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和金庸谁的名气大? 关于这一问题,早已不只是武侠界的论谈,我们去对比两个人,真正的去怎么看,这里有很多个方面。在此,仅个人之言,瞥者敬观,阅者鉴酌。 说到底,目下金庸的名气(地位上稍容后谈)还是远远高于梁羽生的,我们即是从多个方面来看,那么,首先就谈一谈他们的创作史。 梁羽生出道、封笔(1954—1984)几近30载,金庸分别是1955年和1972年,这里为方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梗概,还需要列出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武侠作品。 梁羽生与金庸的国学根底都是非常深厚的,在年初一个纪念梁翁的会议上,金庸就曾诚言,梁羽生的旧学造诣是高于他的,这不是谦虚,懂武侠的人都可以看得出。也正因此,由于梁翁当年比金老早行一步,所以,在新武侠最初的数年里,梁羽生一度“压制”着金庸,影响着金庸,这个时期,确切地说,是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 新派,当是先行者有利,后起者较艰难,在梁羽生高起点地摸索出一条路子时,金庸其间不动声色,还在岌岌地前行着,那么,高手之间的竞争,这里的转折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自1954年到1959年,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梁羽生的作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高于金庸,其高起点的作品就是《江湖三女侠》、《七剑下天山》和《白发魔女传》;而金庸,因风格还不抢眼,经验上有待积淀,所以通过《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而开创的路子,却只能算是步梁翁之后尘,欲振羽然乏力,就连呼声很高的《雪山飞狐》也只是情节离奇,篇制欠宏,竟未能有最大的突破! 近五年,惊人之突破是未曾见到,然而,时间的磨砺,加之金老本就难逾的天赋与心机,所以,转折性的一年最终还是出现了!1959年,金庸秉着“欲速则不达”,“厚积方宏发”的信条,轰然推出新作《射雕英雄传》。这一壮举方起,可谓是一场革命,他的创新与恢宏立时狂揽千万粉丝,影响和名气顷刻之间水涨船高,相对于梁羽生,楚汉相争之局,分庭抗礼之势亦隐然确立! 就今日来看,《射》书之秫人,梁羽生怎能可比???世事变幻,河东河西,是的,我们知悉现今,也要明白其时。1959年的梁羽生难道只是负手观战吗?不,几乎是在同一季度,梁翁也亦连连出击,分别著得《萍踪侠影录》和《还剑奇情录》两部作品,尤其《萍》书,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射》书的锐气,以致金老未能完全翻身,取得绝对优势。换句话说,如果梁羽生也不要贪多急求,以两书的力道与精华合而为一,构得一部如后来的《广陵剑》一般的巨制(指篇幅),那么,这个转折点到什么时候出现,其结果还很难说! 毕竟,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从颇受压抑,到奠定平等,再至一蹴而超越,金庸的道路走的很艰难。我们来看,就金老超越梁翁来讲,大多数人认为是在《射雕英雄传》发表的1959年,而我个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里面有很强的对比性,即金梁二人的写作时间及作品的对垒问题。《射》书对金老本人的扬名和武侠界的影响确实非常巨大,但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一部作品的思想上,还更应该注重写作发展的阶段性,即自1959年的崛起争霸到1967年的一举扛鼎。