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莱马的打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无为 于 2012-2-9 00:21 编辑

走进崔后明先生主办的《大江诗潮》的门厅,位居头版的莱马诗作便有如待客的香茗,首先让人把玩回味起来。无需打听莱马是何人,先来打听一下莱马先生的《打听》:
.
大叔啊,向你打听一个人。

很久很久了,暴风雪的夜里,
他走了。
自然不是坐飞机,也不是坐火车坐汽车。
他没有钱,也没有枪。
他会写自己的名字,
常常用树枝在地上写。

这是村口的坎子下,
大叔抽着烟,若有所思,
微微点头,微微摇头,
咳嗽一声,在石头上敲敲竹烟袋。
一敲就是几十年。

“那个人死了。不,还活着。
那个人也许就是你。”
霹雳在远处啼哭,又有山雨要来了。
哦,我在打听我吗?
大叔啊,你是谁?你经历过几次泥石流?

      这首诗开头就发问,直接牵题入户。我们的老祖宗将这种起头称之为发端问起。特别之处是诗的起头别具一格,他只有一行。
诗的第二段承接发问,写的是他要打听的那个人,那个人的特征是什么?常规地说,首先会说出那个人的姓名,年龄,祖上或祖下之类的检索词。可是诗人不会去那样检索,诗人说他要打听的那个人是一个无权无势无文化的贫穷的故人。一个只会在地上用树枝涂写自己名字的没有枪的人,除了那一个人以外,画外音衬起一个庞大的不可视的群体。诗是需要凭借意象来进行结构搭建的,而诗的意象又必须立于俗套之外。诗的语言,就是应该如此凝练、厚重和有跨度。
诗的第三段的前四句是纯粹的白描:“这是村口的坎子下,大叔抽着烟,若有所思,微微点头,微微摇头,咳嗽一声,在石头上敲敲竹烟袋。”这几乎就不是诗的语言(回车体除外)。但是,我要强调这个但是,下面这句:“一敲就是几十年。”使得前四句与之浑然凝成为一体,骤然升格为诗篇。原因何在?原因在于这里出现了“诗眼”。前四句的铺垫,升华了诗眼所蕴籍的意境和效果。我们读诗,应该和诗人一样具有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甚至可以比诗人在诗作中表达的能力更强。这一段,从诗的构架上看,诗人巧妙地建设了诗的转承工程。
第四段,“那个人死了”应合了前面的“他走了”。带着问题来了,结题了,诗意也可以结束了。逻辑上可以就此了结,但是诗人不可以。作为诗人以及诗人的诗作,他还有一项关键性工程没有完工。那就是诗作核心内容的表达和意境的升华。莱马前面的工作全部是施工准备,第四段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工和竣工。
“那个人还活着”这是第一个惊讶。为什么?不说。留下想象空间。这是诗的任务。没有想象空间的作品是小说,是散文,是杂文。这些文章的任务是流水入沙,必须将空间填满。这是读小说不累人的原因之一。诗不同。诗人继续打造第二个惊讶:“那个人也许就是你”。为什么?继续不说。将原有的空隙撕裂成更大的空间。
“霹雳在远处啼哭,又有山雨要来了”。是在描写景象吗?是,也不是。这里有双重表达。诗人的心潮开始澎湃,有雨云飘来,有雷霆在远远地滚动。诗人为什么会开始激动?这里插入了一个必须的跳跃以使诗意发生跌宕。
“我在打听我吗?”出人意料的呼题创建出“似非而是”效果;
“大叔啊,你是谁?”移步换景的呼题将已经撕裂的空间彻底展开,让你直接跟随诗人的手指转动眼球;
然而“打听”没有截止,令人心灵发生震撼和惊悸的“打听”随之而来:
“你经历过几次泥石流?”
上天啊!一次就足够了!人生有谁能经历几次泥石流而仍然健在呢?诗人用骇人的灾难暗示曾经经历或者即将迫近的崩溃。充满悖论的是,在不止一次的泥石流的崩溃下的存生的群体和方式,这使象征性的完整主体遭到了瓦解。“泥石流”已经超脱出了其本身的象征意义。本亚明说:“历史地述说过去并不是认识它真正的样子,而是意味着抓住那个在危险的瞬间一闪而过的记忆:历史唯物主义存留了那个过去的意象,这个意象在危险的瞬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被历史选出的人类面前。”(Benjamin:Illuminations,257页)
从文章的角度看,诗人和你都没有打听到结果。
从诗的角度看,诗人和你都打听到了非比寻常的结果。
楼盖好了。剪彩者,是谁?
也在打听。
.
.

注:莱马,实名马忠。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9 00:15 | 只看该作者
冷静沉着的语言,于不动声色中完成了缅怀和控诉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2-9 00:23 | 只看该作者
原诗有味道,解读也清晰。{: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2-9 20:10 | 只看该作者
马忠的《打听》拜读了。的确好。解读更好{: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21: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三位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2-10 11:14 | 只看该作者
周旋 发表于 2012-2-9 20:10
马忠的《打听》拜读了。的确好。解读更好

没错,解读更好。老中就是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0:06 | 只看该作者
马忠 发表于 2012-2-10 11:14
没错,解读更好。老中就是中!

呵呵。马台总是给我打高分。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2-10 21:51 | 只看该作者
马忠 发表于 2012-2-10 11:14
没错,解读更好。老中就是中!

长得像张艺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2:31 | 只看该作者
周旋 发表于 2012-2-10 21:51
长得像张艺谋

那是你的粉丝。
那是偶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08: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