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家威 于 2012-2-18 09:58 编辑
创新诗歌写作手段坚韧打造精神家园
1月29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视察省直文化单位时强调,要努力打造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和艺术样式,推出更多具有湖湘气派、时代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优秀作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更多文化领军人物,不断提升湖南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见《湖南日报》1月30日头版头条) 这对于我们是很大的鼓舞。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学湘军”应该大有作为,可以大有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我们责无旁贷。联系到湖南的诗歌现状,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发轫于湖南的“ 新乡土诗派”,经过10年磨炼,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湖南在全国文坛的一张“诗歌名片”。其后,有些沉寂。而今,呼唤“文化的春天”,一浪高过一浪。复兴“新乡土诗派”的时机已经到来。值得自豪的是,当年的“新乡土诗派”一直坚守“传承民族血脉,塑造精神家园”的创作主张,立足民族之根与本土气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色未变,复兴有望。 湖南人“敢为人先”,从事 诗歌写作的诗人亦然。在不断创新的全媒体时代,诗歌写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乡土诗派”的诗人们敏感地抓住了这一点,利用博客这一有效载体,进行了大胆的写作创新。从“个体写作”到“群体和诗”,再发展到“诗歌接力”,一人一行,积少成多,焕发了激情,拓宽了领域,丰富了内涵。 “诗歌接力”不是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诗歌对接”,而是诗人们有意识、有倾向的集体写作,“ 交叉感染”,“瞬间爆发”,潜在的智慧与审美互相针灸、互相刺激,诗歌作品便具有深度、厚度与广度。我们以为,这种尝试是成功的。 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墨守成规,谈何复兴?“新乡土诗派”在创新的旗帜下,步伐越来越坚韧。精品力作并不是镜中花、水中月。《飞翔》、《 火把》、《水流》等“接力诗”值得借鉴,值得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