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发表于 2014-3-16 14:02 121辛苦了,收着 |
二月诗 阿翔 漫游,寻找那唯一真诚的人。 ——希尼 二月开始它的晴朗:从中眺望出 我的欢愉,是我体内的另一种诗,只负责极少的 漫游,适于离题万里。其实,我不想用 逻辑来谈论一个事实,譬如雾霾, ——其本身即黑洞,这有点泛政治, 赎不回虚无中的光阴。每一天都是新句子旧句子交替, 很难说它会打开自己,这就需要 不断地减速,直到另一个我醒来, 比我的沉默更接近于裂隙。 我的欢愉多么开放。二月藏起了一个 神秘的住址,寂静实现了它浩大的鱼鸟迁移, 像形容词变回闪电,每一次的眩目, 意味着每一次猛然消失。私下里认为 我所见到的一切并不等于这个样子, 连宪法还算不上。所以,真正的缺失是 经不起琢磨,正如风的掠过 经不起一圈涟漪那样。我能做的, 也暂时避开布局好的假风景。 借助另一种诗写下看不见的事物, 瞧,我伸出了另一个有力的手。 2014年2月4日 简评阿翔的《二月诗》 121 说什么和怎么说构成了文本。说什么是主题面,怎么说是技术面。 阿翔这首诗主题明确,就是寻找唯一真诚的人。怎么样寻找才能让这个主题丰满而令人信服呢?作者把时间设在了二月。二月,虽然还春寒料峭,但万物已然苏醒,各自怀着各自生机勃勃的梦。面对这样一个活蹦乱跳的场面,很容易就乱花渐欲迷人眼了。那么首先得静心,空了吹“赎不回虚无中的光阴”。心静下来还得认清自己,“,这就需要 不断地减速,直到另一个我醒来”。自身的软件齐备还需要弄清外面的硬件配置,纵然“形容词变回闪电”,纵然炫目,但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所以“我能做的, 也暂时避开布局好的假风景。 ”。有了这些准备工作,寻找的事自然水到渠成,也有了令人信服的基础。所以作者在结尾才那样坚定那样有信心。 这诗到这里似乎就已完结。但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作者并没有告诉你那个唯一真诚的人的具体情况,甚至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一丝渴望一丝诱惑是否已盘旋在了你的脑际?是不是也想知道作者花那么多精力寻找的人?是不是也想陪作者一同去寻找?这诗的精华或者这样说这诗作者的目的恐怕就在于此了。 |
题图诗 无题 121 刀锋闪烁 不是刻意的安排 只是很自然的睁开眼 一声惊叫 黑夜的面纱 已被劈成两半 |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3-12 14:36 好的。你也多费心。特别是评论的事 |
如果累 发表于 2014-3-12 13:13 有空再切磋哈! |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3-11 20:29 用作封底。只选一首。 |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3-11 20:30 还不知道发哪里合适,等看看 |
建议在流派群组外面发一份。 |
好主意,可以推广。 |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