人的共识。

  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至2011-10-20日于安徽.合肥正式上线以来已届一年。一年来,论坛以其平台博大,群英荟萃,流派纷呈,思想前卫,诗风鲜活,诗体风格多样化而著称。无论(口语体)、(散文体)、(译诗体)、(朦胧体)、(民歌体)、(徘诗体)、(微诗体)、以及传统和古诗词体,异彩纷呈,应有尽有。
  本人2011-12-29日注册论坛。2012-2月受聘担任【原创诗歌栏目】编辑。至今累计在线阅读近2200余小时。尤其至半年前担任《诗歌周刊》执行编辑以来。几乎阅尽【原创诗歌】栏目所发表的全部诗歌。受益匪浅,亦感受良多。下面是几点粗浅感受。
  
  :【诗人的价值】
  诗人的价值应当体现于对所处时代的关注度和深入度。你所关注的是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你的气息是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气息相通?你的苦乐,你的哀荣,你的生死是否与广大人民群众休戚与共?这些都从根本上决定了诗人的价值取向。
  诗人以文本说话。诗人的价值又是通过文本来体现的。文本思想内涵的厚薄,思考程度的深浅,语言韵味的雅致、通俗与否无疑决定着受众人群的多寡,亦决定了诗歌的质量和价值,同时,也决定了诗人的社会价值和从中体现出诗人的自我价值。一个时期以来,论坛上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批判、勇于担当,勇于代言,勇于思考的诗人和优秀的诗歌文本,他们关注当代的现实,关注人民的疾苦,敢于站在时代的潮头,揭露时代的阴暗,批判现实的不堪,抨击权贵的贪腐,代言底层和弱势群体的痛楚,弘扬时代的真善美,充分体现出了诗人之于应有的价值。
  毋庸讳言,与此同时网坛上也涌现出大量的伪诗、劣诗、庸诗和非诗。其表现形式为:空洞无物,不知所云;天马行空,文不对题;线索不清,逻辑混乱;意象迭出,气息雍堵;口水连篇,寡淡无味;词语乖舛,生僻拗口。更重要的还在于,毫无思想性和诗歌应有的美感。这些现象如果是出自初学者的笔下,尚情有可原,如若是诗写多年的诗者所为,就很可叹了。

  :【诗贵真】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种种,我觉得最大的弊端在于【失真】。就是在没有真情实感的状态下,生编硬造,无端臆造。或者是出于一种游戏的心态,随意涂抹,恣意戏鸦。这实质上是对诗歌的蒙尘,亦是蒙羞与诗人。是唯恐读者和大众不远离和扬弃诗歌与诗人的一种恶劣不恭的作为。诗歌之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路,不胸怀肝胆,勇于披荆斩棘,不甘于付出真情实感,不流淌心血汗水,是寸步难行的。敞开目光,关注现实,从心灵和骨子里与人民为伍,使自己真正成为人民的一分子,修炼一付火眼金睛,洞察查底层大众之真情,苦读经典文本,勤学苦练,才是唯一的路。

:【百花说】
  有的诗友可能要说,我不想写什么担当、批判、代言的诗,我只想咏叹山水,或借风花雪月抒发一己情怀。确实,论坛上也有许多这类诗作。其中,也不乏一些上品之作。但这终归是一己情怀,与当前时代和现实的本质相去甚远。纵观天下,当今百姓有多少人在那里关心风花雪月,是什么人才有那种闲情逸致?如果你非要立志与此,那只能祝你,出新,出奇,出绝,力求超越大众情感之上,而力避庸常泛泛。
  此外,论坛上还有大量的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诗作。这些诗作,除少量的上佳之作,(约占总量的百分之五、六)余者为少数中品,其余恐怕皆为庸常之作了(约近百分之三十左右)。诗贵【新、奇、绝】。前述这些上佳之作,虽然取材日常琐事,但是,或立意高远,或感悟独特,或构思新奇,或结构、语言绝佳。以此居占鳌头。而那些庸常之作,或思想平庸,或立意淡然,或感悟浅显,或结构混乱,或语言浅白。凡此种种,一是思想浅薄所致,二是疏于思考所成。思想浅薄使人缺乏一双透视时代,洞察社会的慧眼,疏于思考使人难以透达事物的本质。

:【语言风格】
  纵观论坛上的精品佳作,其语言风格,基本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明朗、澄澈、朴实、鲜活、凝练、通俗、爽透、易懂。反之,有些作品不是语言浅白,一览无余,就是词语纠结,艰涩生僻,缠绕搁楞,难读难懂。有的如读天书,有的如拆密语,读来劳心、费神、累眼。使人唯恐避之不及。有一些诗作,原本思想的厚度,思考的深度,与现实的结合度都不错,可就是有意的扭曲语言,异化结构,冷僻意象,人为的制造阅读障碍,以此雾化和模糊题旨的内核和本质,期望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厚度,岂不知此举恰恰适得其反。还有一些诗作,纠结词语,缠绕生僻,意在掩盖文本思想的浅薄,厚度的不足,内质的苍白,和内蕴的单薄,反而捉襟露肘。【杜绝陈词滥调或情感的泛滥,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宫白云)。倒不如端正态度,踏踏实实的在诗歌理论上刻苦修为一番,在诗歌文本上狠狠下下功夫,反倒见天有日。
     :【诗不厌改】  
  诗不厌改。其它文体亦然。
  网坛上的部分诗友写诗,习惯于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鼠标一点,发到网上万事大吉。这是一个要不得的毛病。俄国大文豪,闻名遐迩的文学巨匠A.托尔斯泰,一部书稿已交到邮局,半夜三更突然想到书稿里的一个字需要改动,立刻起身赶上雪橇,冒着严寒连夜赶到20里外的邮局,打开邮包,修改了书稿。关于大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也是我们早已耳熟能祥的。这种忠诚和钟情于文字,精益求精,对读者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取和学习的。写诗也是这样,修改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我们网坛上有许多诗友,一首诗完稿后,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在修改中由于不断的听取他人的【高见】,使得自己的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有时候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会让一首诗立刻鲜活、灵动起来。一个词救活一首诗的例子亦不在少数。

  【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信条是:让每首诗都通过词语的炼金术成为一流产品。瑞典文学院给他的获奖评语:“用凝练、透彻的意象,打开了一条通往现实的新路径”,真是诗人所见!】(时东兵:《一江春水》(同济大学出版社)首发式——暨金秋诗歌朗诵会上的致辞)
  要想尽快提高诗艺,写出精品,反复修改诗稿,为你的诗精选每一个词和字亦是一条有效和可行的办法。

   

           2012-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8 20:05 | 只看该作者
是法老一片不错的编辑心得,我要细细体会。{: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0:21 | 只看该作者
西沈 发表于 2012-10-18 20:05
是法老一片不错的编辑心得,我要细细体会。

谢谢 不当偏颇之处  期待 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0-18 20:21 | 只看该作者
问候法老。提醒的正是时候。谢谢{: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18 20:24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10-18 20:21
谢谢 不当偏颇之处  期待 惠正

如您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0:31 | 只看该作者
书剑飘零 发表于 2012-10-18 20:21
问候法老。提醒的正是时候。谢谢

  谢谢 握手 祝好  多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0:31 | 只看该作者
西沈 发表于 2012-10-18 20:24
如您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呵呵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0-18 20:38 | 只看该作者
实实在在写诗 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0:49 | 只看该作者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2-10-18 20:38
实实在在写诗 拜读了

问好天姐  惠正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0-18 21:08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金玉良言,一片苦心。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诗歌创作上的经验教训。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敬可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04:1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