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以诗为证#杨克《人民》

查看数: 1217 | 评论数: 8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3-2-4 04:24

正文摘要:

@中国诗歌流派网 :#以诗为证#015【杨克《人民》/2004】……从长安街到广州大道/这个冬天我从未遇到过“人民”/只看见无数卑微地说话的身体/每天坐在公共汽车上/互相取暖。/就像肮脏的零钱/使用的人,皱着眉头,把他 ...

回复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2-6 13:58
这首诗的价值,可能在更后面的时间里,有限的价值将呈现无限,当国家未被消亡以前;100年的时间不算久远,由奴隶到农奴(私有制开篇的部落联盟时代公元前770~1848),到佃农、贫农(1848~1949),再到平民、人民(1949~2012);上下2800余年方由奴隶进化到人民,这不仅仅是汉语文言的修辞与变迁。
行凶 发表于 2013-2-4 15:08
这首诗应该是近年来难得的经典之作。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3-2-4 14:27
否定这首诗的原因就在于罗列过多。
认可的原因就在于结尾之妙。
所以争议也是很正常的。
郑智得 发表于 2013-2-4 14:24
我也很喜欢,因为我也是人民!
望秦 发表于 2013-2-4 13:33
读过,再次读来,还是感慨万千
向卫国 发表于 2013-2-4 10:16
以前写的一个关于《人民》的点评:


诗的第一节九行,援引了社会对人的八种角色命名;第二节十行又例举了十九种社会角色。正是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一个抽象名词“人民”。反过来说,角色化的认知即是对“人民”的反抽象或非词化,诗歌试图让“词”分解、还原为“物”。此“物”数量过于庞大,只能采取分类处理即“角色”还原的方法,但推出了一个彻底还原的代表(李爱叶),并试图用“身体”一词重新命名,物化之。“公共汽车”既实亦虚,可视作隐喻,即“人民”一词的空间性,它容纳的本该是身体。如果是真正的“身体”,当然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也无人敢于不予尊重。但身体性远不是“人民”存在的真相,身体性只是诗人的发现或曰诗意的命名,在“人民”的原始命名者看来,这些“身体”另有喻体——“肮脏的零钱”,经由更高层的修辞,身体再次被悄然转移,余下的仍然是符号。既是符号,就可以随意地“递给”或抹杀。诗性的还原何以不能抵抗修辞的循环?话语“权”是也。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2-4 09:06
人民很喜欢!
张智文 发表于 2013-2-4 08:31
拜读  转发{:soso_e183:}{:soso_e160:}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0-2 12:0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