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柏昌先生
文/青青河边草
首先说,今天我没有写这篇文章的想法,是读了柏昌先生今天发表的《高耸的欲望》而生发了我写此文的欲望。
我读柏昌先生的文字两年有余,阅读柏昌,并非因为他是作家,而是缘于我对杂文的热爱,我觉得一个理性社会,正常的社会批评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行走当代中国,物质的高速运转带来了精神的萎靡、匮乏。利益多元,社会灵魂在喧嚣,那么身处意识形态中的“思想者”——文学!是以什么样的姿态“现身”社会,是推波助澜消遣娱乐,还是激扬文字针砭时弊?我觉得“杂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带刺的玫瑰”,她以“战斗者”的姿态,“独醒,独清”屹立于“苍海潮头”,敲响着时代的“暮鼓晨钟”。
我们读柏昌先生的杂文,总能感觉到先生对社会命题的思考,不是一把却生生的盐,而是从人性、自然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洞见,让我们眼前一亮,先生以他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担当,执笔当代,批评现实。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日新月异地突飞猛进,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经济在全球化,我们对自然法则的逆向思维,是否违背了客观规律?,柏昌先生的杂文如《长条地——牛仔文化的象征》和最近的《雾。霾》等诸多作品。总能给我们以思考。
“长条地——牛仔文化的象征”是先生读美国作家安妮.普鲁《老谋深算》的一篇读后感,先生的“读后感”简明扼要以一个名叫鲍勃.道乐的年青人,去位于德克萨斯斯北部的一个“长条地”为自己供职环球猪肉公司选址养猪场做引子,说他养猪场没有选来,反而还被同化了,同化的原因,是长条地独特的人文风景:“飓风、风车、铁丝网、干旱困扰、日趋荒凉的草原、禁酒、宗教虔诚、极少灯红酒绿,女人的传统刺绣被面,淳朴粗野的民俗”。构成了当地原始的生活方式。
先生在他的读后感里主要讲了一个修车人艾斯的故事,艾斯修风车坚守了一生,尽管发达成了富翁,购置了农场,农场又钻出了石油,但仍致力于每天爬高修风车拒绝卖地,他的《老谋深算》在他与鲍勃对话中表现出来:
“你看那里是什么,鲍勃?”他的胳膊批量向地平线。那里有一些小片云朵,如同在沸腾天空上煮着的饺子。“你跟我说说,你看到什么了?”(鲍勃说他看到了铁丝网、马路、卡车、大门、铁路、谷仓、毛桶镇、油泵臂。)
“我看到的更多。我看到了家。”他说。鲍勃伸长脖子向牛仔玫瑰看去的时候,老人说:“不是那种家。我是说家乡。我的亲人们在那里生活了一百二十年,从峡谷地一直到山边。你知道,琼斯和普莱默通道就从这里穿过,就在我们坐着的该死的风车下。你现在还有看到它的痕迹。
“这是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个地方。这顽强的老长条地上,曾有多少善良的男男女女奋斗过,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家园!”
我想柏昌先生发表《老谋深算》读后感的用意,是在于先导一种思想理念,用长条地人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固守着自己的朴素的家园、文化和心灵来引起我们社会的思索。
读罢此文,我们不难联想到我们高涨着的经济或隐或现对自己赖以生存土地的过度开发而带来的空气质量的恶化,最近雾霾中国,就是例证。柏昌先生在他的杂文《雾霾》则单刀直入对“中国雾”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质疑?
”我们用高昂的GDP代价,换来的不仅仅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还有这频频来袭的雾霾。一种竭泽而渔的发展理念,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还是苦难?”
今天先生的文章《高耸的欲望》,我个人观点非常赞同“那一座座的高耸,是欲望,还是理想?欲望高耸无限,理想便坠落深潭?”
柏昌先生用一句最精准的话将以上三篇文章进行了高度概括“世界本来就‘荒谬’着二律背反”。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否则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市景文化,让文学越来越成为快餐消遣文字的现在,我们能密集地读到柏昌先生的杂文是很难能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