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毒《太阳讨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毒《太阳讨薪》
----因中国诗歌流派网的张无为的歪曲中伤,不得不在此一一解毒。
    首先,《太阳讨薪》是一首关于民工讨薪的诗歌,是反映当今一种比较多见的社会现象。作者本身也有讨薪的经历,固对讨薪这一现象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当今社会特别是《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关注严重不足,所以造成讨薪现象普遍存在。作者一直想通过诗歌的呼唤来引起社会大众对讨薪现象的关注。不曾想,一天灵感来临,便写就了《太阳讨薪》一诗。决没有受张无为所说的那些样板诗的影响,因为作者至今都还没有见过这些诗歌。
    农民工讨薪,要的是自己该拿的血汗钱,而不是什么以死要挟。本来是自己该得的,现在变成了讨,甚至在过程中经常遭那些老赖毒打摧残,期间有谁去关心他们?有谁代表他们向社会发出他们的心声?没有!无奈之下,他们只有拿起自己唯一的武器----可怜的生命。当然很多人在围观,在看农民工的笑话,当然还冷血者如张无为之类,他们打着文化人的旗号却无文化人的心胸和度量,讽刺挖苦,仿佛他们是这个社会之外的神仙。
    从《太阳讨薪》这首诗而言,从场景、意境、语感都是一首相当成功的诗,在所有反映讨薪题材的诗歌中,这是唯一一首可以典藏的诗歌。
    “一大清早太阳羞红着脸/站在楼顶/刺骨的寒风/让所有的围观者/心灵哆嗦”,在这里“太阳”代表着劳动者也就是农民工(难道太阳不可以代表着劳动者农民工吗?谁能告诉我有何不妥?),“羞红着脸”农民工都知道以这样一种方式讨薪是很丢面子的,特别是那些一说话就脸红的农民工兄弟,他们在心底就认为这是一场“笑话”。开篇就把时间人物,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的如此惟妙惟肖,才短短的一句话。这足见作者的功底深厚。中国自古出阿Q,对于有人要跳楼讨薪当然围观者众(这也是讨薪者想引起的社会效果),但自古阿Q还是有良心,所以他们也会“心灵哆嗦”。反倒是张无为在这里表现出良心“大大的坏”!
   艺术从来就要夸张,所以才有了第二节。“没有120/也没有110”是极写社会职能的冷漠,当然现实中并不是真的就是如此冷漠。“最后,连围观者/都很忙,离开了”,因为没有社会职能的介入围观者光有同情心也是枉然,加之也还要奔于生计。所以这是一次失败的讨薪,“绝望的太阳/纵身跳下/顿时,整栋大厦/洒满了鲜红的阳光”,结果相当悲惨。作者在这里用“顿时,整栋大厦/洒满了鲜红的阳光”这样一种悲壮的结果来告示:一,讨薪的民工切勿效仿;二,我们的社会职能应该对讨薪现象予以更多的关注,尽早防患于未然。
   本诗原意是用来描写旭日东升的情景,却不经意写成了农民工讨薪。本诗的拟人手法相当成熟,特别是用“太阳”这一意象来比拟农民工,可以说是推陈出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突破国人的习惯思维,以至引来张无为等的质疑诟病。

《太阳讨薪》
诗/刘世军

一大清早太阳羞红着脸
站在楼顶
刺骨的寒风
让所有的围观者
心灵哆嗦

没有120
也没有110
最后,连围观者
都很忙,离开了
绝望的太阳
纵身跳下
顿时,整栋大厦
洒满了鲜红的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15 23:2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2-16 01:40 | 只看该作者
读后很失望。现在不值得一一批驳,就回答几点吧(什么时候你心平气和,再细致交流)。
1、对《太阳讨薪》我只就诗谈诗,也表明了欢迎你批评。但请自重,不要夹杂诗之外的内容,以免让人更感不齿。
2、若不是这些文字被飘红,我不会理睬。有的作者挨骂会出名,但是有条件的,希望你不是笑料。
3、你的“诗”至少出发点不错,但看你的评论更漏洞百出,不夸张地说,还真没入门,而且太自恋了吧?你可以敝帚自珍,废寝忘食地自去激动不已,既然发布了就不能忌讳,像阿Q忌讳癞疮疤。
4、我并没下毒,“解毒”是庸医做法,毒解不成倒会急火攻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2-16 02:40 | 只看该作者
也提供2首讨薪诗——

1、一个讨薪的农民工死因不明
白希群

死人躺在床上
需要人证明他死了
他死了还要开膛破肚
证明他是怎么死的
很长很粗的针头扎进肚子里
先把气排出来
之后,像屠夫一样游刃有余
无需麻药

他的尸体赤裸
遍体的淤痕
萝卜干一样的命根子
代表不了尊严
很多人围拢着瞧,窃窃私语
但没有看杀猪过瘾
一些器官被取走
做了实验室里的标本


2、【望仙门】观年底讨薪跳楼者
  老唐

海滨城市要俺修,
敬王侯,
民工薪水几时筹?
拓荒牛。

大运才刚过,年关又到心忧。
乞求无果坐高楼,
坐高楼,
等财政排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8:16 | 只看该作者
首先问候张无为!我的观点都在文章之中,别无他意。文章到底如何?自有时间来证明。
再问好杨立编辑!我是江西万安刘世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2-16 0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方程 于 2012-2-16 08:32 编辑

诗歌被误读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作出过激反应。“太阳”讨薪,太阳的设置确乎有些意味,作者能解释通,能应对质疑的诗歌,我认为至少是一首真诚的诗歌。这首确实比张老师提供的那两首要好。“围观者都很忙”和“心灵哆嗦”似乎可以商榷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2-17 10:42 | 只看该作者
方程 发表于 2012-2-16 08:24
诗歌被误读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作出过激反应。“太阳”讨薪,太阳的设置确乎有些意味,作者能解释通, ...

问好方程,您的说明很客气了,我再说明3点:
1、诗歌被误读是很正常,但只有复杂深奥的才常见,《太阳讨薪》这样的一般读者一看便知。作出过激反应常常是因为把学术讨论与人格品评混淆,越自大、自恋就越这样。
2、“太阳”讨薪的宾语是社会具体行为,在这个文本中无论如何也不通,星星可以点灯,月亮可以知心。
3、作者真诚地写诗,但诗未必真诚如愿,原因大多是眼高手低,能力有限。我提供的那两首中的第一首肯定强于“太阳”诗更好的也在那篇文章中(链接)。“围观者都很忙”和“心灵哆嗦”等等多处都值得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2-19 21:52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2-17 10:42
问好方程,您的说明很客气了,我再说明3点:
1、诗歌被误读是很正常,但只有复杂深奥的才常见,《太阳 ...

你说的第一手很有力度,关键在于偏重于死因不明了,有些小缺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2-19 23:04 | 只看该作者
方程 发表于 2012-2-19 21:52
你说的第一手很有力度,关键在于偏重于死因不明了,有些小缺陷。

嗯,缺陷是有,但作者对诗的感受与“太阳讨薪”作者相比会高出几个层次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8:04 | 只看该作者
疾风【副主编】点评:
  

    解读细致,为读者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起到了引导作用。诗作虚实两条线索的内嵌提升了其本身的艺术魅力。http://www.ycll99.com/detail.do?action=detail&ID=2420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9 22: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