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只鸟做一世邻居
梁彬
放下骨头
像放下一杯
冒着白烟的茶在几上
窗外有死者走过的声音
我想告诉它
整齐的唢呐与早晨无关
与鸟无关
细弱的枝头只适合放一杯水
太多的茶多酚也不该流入
一个装满沙砾的
胃
天空有来自上头的阳光
穿过稀疏稻草织成的巢
散发着
春天被晒干的味道
地心引力在缓慢释放
与一棵树相忘
与一只鸟
做一世邻居
它的出生没有通过仪式
靠翅膀
去罗织世界
靠闭上斜视的眼
去虚构夜晚
靠掉下
去结束飞翔
诗赏
这首诗写了作者清晨饮茶时听到“窗外有死者走过的声音”,“整齐的唢呐”当是给这个“死者”送葬的仪式,它发出的声响与清晨的鸟叫让诗人进入一个冥想的境界,他天马行空的思绪开始飞腾,诗人用他隐形的智慧、另类的哲思,超凡的想象,奇异的语言营造了人的生死与鸟的生死相互和谐的氛围。“与一只鸟做一世邻居”,静谧从容地看淡生死,当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旨。但诗人没有普遍大众的手法去直接的呈现,而是采取“曲径通幽”的方式,以出其不意的视角打开生死的视野,非常高明地把自己的思考置放于自然的行为与秩序之中。许多神来之句“窗外有死者走过的声音”;“细弱的枝头只适合放一杯水”;“天空有来自上头的阳光”;“春天被晒干的味道”等,每一句都特别耐琢磨。死亡是个无形的黑洞,生也是,只有像诗人这样对生死具有深刻的洞察才能说出接近真相的那个答案。
分枝
康城
你站在分叉的树枝上
只是分叉,而不是两棵树
不是两条道路
让你惊惧
而你紧紧地抓住此刻
仿佛一动念
左脚回到过去
右脚跨进未来
你现在要做的是对抗空气
隐约的浮力
不让自己轻易上升
生命的天敌
事实是你为那点红色停留
诗赏
“分枝”是诗人对生死的智性理解,一枝唯“生”,一枝唯“死”,而生命在生死之间流动。既入世又出世,既烟火又空灵。“分枝”这个意象的选择恰切而奇妙。就像生命的此岸与彼岸,同在一个水屿,生与死是同气连枝的,是一棵生命之树的两个“分叉”,是同一条道路。“紧紧地抓住此刻”活在当下,保持生命的“那点红色”的激情与活力应是诗人对待生命的态度。诗人用“分枝”这个意象很形象地呈现,相当高超的手法,用词的蓄意与精妙的感知都是不可多得的。
初识者的眼里
崖虎
等待是空白的印记
与霞光守着距离,春暖花开露湿
在梦域之外悬停于宣纸的中心
从隐藏的伤口,渗透心魂
心魂不是全部
只是最柔密的暗角
不再被翻动
一场未能若地的雪
夕阳来得太早了吗?
其实那一滴水尚未落地
也不悬浮,它与日子平行
在笑之里,在笑之外
游成一只鱼吧
抗衡隔春的那道玻璃
淡漠所有的泡沫
学会猫咪的每一个动作
穿透夜的色调
不必浓,也不必淡
让任性走向远方
霞光不退的灵域
霞光是奇点么?
一道眼神的光泽
拓张着日子的前与后
不需张扬,只要尝试
试着布施烟雨霜雾
还有有梦的空间
心境变幻时间
有时一场雨,说来就到了
窗棂淋湿后反射着时间的背面
进入生活,生活的背面又是什么?
是曾经,是未来
还是现在?
