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圆宝盒精选]老友重逢的人生况味:辛波丝卡与帕切科同题材诗歌对读

查看数: 741 | 评论数: 1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4-5-24 08:35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雁南飞 于 2014-5-24 09:10 编辑     不期而遇   我们彼此客套寒暄,   并说这是多年后难得的重逢。      我们的老虎啜饮牛奶。   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   我们的鲨鱼溺毙 ...

回复

雁南飞 发表于 2014-5-27 09:16

其实对外国诗歌的欣赏,我也有与你相类似的顾虑,也是抱着谨慎态度的,能吸取多少就吸取多少吧。感谢您的垂注。
踏月追花 发表于 2014-5-27 09:10
雁南飞 发表于 2014-5-27 08:55
  您说的诗歌翻译中诗意丢失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即使如此,中外文化依然有可以交流沟通的地方,否 ...

学习了!
问好!
雁南飞 发表于 2014-5-27 08:58
踏月追花 发表于 2014-5-27 08:03
不要说翻译不同语种,别人的诗歌难。我尝试过,就是自己写一首七言律诗,然后自己来翻译,都无法做到准确— ...

在这两首诗里,我已读到了其中的人生况味,这就是我的收获,何死之有呢?我们还需要什么出路呢?我并没有说要学习它们的语言或技法呀。
雁南飞 发表于 2014-5-27 08:55
踏月追花 发表于 2014-5-27 07:59
哎,上述两首,是诗歌吗?真的是吗?

首先,它们是翻译文字。

  您说的诗歌翻译中诗意丢失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即使如此,中外文化依然有可以交流沟通的地方,否则便不存在外国文学的学习与借鉴了。辛波丝卡是波兰作家,不是墨西哥的,她这首诗中的八种动物有可能如您所说,在其本国文化中有特定含意,尤其是第三节猴子等4种动物,但第二节那四种动物的含义指向是清晰且统一的,因此整体上并不影响理解。帕切科那首没有意象出现,整个句子哪怕直译也不影响对此诗的理解,当然,翻译中可能丢失了音乐性,影响了全诗的美感,但其含义应该是可以跨越国界的。本文将两诗作比较阅读,只是因其互证的内在联系,而且其中的人生况味也确实能引人思考。对外国诗歌的欣赏,本人认为应该本着为我所用的态度,有一点可取就吸收一点,而不是因噎废食。谢谢您的意见。
雁南飞 发表于 2014-5-27 08:35
程洪飞 发表于 2014-5-27 00:52
精心烹饪的美食。

谢谢洪飞兄关注。
踏月追花 发表于 2014-5-27 08:03
不要说翻译不同语种,别人的诗歌难。我尝试过,就是自己写一首七言律诗,然后自己来翻译,都无法做到准确——于是,我知道并笃定相信,在翻译文字里面找出路,是一条死路,长不了,走不远的。
踏月追花 发表于 2014-5-27 07:59
哎,上述两首,是诗歌吗?真的是吗?

首先,它们是翻译文字。
第二,老虎——牛奶,鹰隼——地面,鲨鱼,狼,毒蛇——闪电,这些事物,在墨西哥语言、文化当中,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就好像中文的,菊,梅,竹,兰,夕阳,黄昏,枯树,昏鸦,玉蝉(这是汉代典型的墓葬品,是有重生之象征意义,并有品德高洁之意),这些在中国人读来,自然能够唤起心中的“言外之意”,而且,这种意于言之间,是如此的自然而然。但是,直接翻译到英文去后,英国人,因为文化差异,还能读出这些味道来吗?问题是,如果,要照顾味道,那么,这个翻译又该怎么翻呢?比如,表现爱情,中国是“并蒂莲”,西方人是红玫瑰。那么,总不能把“莲花并蒂一处开”,翻译成“两朵玫瑰开在一起”吧?可是,直接翻译,由于各自的语言环境不同,自然而然地读来,就产生了不同的味道!

翻译诗,不能从字面上去着手。不仅翻译诗如此,就是自己的唐诗 ,宋词,也是如此。一说到传统,有人就认为,啊,那就是押韵咯,句式整齐咯——这些都是字面形式。诗歌有其更为本质的东西:阅读美感!阅读美,至少而不限于包括:轻松、自然、有趣、有意、有境(界)。

从形式和曲调上看,《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那首,是散曲,其实本质是诗。你可以反对我这个观点,但是,请仔细拿出自己的理由;你也可以赞同我的观点,不过,赞同前,也请仔细找找理由。

至少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白居易,韩愈..................................他们没有读过老外的诗。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不够现代,不够后现代吗?但是,人家这个现代,后现代,可是自然‘而然地。
程洪飞 发表于 2014-5-27 00:52
精心烹饪的美食。
雁南飞 发表于 2014-5-26 23:35
本帖最后由 雁南飞 于 2014-5-26 23:54 编辑
无字碑 发表于 2014-5-24 09:05
不错的解读,赞一个!


谢谢鼓励。本文被诗日历采用了。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7-23 16: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