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02|回复: 2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出艺术——品潘加红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远 于 2016-12-15 09:32 编辑

开始品潘加红诗人的诗,总有“老虎咬石磙”的感觉。他的诗既有厚度又有硬度,更有深度,缺乏尺度、温度的目光怎么也透视不进去。

后来的后来,我突然进入了他的诗餐厅,这不是我突然有水平了,而是他的诗餐厅大门突然自动打开,接纳了我这个草民读者。他的诗由浅入深,到由深返浅的过程,是心血、脑汁与优质汉字搅拌成混泥土砌起通俗易懂诗的过程,也是直抵艺术的过程,同时是现代诗探索着试图走定的方向。对于一个趋向成熟的诗人而言,把诗从浅往深写大约并不难,假如要他反过来,把诗从深往浅写,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潘加红诗人知难而上,却做到了这一点,其文字功底的底气充足及文字游戏的娴熟玩法不言而喻。诗是一门特种艺术品,而艺术的效果是感染读者,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享受到被感染后的无尽滋味。潘加红的诗像老式彩电精化为液晶彩电,薄而高清,薄出了质量。又像鱼跃海面,鸟翔天空,浅而易见,浅出了艺术。

品过潘加红诗人的诗,我品出了七个字的不是评语的品语:“平,不平,不平则平。”所谓“平”,他利用精挑细选的汉字材料,铺开的诗路很平坦、通达,让人走在上面大有赏心悦目之感。所谓“不平”,他的诗意不断迭起,一如起伏的山峦形状。所谓“不平则平”,他的诗从一条曲径出发,惭惭回归到平淡的生活层面。

逐字逐句逐段的品着潘加红的一首《秋风起》,眼睛被其中的情感包围了,脸颊被牵出的泪水绑紧,身体因接收到很强的伤痛信号而震动起来。

写字的手
抖得厉害
不知道给谁写信
地址在哪里

开篇,寥寥几笔,勾出秋色一样凝重的氛围。“抖得厉害”的手,紧紧扣住我的两个眼球,在一触即痛的文字上反复滾动,被诗意所麻醉。

兄弟们应该安顿好了
不回复,就是太平。那个折断三根
指头的阿林
那个得了尿毒症的
徐峰
那个和我约好
去茶马古道的小四川

靠钱像叠魔方一样叠起来的时代,所有人的生存几乎都依赖于钱。“我”的周围,为钱拼死,为病磨亡的底层兄弟越来越多,艰难的打工之中,沉重的疾病之中,很多熟悉的面孔来不及兑现约定就陡然离开了,这就是“我”“写字的手/抖得厉害”的根源。匆匆地离别,悄悄地永别,这就是“我”“不知道给谁写信/地址在哪里”的真正原因。

字迹断断续续
雨也断断续续
我需要强大的耐力
稳住记忆的重心

伤痛足能错乱记忆。蘸着雨水、泪水合制的墨水,写“致兄弟们书”时,极大程度地抑制住伤痛,“稳住记忆的重心”,不让记忆之树倒进遗忘的深水池。

对于四起的秋风,草木显得那么轻
一不小心,有些事物
就会连根拔起

“四起的”定语,隐喻秋风既可以称为自然形成的大气象,又可以称为险峻的人造大背景。无论隐喻那种,呈现强势的秋风,对弱势的“草木”都会带来压倒性的伤害。关于诗中所提到的“事物”,可以分开来论,事即指故事,物则指故事中的某些物象。譬如一棵长在心间多年的记忆树,面临颇有力量的秋风,“就会连根拔起”,横出一道不易翻越的记忆门坎。

整首诗像一部微型电影,语言主角和配角相互配合得很默契、很投入。从铺堑到缓升高潮再到缓落尾声,紧凑性、连贯性、可视性都很强,给我过目难忘的印象。

附:《秋风起》

写字的手
抖得厉害
不知道给谁写信
地址在哪里

兄弟们应该安顿好了
不回复,就是太平。那个折断三根
指头的阿林
那个得了尿毒症的
徐峰
那个和我约好
去茶马古道的小四川

字迹断断续续
雨也断断续续
我需要强大的耐力
稳住记忆的重心

对于四起的秋风,草木显得那么轻
一不小心,有些事物
就会连根拔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3 15:47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大哥的,很精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2-13 16:1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和诗皆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2-13 17:28 | 只看该作者
开始品潘加红诗人的诗,总有“老虎咬石磙”的感觉。他的诗既有厚度又有硬度,更有深度,缺乏尺度、温度的目光怎么也透视不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2-13 17:29 | 只看该作者
潘加红的诗像老式彩电精化为液晶彩电,薄而高清,薄出了质量。又像鱼跃海面,鸟翔天空,浅而易见,浅出了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2-13 17:30 | 只看该作者
品过潘加红诗人的诗,我品出了七个字的不是评语的品语:“平,不平,不平则平。”所谓“平”,他利用精挑细选的汉字材料,铺开的诗路很平坦、通达,让人走在上面大有赏心悦目之感。所谓“不平”,他的诗意不断迭起,一如起伏的山峦形状。所谓“不平则平”,他的诗从一条曲径出发,惭惭回归到平淡的生活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2-13 17:32 | 只看该作者
缜密细致,中肯公允。恰如其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2-13 17:3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新评,问候远兄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2-13 17:36 | 只看该作者
潘加红的诗,诗意足,能以小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8:20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河边草 发表于 2016-12-13 15:47
来学习大哥的,很精彩的。

谢青青首临,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8 18:4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