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新月诗社,同题诗点评】金川评诗

查看数: 753 | 评论数: 2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4-3-15 10:34

正文摘要:

本期题目:《一天一年》或《生命的倒计时》   昨天,在空间看到一个朋友的文章《一天一年》。我过去看,才知道她病了,现在从容地等待死亡,进入生命的倒计时。她独身一人,没有成家,没有孩子,为了不让年已七十的老 ...

回复

朱师傅 发表于 2015-3-14 21:57
白冰 发表于 2014-4-13 17:33
筷子 发表于 2014-3-15 12:06
悦读!问好
金川诗歌 发表于 2014-3-15 10:40
我在好友最新文章里看到这个题目《一日一年》,就过来了。

我父亲56岁去世那年,他觉得自己没有活到60岁,等吃上秋粮,欺骗自己似的,又为自己加了一岁。是的,我那时候没有想到用一个办法,把一天变做一年。
后来才知道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啊!
父亲临终因我没有考上大学,与我成仇人。他去世第七天,做完一七,通知书来了。我到坟地告诉他,我考上了。可是父亲在哪里呢?才知道死很不可思议。直到今天,我依然在怀念父亲之中,凝视死亡。

2000年,我的单位破产,我想过世外桃源的生活,在一个山村承包了荒山,建牧场放牛。死过好几头牛,每死一条牛,牧场接近破产,我就觉得我向死亡越接近。
一个人在荒凉的群山里,离世界,离城市,离家人,那么远,其实跟死去一样。有时,躺在荒山,觉得一不留神,自己就像一盏灯被吹灭。
我就努力盯着自己,听自己的心跳,听着听着,什么杂念也没有了,只有自己纯净的生命,就觉得自己与整个世界完美地融合了。我觉得人死不了,死是一种假象。
那一段光阴,就是一天像一年一样啊。我在那里坚持了两年,后来我觉得我终于知道生命是谁的,该怎么样生活了。因为我在地狱的门槛上了望过两个世界。

现在我在天堂里,跟您一样,一天一年。
只是,我没有病,没有绝症。可是,又有什么不同呢!死亡本身就是个绝症啊。谁不面对呢!健康人的痛苦与生病的人的痛苦,只有在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痛苦,痛苦成为一种责任,或者义务的时候,才能划等号。我在你的文章里读到了这个意义。我突然想写这个短文。

因为我凝视着世界,凝视一切,更凝视着死亡。我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几千篇诗歌,根本不想走关系,求人发表。我在写的过程中凝视过一切,我的生命已经获得属于生命范畴的满足与完美,要其他干什么!!

但是,我始终有个任务,一定要探求死亡是怎么来的,怎么与我回合的。我必须做到这一点,因为这是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不可短缺的认知范围,那里蕴涵着什么?一个人假如没有求证过死亡的幸福,那么活着的幸福其实也是个遗憾,或者空缺吧。

我其实跟你一样,甚至还不如你,你还在意什么荣誉,甚至思考荣誉,而我今年开始连做财务主管的职务都辞了,厌倦了做假帐,说假话,办假事,我要找个下夜看门的工作。我不想再践踏生命了。我在家里天天反思、观察,思考,写作,其实跟您一样,在聆听死亡的脚步。您在跟肉体的疾病斗争,我在跟精神与肉体的不是疾病的疾病的痛苦斗争,别人不理解我们这种斗争的幸福与快乐,而我们知道这种让自己内心获得安宁,完美、真实,甚至无所畏惧的美好感觉。

在凝视与聆听死亡的过程之中,您不孤独,因为有个朋友跟您一起凝视着、聆听着死亡。也许,也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在对生命进行认真的探求与求证的人,才敢于把这种对死亡的凝视与聆听作为一种快乐与幸福对待吧。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二日
 
金川诗歌 发表于 2014-3-15 10:39
平平的有感于秦雨仓的《生命的倒计时》告诉我一个事实,她正处于诗意灵放的状态.
在不同层次的创作实践里,由一个层面向另一个层面上升的时候,由于突然领悟到某个方面(技巧、手法、结构、思考、等等—)新的突破与新的尝试,诗意会随时迸发,灵感处于密集状态,似乎进入得心应手的临界。写作的激情与主动性非常活跃。
“天国的钟声 敲响 /召唤着 你的神灵 /你生命的脚步 /在云端 蹉跎”这是很灵气的描写,她的诗意仿佛神通似的出现,具有神来的感觉。接下来“是什么 扎了你一下 /有些疼/ 这感觉刺伤了 ” “那哭泣的声音 /把你的心 绑住”都是很灵气的或者是努力向灵气的描写探索的描写,很具有诗意的想象力。
这首诗歌的感觉上不舒畅的地方是:对于意境的驾御不够流畅,意象的表达有混乱的感觉,其次,后边的描写有陷入解释情节的痕迹,似乎在诗意的表达上淡化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是需要一定的过度与不断写作的实践才能度过。或者只要引起作者注意,在写作之中稍微留心一点就能克服。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金川诗歌 发表于 2014-3-15 10:39
龙柏宝