诗赏
在“初识者的眼里”,“等待是空白的印记/与霞光守着距离”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诗人展开了一系列的虚与实、情与景、灵有思的遐想,这些遐想以渗透的方式,在意识流的意境中跳跃、挣扎、追问。一切缘于“初识”却不能归结于“初识”,一场又一场的等待都成了“空白的印记”,无论是在“宣纸的中心”还是在心魂“柔密的暗角”,那场“初识”都像“霞光不退的灵域”在诗人的日子与心灵留下光泽,它们陪伴着诗人虚无的等待,弥合着“隐藏的伤口”,在时间的长河中,无论日子怎么闪转腾挪,“初识”都像是一个逃不开的魔咒随时“进入生活”,当诗人发出疑问“生活的背面又是什么?/是曾经,是未来/还是现在?”实际上,答案已在问中。
春天伸出脚,雨摔了
叶逢平
雨落到大地,所谓水
雨喊叫,响雷批评它:肤浅
闪电看见它骨折了,甚至像风那样虚无
云朵是雨的一部分,从高处
到了远方
雨落到大地,辨称不胜寒
我们却说:雨摔了叫做下雨
就像人换了不同的位置
如同换了身份
诗赏
这首诗的结构方式很奇特,首先是题目就很出人意料,充满了悖谬感与趣味性。再看全诗也是如此,超乎寻常思维的想象让不可能瞬间成为了可能。用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与现实的语境并置是这首诗的一大特征,这种不同语境的混搭产生的摩擦与碰撞,有一钟彼此牵制与反诘的效果。从雨落到大地的过程,仿佛眨眼之间诗人就完成了多重转换,轻而易举地就把“下雨”落实到了现实的“身份”之说上。以不同语境的混搭结构去抵达一个隐喻是这首诗最抓人眼球的地方。、
只言身在此山中
离开
森林和屋顶。你这样描绘一幅画的时候
河流还没有出现,它们是静寂的
薄雾好像是被林中鸟驱散的
恍惚只是昨日。我们来到了山顶
满地的松针,在我们脚下铺开
你拾起一枚松果,扔向更远处
扔进刚刚醒来的梦里
此刻。整座山都是我们的
你只是把压弯的草给扶了起来
又好像能听到你的低语
又好像松鼠在枝柯间跳跃,跳进夕暮
你确定你随身带了一把斧子
要去砍枯空的那棵树
要去砍她身上的旧疾
而此刻。你在读福尔蒂尼
“而我们像扭动的枝条那样将受到焚烧”
而此刻我们分离。
诗赏
这是一首有背景的诗,当是诗人在阅读福尔蒂尼的诗歌时所产生的回忆与联想。而这种回忆与联想诗人把它们处理得毫无痕迹。诗人当受福尔蒂尼影响很深,风格上也与福尔蒂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他心灵深处深沉的意愿及生命中那些不得不分离的遗憾,诗人怀揣着他的意愿与遗憾以一种梦幻的方式制造了或者说创造了与眼前不一样的世界,他身心于那时那地,又高于那时那地,他摆脱了正面的叙述,以完全避开现实的方式去探究内心的情感与美,把情与美只作为美来描绘,因此,它会让人不知不觉地沉入那迷人的叙述语调之中,它隐隐约约的情味正是这首诗的魅力之处。当诗人在福尔蒂尼的诗歌里的“森林和屋顶”中发现自己的“那座山”时,“你”也随之而来,最初的情愫之门被打开,接下来的各种风情,顺理成章,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依次出场,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图景,虚无中有现实,现实中有虚无,两者互为映照。对于诗人来说,“那座山”实际上代表了他情感内部的景观,微妙、美妙、温润、散漫、情味深长。当诗人从美好的情愫中重新回到福尔蒂尼的诗歌中,福尔蒂尼《严酷的冬天》里的那把深埋在心底的斧子瞬间转换成“你”的斧子,那“绿色的生命和多情的花儿”都转瞬成空,无论怎么去砍也砍不回来。梦幻什么时候成空,爱就什么时候分离,这就是诗人提供给人生的悲剧美学。
明白秋天,并不代表就能看懂落叶
林舜亮
再不舍的房屋
也强留不住尸体
爱情死了
你却还对玫瑰纠缠不清
有时候 你明白了秋天
并不代表就能看懂落叶
诗赏
这是一首充满“道理”的诗,“道理”渗透字里行间,全诗三节,分别从生命、爱、自然的视角去洞察、去彻悟一种意义,并以一种肯定的语气予以指出。诗人在陈述的形式中写出了一种结果,用结果本身又消解了结果,从而达到对事物的去蔽,在这里,及物与诗人的哲思得到了恰切的结合,房屋留不住尸体,生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死亡的爱情再怎么纠缠最终还是枯萎的结局;有时候弄明白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不代表你理解了事物的深层意义。像这类哲思性的诗歌最易出现的是一厢情原的主观强加,而这首诗恰恰对这方面保持了警惕,诗人以物说理, 别出机杼,没有将一己之见凌驾于事物之上,这是这首诗最为出彩的地方。
注:发于铜海诗刊【半月诗赏】003期
欢迎关注订阅我的微信公号:
诗赏读 gbyshisangdu
(长按此二维码或扫一扫添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