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的解释》,我的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人看见风景,而我|看见海”这一句就让我想起于坚的“拒绝隐喻”。读完整首诗,让我更坚信这一点。“拒绝隐喻”,于坚做了很多解释,但似乎还是很多争议,就像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成诗时间在2002年,而韩东、于坚等诗人已在八十年代凭着此类解构“文化符号”的诗成名。
这首诗当然好,至少作为一种延续“拒绝隐喻”的策略(这只是我个人喜好用的代称,不是说于坚的“拒绝隐喻”代表一切),让语言回到语言,让意象回到意象本身,而不是附着太多文化意义,就像“海”,诗人看到了真正的“海”,而不是文化意义里辽阔的海、汹涌的海。如果说这是诗人的真诚,那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不再指向政治或者文化寓意,而仅仅是物本身,是诗人由此引发的内心体验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2-4 20:45 | 只看该作者
很受启发。谢谢。祝福新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2-5 0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朱荣兴 于 2013-2-5 10:01 编辑

1.于坚的“拒绝隐喻”代表一种诗人----------可贵的品质
2.但有可贵的品质的诗人,不一定“拒绝隐喻”---------也是一种想象力
3.诗人的真诚-------可能也不狭隘于如此直切.

有折射有隐喻也好诗,不过复杂点
4.不能提倡仅为一对一,可以一对二,诗指向文化寓意也正常,也非“诗到语言为止”,可以超越,诗意无限,为何定此框呢,有作教条僵化形式主义之疑,

5.因为诗也是一种文化,"不是附着太多文化意义"是同意的
6.隐喻也仅一形式,手法,或艺术;和诗人的真诚与否无关或说关系不大
------浅匹见解,仅探讨
7."让语言回到语言,让意象回到意象本身",当然也可以:让语言转到意象,让意象转到语言;应该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8.因为现代诗模式还未建立,故有上述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2-5 10:3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诗与所有白话文没有任何区分,以上观点均可表示支持与赞同。
也就是说在诗没有任何境界和含义时才可以表示认同以上观点。因为,隐喻是诗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人直文曲”见于这句话也不可能“隐喻”就会失去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14:37 | 只看该作者
朱荣兴 发表于 2013-2-5 09:43
1.于坚的“拒绝隐喻”代表一种诗人----------可贵的品质
2.但有可贵的品质的诗人,不一定“拒绝隐喻”----- ...

仓促而写的几句话,多谢一些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14:40 | 只看该作者
月夜明朗 发表于 2013-2-5 10:32
如果说诗与所有白话文没有任何区分,以上观点均可表示支持与赞同。
也就是说在诗没有任何境界和含义时才可 ...

隐喻只是一种“策略”,隐喻是拒绝不了的,去除旧的,必然带来的新的,而这个过程,似乎就会产生新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2-7 18:1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独特思考,对“拒绝隐喻”展开之后就自然理据分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2-8 22:39 | 只看该作者
“许多人看见风景,而我\看见海”是隐喻而不是“拒绝隐喻”。
谁能在诗中拒绝隐喻?谁也不能。多年前我写过文章明确指出过谁也不能拒绝隐喻和不可能拒绝隐喻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6:45 | 只看该作者
沈天鸿 发表于 2013-2-8 22:39
“许多人看见风景,而我\看见海”是隐喻而不是“拒绝隐喻”。
谁能在诗中拒绝隐喻?谁也不能。多年前我写过 ...

沈老师好,正如您所说的如此,但也只有破旧才能立新,此隐喻和彼隐喻是有所不同的,新意也就在此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18: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