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平线诗歌实验小组
- 地平线诗歌实验小组(杭州)
[艺术自释]
地平线宣言
我们不想再给你一种新的东西,我们让你从考虑诗歌的根本开始。
必须强调,诗歌的生存与否,在于它能否获得足够的普遍性。据此,作者←→诗篇←→读者将处于同一能级的团结状态。除了回到根本——对世界的积极联系上来,我们不知道诗歌还有另外的生存方式。
很多年,诗歌成了一块没有生命和优美的石头,诗人竭力思考的是如何进行进行雕刻。而二十世纪的风尚早已沦落为对工作方式的破坏和建设,人们喜欢把日渐发达的想象力消耗在无休无止的技术革命和示威游行之中。
现在所进入的必要的觉悟将使你相信:生存的诗歌,作为语言艺术,是一种交谈。
诗歌不是逃离,而是回到生活的手段。我们从未准备成为修辞学家。我们着手于消灭内部世界的孤独和困惑。写作,你将同意,就是清除那些威胁我们存在和平衡的东西,努力达成和谐、默契和安全。我们期望诗篇发挥类似交通指示牌的作用。我们制作诗篇不仅为欣赏,更为被使用、参加。
生存的诗歌,是一项集体性活动。
语言应尽可能恢复它的交际功能,我们倾向于认为,相对实用语言的诗歌语言,是人类在诗篇中得到娱乐和普遍危机感的根源。甚至,由于污染,日常语言中也存在着一种以上障碍(我们在此不考虑世界与语言本身的障碍是由于文学无法超越语言),至少是交际的障碍。我们告诫自己不要使用非载体性词语,剔除多义性词语,离开破坏主义的音乐等等,最后,拒绝词语的奇异组合。
奢望包容一切的各种企图是幼稚的。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握并强化时空,才有更多的相似性。即使手和手相握,我们也已经足够陌生了;即使在同一地平线上,我们也已经足够遥远了。
诗人,这种诗歌中不可能不普通的物质,难道能创造充满诗歌的所有面积吗?
所以,我们越被你视为陈旧和司空见惯,我们就越成功。
我们生生死死,我们所面临的喜悦和困境,我们继承和反抗的全部(意义)也正在此。
(博浩、宁可执笔)
[创立时间]1983年夏。
[主要成员](年龄声色在22~26岁间)
宁 可 苍 剑 任 贝
张 锋 傅 浩 徐德华
诸学伟 袁建明
[作品集结]
《地平线》(1~35辑,打印)。 -
收藏|
积分: 0|群主: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