这个阶段,金老方才将自己的骄绩充分展出,数年的厚重,叠浪般骑袭,卓绝的创新,海潮般风灌;读者们一步步走来,邀稿者一期期催赶,评论人一阶阶跟进,就这样,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一蹴而就非本色,长征鏖战终成功!!! 其实金庸早就明白,梁羽生有开风气的优势,一招致命,一时雌雄都是不可取的,必须大胜之方可亦称王,所以,只看到一个关键点,而想不到一个阶段或过程的人,那他就不只是小看了梁羽生的实力,还更小看了金庸先生的心机! 这个对峙的阶段,经过1959年之后,梁翁和金老所著的主要作品分别是:《女帝奇英传》对《神雕侠侣》,《云海玉弓缘》对《倚天屠龙记》;我们来看,这次好像金庸要绝对大胜梁羽生了,其实不然,首先说明的是,大多数人都知道,金老的这两部作品在高度上都没能超越《射雕英雄传》;而梁羽生不同,他的《云海玉弓缘》却写得相当成功,也有很好的创新,一般认为不在《萍踪侠影录》之下,那么,结果就明朗化了。由于梁翁的《女》书只是其个人较满意,而没能经得起读者的淘洗,以致没能和金庸平分秋色,所以,这次金老占得上风,但未能绝对登极,还有待筹谋! 一部作品能写数位主角,并且每位主角的情节都可以拿出来独立成书,这样的新颖,如此的手笔,在武侠界,恐怕也只有金庸和梁羽生才能铸就!后者的作品即《狂侠天骄魔女》,出书较晚,虽早早拍有电视剧,但影响不大;而前者不仅凭借其著最先完成史诗性壮举,更重要的是,他最终倚持此著复战而败敌手,挥掾而达巅峰!这一年是1967年,这个作者名称金庸,这部巨著即《天龙八部》!!! 虽扛鼎而不骄,复举旗以正身。由于《天》著耗时太多,前后共用了近四年(1963—1967)的时间,所以,金老这次也就没有傲然停歇,而是在这一年(1967)又开始了他的另一部大作《笑傲江湖》的创制;几近同时,梁翁也没敢怠慢,写出了颇显气势的《大唐游侠传》,一朝朝伏案,一年年追梦,多少心雨书?几度夕阳红!你来我往,此负彼胜,贵贱非高低,留作后人评! 1972年,金庸由于报业上太忙,加之武侠创新上的竭穷,就以《鹿鼎记》连载完毕为结点,宣告封笔,从此,专事打理自己的报社,算是轻松了一些。1983年(可以说是1984年)底,梁羽生的《武当一剑》连载即尽,随即“金盆洗手”,他这是比金庸多“坚持”了十余年,也真是老迈而有其勇!此后未久,1987年,因亲人及身体之故,夫妻二人移居到澳大利亚雪梨(悉尼),远离尘嚣,颐养天年。 至此,梁羽生和金庸的创作史已基本讲解完毕。创作是一个阶段,而流传又是一个过程。就金老和梁翁的创作来看,主要是在上世纪50—70年代;在这20年里,金庸之作品以离奇情节而引人,梁羽生之作品多以荧幕而聚众,可谓是并称“双子”(此非我独言,多有名家指说),金玉合璧,名气上的高低相及还不明显。 这里我们应当再次答疑,有些人会问,难道金庸的作品拍摄的影视还不够多吗,为什么梁羽生的作品会胜在“荧幕”?是的,现在的“金剧”的确很“疯狂”,但在那个年代段里,无疑,梁翁的《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昆仑奴》(即<大唐游侠传>)、《侠骨丹心》、《江湖三女侠》(上集)等等绝对是荧幕上的经典,尤其是前两部作品,影视重复拍摄之多,影响之大,可谓是新派武侠最早的荧幕高峰,堪称无与比肩!金老较早的影视作品也只是80年代黄日华版的《射雕英雄传》影响较大,其他前后多是寂寂无名、、、、、、 还有一点必须阐明的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梁羽生还占据着组织上政治立场左化的优势。其时逐至文革期间,反右之风大兴,金梁虽在香港,但由于各行业多有支持中共政策,所以影响亦是不能幸免。梁翁所在报社上级《大公报》乃是左派立场;然金老早已自立门户,其《明报》亦相向对立,一直坚持着右派道路。这样一来,微妙的政治立场使得梁羽生如鱼得水,作品一再受到影视业主的青睐;而金庸,则相对就寂寞很多。 时间在演进,到了八、九十年代。前期,还是由于政治立场和在内地影响的原因,1981年2月1日,梁羽生的小说《白发魔女传》首次刊载在了广东《南风》文学报上,这是新派武侠第一次在中国大陆正规出版物上出现,可谓是内地几十年武侠风行的一个源头。