  龙柏宝 作了吧主,我似乎没有祝贺,祝贺了也可能是即兴溜了一句,应酬。今天冷静地祝贺,是为了感激你们做吧主的辛苦与奉献精神。
我与龙柏宝 有过切磋。我以下列观点点评他这首诗歌。
[一]
评点他的作品最难。他的作品写的精心、投入,真挚,语句流畅,情感热烈。细心的人能发现这几句话,就跟写作文,老师的点评一样。是的,他的作品代表了许多网络诗歌朋友的特点,比如秦雨仓,像不错的作文,也像歌词(指一般歌词,当然有的歌词是十分诗意化的)。但他不是初学者,初学者没有那么完整流畅的结构与饱满的描写。而这仿佛是个框架,把自己拘束在里面。自己想突破,似乎也发觉自己的不对劲,但是找补到突破点。
我在这种圈子里沉思痛苦过很久,这是什么圈子?缺乏艺术灵气。缺乏自己的艺术风格。
[二]
[1]我爱你,我真爱你。[2]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两句话都是表达我爱你。但是效果不一样。后一句有艺术的想象与夸张,比喻,拟人的手法在里面。所谓的艺术灵气,就是一种适合自己的觉得非常好玩的表达手法,这种表达,大家看了非常有趣,有意思,耐看,值得玩赏。
[三]
天赋的灵气很重要,这种情况也很多。而龙柏宝应该属于晚成的一种。因为他的生活积淀与艺术探求已经到达他目前为止的疆界,突破有两种可能,一是自我痛下决心的探求与反思与挖掘,类似闭门思过,面壁图破。二是外界的打击(类似被退稿,被人无情地冷落)、震撼,突然加速思悟的进程。
[四]
艺术突破实际是人生选择与诗歌艺术结合的较量。尤其是对艺术灵气缺乏先天造化的爱好者,尤其如此。对诗歌艺术的执著决定最终的突破,对诗歌艺术执著程度决定艺术突破的时间。而大器晚成者,一旦突破,往往具有很大爆发力,甚至保持到终生的创作激情,因为他解决好了几乎所有应该解决的创作所需要的条件。
许多天才夭折也是这个道理,也需要人生选择与诗歌艺术结合的较量。因为任何一个人,他的艺术灵气必须经常培植与不断磨砺,而对艺术灵气经常培植与不断磨砺,就是对依然没有解决好的人生与创作的条件的继续完备,否则就有枯竭、淘汰的时候,那时侯,如果对诗歌艺术的执著不够的话,也会终止,甚至夭折。
[五]突破需要时间,需要自己认真总结创造得失。有的是因为分心,精力一直找不到好的凝聚点。有的是因为受发表、名利等困扰。有的是因为社会应酬,交往太疲劳;有的是潜意识里把诗歌艺术作为装点门面来使用,等等。一个状态下,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因素,需要自己寻找。
当然,这个话题很大,需要探讨。我不赞成对艺术手法的专门探讨,因为决定艺术的关键是自己人生境界与思想境界。应该在根本上找突破,根本突破了,自然,艺术的突破就有了。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或者本末倒置了,即使作品再好,作品里的黑洞最终要惩罚作者。
因为好作品容易使作者产生世俗的欲望,作者会觉得我的作品如此好,为什么大诗人不是我,为什么不给我出名的机会啊,委屈啊,痛苦,绝望啊。其实,这正是自己创作之中的黑洞的出现,这个黑洞很可怕,已经吞噬过许多优秀诗人了。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旦写出真正的好作品,会陷入非常满足,觉得自己的生命与世界非常完美亲切的状态,甚至就不担心作品的前途。这一点最典型的是美国的笛尽森(迪更生),她成为一带大师,生前一篇作品也没有发表过。当然我们不要为她惋惜,时代不同。我们只要能进入她那样虔诚,无私无欲地写作,也能写出名篇,一夜绝对可以成名。关键是名篇太难写,或者是写名篇的人生我们依然在求证,在探索。
这是点线面,不能满足食欲,直可填牙缝。

金川诗歌 发表于 2014-3-15 10:39
试改:《千年》

枯竭  
轻舒寂寞的纹理  
让爱立于掌心  

油彩无法描绘的厚重  
因夜的蚌珠  
绽放如初  

我真想  
为你折一枝柳  
吹落你肩头的白雪  

想为你  
掬一抹天边的霞  
装点你青丝的含蓄  

而岁月呀  
早已为我束上苍老的发髻  
我眼角的泪滴  
在我转身的瞬间  
那一刻我已老去千年  

哦,千年,千年后  
当我们瘦成一张纸  
在谁的掌心被合十?

