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5-12-28 09:33 编辑
迟到的散步
【美】弗罗斯特 薛舟译
———————————————————————————————————————
当我沿路穿过收获的田野,
那些被收割后没了头颅的庄稼,
平坦地躺着,好像露水打湿了茅草屋顶,
几乎遮没花园里的小径。
当我来到花园中的空地,
肃穆的鸟的呼呼声
从枯草的混乱之上传来
要比任何话语都悲伤。
在墙的一边,一棵树赤裸地站立,
只有一片逗留的叶子仍然保持着褐色,
我不怀疑它受到我的思索的打扰,
轻轻地飘落,伴随着簌簌的声音。
在不远的地方,我停了下来
拣一片最后的紫苑花
把它褪色的蓝
再一次带到你的面前。
————————————————————————————————————————
【荐读.简评】褪色的蓝:超级互文写实的一次巡回,未经雕琢的雕琢
弗罗斯特是一位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16岁开始学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他诗歌中常常出现与孤独、绝望、死亡等关联的意象如冬、雪、冰、霜、枯叶等。而且常常以凋零的玫瑰、干枯的花朵等以喻体来映衬孤独、悲哀、寂寞的内心世界。《迟到的散步》这首诗所选取的意象也是非常地沉郁:没了头颅的庄稼、枯草、褪色的蓝等。
令人意外的是,对于一位外国诗人的诗作,一般来说以英美新批评的方法难以较为准确地阐释诗歌的喻意。而要结合诗人所处的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文学史,以及诗人文学之路的主要创作阶段的重要诗作的广泛阅读相结合的(西式+中式)解读方法,方有可能进入诗人所预设,生活经验反哺表达的情感深处。然而,弗罗斯特这首诗读来却没有丝毫困难,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歌:没有国界。
当我沿路穿过收获的田野,
那些被收割后没了头颅的庄稼,
平坦地躺着,好像露水打湿了茅草屋顶,
几乎遮没花园里的小径。
简单的句式,平凡的语法,虽然将收割后的庄稼比喻成没有了头颅,景致何其凄凉,然而却顺乎自然的普通逻辑,形象化的生动描绘,将西半球与东半球的乡村生活景象刻画成“永恒的雕塑”,瞬间拉近了读者的距离。阅读这样的诗句,你没有压力,仿佛这沉重的一切,都被诗人自己完全承担。每读一遍,你都会有更深的发现,沿着收获的田野,沿着纵横交错的田埂、曲折的茅草丛生的小径,不同的感受,引起阅读心态的不断变化,感受到的并非是异样而新奇的异国情调,然而,相通的互文性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起了一座心灵的、理解之桥。
当我来到花园中的空地,
肃穆的鸟的呼呼声
从枯草的混乱之上传来
要比任何话语都悲伤。
枯草这一意象的出现,说明弗罗斯特写这首诗时心情依然不平静,弗罗斯特在话语结构中,嵌入少量的关键意象,对于读者更深地理解诗歌,对理解他诗中设置的隐喻的认知,开启了一扇窗。他给出一个隐喻,我们以为那是一个简单的的陈述。然而,只要稍加思索,你一定会发现,诗作者文字背后有着更深的神秘喻意,静悄悄地躲在文本结构的夹缝里,等待读者的洞见,并以此来考验读者的诗性智慧。
在墙的一边,一棵树赤裸地站立,
只有一片逗留的叶子仍然保持着褐色,
我不怀疑它受到我的思索的打扰,
轻轻地飘落,伴随着簌簌的声音。
在不远的地方,我停了下来
拣一片最后的紫苑花
把它褪色的蓝
再一次带到你的面前。
从第三节始,诗人将视线由路边的枯草抬高,留在一颗树的身上,那棵树是孤独的,似乎是弗罗斯特自己的化身,“只有一片逗留的叶子仍然保持着褐色/我不怀疑它受到我的思索的打扰”,当然的定律,片刻停留在那一片褐色的叶子,孤零零地在树枝上戳着。
直到第四节,弗罗斯特也没有有意识地将诗意提升起来,故意掌控着诗意推进的舒缓节奏,以应和诗性张力的核心“迟到”的寓意中枢,而是放低身姿,“拣一片最后的紫苑花/把它褪色的蓝/再一次带到你的面前”,诗人强调这是最后的一朵紫苑花,即使他被时光抹去的棱角,精神也被消磨,也要将它那褪色的蓝,带到你的面前。这个“你”指谁呢?人称的变化,将先前的我,与和我对话的你合二为一,人的灵魂顷刻就这样不仅仅依附着紫苑花、褪色的蓝,而是作者的灵魂被那“褪色的蓝”紧紧攥住,同时也依附着读者,眼前即刻浮现出弗罗斯特在花园散步的情景。当然,联想到诗歌标题《迟到的散步》所对应的这个你,更多的所指,应与弗罗斯特的心爱有关,所谓迟到的散步,得到了一次爱的复归。即是超级互文写实的一次巡回,且同时呈现出未经雕琢的雕琢的情感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