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艺苑百家系列之六十九 朿宝荣:诗书得古趣 风月畅真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09: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南夏雨 于 2013-2-6 17:23 编辑

朿宝荣:诗书得古趣 风月畅真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81820101cxbu.html


文\刘全军




    朿宝荣先生首先是个作家,然后才是个书法家。知晓他这个人也是从他在《回族文学》《华商报》《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散文视野》《长安》《青海》等这些纯文学杂志上发表的散文或散文诗开始的,后来看他发表的文章渐渐多起来,更把他当成一个作家看待了。知道他是个书法家还是近年的事。作家是玩味文字的,书法家是把文字玩成美学价值的,所以文人写文章,书性情,如同薅草顺带掳只美丽而可爱的兔子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作家要写好文章需要积累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书法家要把字写的上乘,除了练好手上的硬功夫,更需要文化沉淀。从古到今,没见过书法家是文盲的;从古到今,也少见过作家把书法家名头扛到头的,并不是作家的书法写的不好,而是作家的文章盖过了书法的雅趣。很多人都把作家的书法艺术看成是闲情逸致,所以文人书法写地再气象万千都跳不出风雅和逸气之说。



    朿宝荣先生是少数民族,连他的姓也少见,稍不注意就把“朿”(la)读成“束”了。第一次跟他接触,是冒昧加他Q然后聊天,聊了几句他就问我父亲情况。我的父亲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已开始在《人民日报》《诗刊》《解放军文艺》上发表诗歌,大凡跟他年龄错上错下的爱好写作的人大都知道他。我很感激他还记得我的父亲,因为我都不记得我的父亲都写了些啥了。再聊到几句,我就迫不及待请他赐墨,书写的内容也是我父亲早年写的民歌代表作之一的起头两句:“春到茶山一片新,千里巴山飘彩云”。这两句我也十分欣赏,也请过几位书法家用不同的风格写过,如今都当作珍藏岁月一样收藏了。



    第一次跟朿宝荣先生见面却是在2012年的秋天里,具体月份和日子记不得了,只记得是出差到安康市,车经过他工作的大楼,才猛然想起给他打个电话,邀他下班后一起喝酒。他却热情邀我去玩。车打了个来回,怎么也找不到那栋楼了,便给他打电话,他说早已在楼下等候。虽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一眼就能认出那个高大的人就是他,他也似乎猜到是我,便热情似火般握手。一行人便到他的办公室。其实没到他办公室之前我就猜到,他的办公室也一定是书法工作室,果不其然!几句对话后我便感觉到他的豁然豪气了,也不拐弯抹角说话,张口就请他为随我一行的几位同事写字,他便急忙和墨铺纸,在众目睽睽之下,摆开架势,一气呵成4幅。本来想在他那里再呆会儿,没想单位里临时找他有即要的工作,便急匆匆离开了。天要擦黑时他才赶来,而那时酒已过五巡,自然要与他棋逢对手般喝几杯。他喝酒也很刚直,不扯皮,说喝就喝,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酒量,反正我已是基本“倒矣”。



    朿宝荣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的散文诗是细腻灵动的,充满着生命的激情,而他的书法与他的诗文则是融会通透的,淋漓酣畅,而且韵律和节奏感很强。他早年拜名冠秦南的安康书法大家刘旸光先生为师,在其细心指导下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等碑帖,老师的教导“勤读书,勤练书”至今铭记在心。他的书法流利自然,隽永秀丽,字里行间激情外露,内在的意蕴随澎湃的激情化作墨韵幽香弥漫了……

    朿宝荣先生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诗书得古趣,风月畅真情,这两句诗配得上他的。写他这篇文章时我也是一气呵成的。

4a408182xd1d21cfdc336&690.jpg (79.4 KB, 下载次数: 0)

4a408182xd1d21cfdc336&6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2-6 17:20 | 只看该作者
移到艺术广场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17:24 | 只看该作者
白炳安 发表于 2013-2-6 17:20
移到艺术广场合适

谢谢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 06: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