[1]        中间两段显得白一点,“我无从挣脱,更无力改变 ”实际是一个意思,即使加“更”字,意思并不递增,重复。[2]千年啊,“啊”的语气高昂,似乎与整个诗歌的语气失谐,改“哦”。[3]开头确实不错,前四段感觉很好,到第五段,似乎失去掌控,情绪突然出轨。主观上,你的意是思想产生转折,飞跃更轻灵一点,或者更深沉,但是意境却显得吃紧,不够深邃,所以突然出现“我无从挣脱,更无力改变 ”的不和谐。这种情况是作者省力,读者惋惜。作者甚至认为我意思到了,但是意境淡了。仔细研究舒放的诗歌,他的意境驾御的能力很老练。
[2]        感觉是这样,你参考。
――――――――――――――――――――
其实,除非语句,词语有明显的错误,或者不足,诗歌作为作者的完整的构思,是不能改的。尤其是作者比较有意境的,功底也不错的,是不能改。

或者 我的修改只是一种探讨,与切磋,千万不要给读者与其他作者造成,修改者似乎很权威的感觉。那就坏了。

诗歌没有权威。因为一个人的诗歌历程就是自己的生命历程,你相信权威,就丢失了自己的光辉。在自己协作的路上,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探索,追求不断完美。
特此补充。
金川诗歌 发表于 2014-3-15 10:38
鱼鱼朋友的微型诗,是哲理性诗,小诗,意义大,很符合微型哲理诗的精辟的要求。
哲理诗好些,但是写好很难。为什么?人都在思维,所以只要思维,善于表达,写哲理诗很容易。把思考的东西整理出来就是诗。
但是诗歌一旦成为作品让大家阅读,那么哲理诗就要起码注意两个规范,一,当然是从自己的特度角度阐述的独特的观点;二、这个观点要具有共性的普遍意义,在大的范畴内要经得住推理,有普遍的启发性,不能有明显的破绽,所以做到这一点很难写。
鱼鱼朋友这首小诗歌意义是很明确的,只是 “生命的意义 , 不在长短”表达的有点缺乏诗意化,有点僵硬,仔细推敲,就有破绽。从一般意义讲,生命的意义肯定是越长越好,几乎没有人不希望自己长寿;不希望活着的人不是不想活,是活得遇见不好克服的困难与问题了。而这首诗歌这样表达也有自己题意的要求与考虑,也有道理,只是技巧要诗意化一点,可以表达为“生命的意义 ,说长论短”并不影响下边的论述,就无懈可击了。如果非要坚持用“不在长短”就触犯普遍性的原则了。或者还可以以更想象巧妙的表达来完成。

同时,这也是所有诗歌爱好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切记诗歌中不要出现哲学、美学、逻辑学等僵硬的定义与定理性的表达。你的意思一定要用形象、意象,拟人等各种诗歌艺术的技巧来完成,来否则会破坏诗意。

69楼的朋友,同样也是一首微型诗,“昨天 /我用铅笔 /在树心 /画了一个圈”。但是严格地说,是一个益智游戏,脑筋急转弯,所以,我也用一个同样的模式做评点。但是这个益智游戏很值得学习,就是具有诗意性的意象表达技法。很巧妙,很灵气。作者把自己当做树,昨天是一年的最后的一天,过去了,等于有了一个年轮在树心生成。他巧妙了利用一天这个点,来概括一年这个面,很好。
我在评点时犯难了。针对这个益智游戏小诗,展开评点不可能。我只能以我的理解肯定作者的机智,聪明,有灵气,小诗构建的也有意义。所以我模仿作者的文体,回一首小诗歌“今天 /我用橡皮 /在记事薄 /擦去一个圈”作者扣的是《一天一年》我扣的题目正好是〈生命的倒计时〉不过作者的一圈是年轮,而我指的一圈,是一天(或者一年,或者一页,或者是代表一天,一年的符号吧)。
上述建议供参考。
金川诗歌 发表于 2014-3-15 10:38

你的诗一首比一首好。这首诗歌里哲理性解释与表白几乎消失了。前两首诗歌给我的印象是,认为你是写哲理诗歌的。
开始的时候
我是最饱满的麦粒
金黄的我住在这金黄的土地
我经历了你们所熟知的一切
――――――这是诗意很饱满的描述,尤其是最后一句“我经历了你们所熟知的一切”非常大气,自信。能感觉出,你对诗歌的构造与锤炼的耐心很强,具有写作的平静、沉稳的状态,而且你的视角与基点很高。
稚嫩的萌芽
青涩的懵懂
金色的成熟
然后
或许是一把火
烧过了
就连空气也忘了我
―――――――驾御诗意表达节奏与韵味也流畅,“就连空气也忘了我”很灵性,是本诗的眼睛。
又有谁会知道
我的根
比我自己
还要深刻
―――――――只是结尾又回到你的哲理上了。似乎优点淡化诗的感觉。

另外我注意到你的诗歌很注意时间观念,上一手注意强调“很小”,着一首强调“开始的时候”其实这个开始指的是成熟以后的开始,是你叙述的开始,而不是生命的开始,但容易让人想到是生命的开始。注意时间与动态的观念是正确的,但是表达的时候,要更朦胧湖圆滑一点,比如可以用“一种临界”或者直接写状态“风姿卓越”等。

总之,感觉优美。扫除了因为暖气供应不足的冷淡与郁闷。祝贺!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4-6 13: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