同年夏,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在《武林》杂志上连载。6月,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被花城出版社引进出版,这又成为了大陆出版新派武侠小说的开端!后期,进入90年代,梁羽生已是极少往还于大陆,而这边的金庸却因为转卖了《明报》产业,得以悠游国内外,安闲之至。在香港即将回归之际,金庸又因参与《基本法》的拟定而贡献良多,先后得到邓小平总书记和江泽民主席的信赖与接见,这在政治上对他的益处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随后数年,金老频繁往来于港陆之间,接受新闻记事,相迎媒体采访,洽谈版权事宜,喜攥学府衔誉,探寻影视挈机。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之中,身价倍涨,名气陡爆,从前多称小说家,现而今,已俨然“学者,教授,社会活动家”的派头! 世纪之交,诸事万变,在经过了以上诸多宣传的运作之后,由于三大家之中的古龙公早逝,梁翁远隐,以致金老这厢霍然出现了鼎足独擎,三角失衡的“危境”! 简单的来讲,说到古龙,这里最多的还是他风格的优势。上文提到,金梁二人在上世纪的写作初期就已开始相携并称,这与他们的文化功底,工作环境,情趣操守等的相近是密切相关的;俗话用“同舟共济”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奋发互助,这里来敬称于武侠探索初期的金梁二侠,当是合适的。古龙,身处异地,国学稍欠,在缺乏平等知心人的情况下,一度是异常的艰辛和痛苦的!之所以没有“平等”,那是因为早早发迹的卧龙、诸葛和司马等辈对他纵深的压制与遮蔽,这让有抱负的他非常郁闷,也最是不能忍受。 于是,古公毅然创新,逾海航向了他的“新大陆”,并最终发现武侠“推理”的处女地,开始了一场影响巨大的革新运动!其风格:情节离奇而不失结构严谨,锻词简达而不减语境精深,其时(1964-1967年)可谓武侠精髓已得,俨然一派大家矣! 武侠三大家,言金梁,则必谈古龙。此虽独论金梁,然为了更好的对比性,插此一曲,尤为重要。 古龙公英年早逝,若假以他人,放眼今天,恐声名早衰,风气日下矣。是真身而不惧火,书经典方达恒远;经得起时间的淘洗,经得起读者的考验,最终而誉满天下,这--正是我们的怪才之德,侠魔风采。 诚然,梁羽生的小说叙事相对平淡,情节稍显单调,结构张合绵薄,从而没有受到最广泛的欢迎;鉴此,我们用新奇、怪异的古龙作品来相较于金庸武侠,则会更能看出问题的实质。 三大家之中,古龙虽为小字辈,然而由于其生前成就卓著,功绩斐然,地位及影响却丝毫不让金梁;加之其人甚喜交友,举为豁达,无论是港台,还是新马泰,作品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及宣扬,可谓是羡煞同行,窃喜多多。 从古龙公的作品统计来看,确定共69部(种),这要比金梁二老武侠之总和还要多19部,数量上优势明显。而从质量上来分析,自《涴花洗剑录》至《白玉老虎》、《剑神一笑》前后,古龙公之佳作不下三十种,这恰恰几乎等同于金梁之上乘作品的相加值。古龙公其创新也盛,经典也多,实为侠界罕见! 综上所述,由此延观古龙公逝后,虽有多名好友及门生整理或修订其遗著,然若论较名气和作品改编影视后的质与量,亦自是难同金老比肩的!众所周知,古公好义,社交广泛,今假拟老人健在,顺应时下风气,往来于港台大陆之间,争胜金老,那么,景况又将会是如何的呢? 人走茶凉,饭失余香。在如今生活节奏愈加流变的社会背景下,时事变幻,万象更新,千年经典在侧,瞬间极品何存?古公名远著繁,尚且不能身后“遥控”呐喊;况梁翁低调处世,合著立稳,又岂可肆恣张扬,揣度妄我?呜呼,设想金老当年,封笔之后,似那梁翁出世,远遁非洲抑或北冰洋,恍然若干年,从头看,声名待见恐谬之千里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