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林诗歌评论:生活像境 家国情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像境  家国情怀

----朱伏龙诗集《我死了,祖国还在!》跋

杨林



    纵观湖湘诗人,都有一个特质:家国情怀。屈原在《渔夫》中写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是屈原在家国衰败、强国逼视的情况下,他万念俱灰,不愿成为亡国奴而抱石跳江。后世赞美他的诗歌,歌颂他的爱国情怀,怜惜他的以身殉国,他在中国的诗歌和历史上名垂青史。毛泽东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振聋发聩的诗句,展现了伟人为国为民的雄伟的思想抱负,体现了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朱伏龙也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第一部诗集《我死了,祖国还在!》,其实就是一个告白、一个宣言,一个宁可为家国舍身取义的气概。他的诗歌反映了生活原镜、生命本境和家国情境,这三境构成了他诗歌独特的气质。他一直诺守了用生活像境,书写家国情怀的诗写原则。

    生活原境。他的诗歌来源于生活,也表现了生活本体,更点缀了生活意境。他的诗歌有因汶川大地震有感而发的《别哭,我的中国!》,有为抗洪救灾英雄致敬的《感恩》,有读史书大唐演义的感想《史书中的痕迹》,有为贫困山区捐资助学而写的《爱心飞扬,情系山区》,有因年终考核而发的《文字,你是我今生的不朽》,有参观红军长征地而感的《红色的乐章》,有为身患顽疾的民间艺术家歌唱的《关外唱歌的女孩》,有对从教30年往事的回眸《今夜,想起昔日的往事》,有为怀念母亲而作的《教师节前,我想念着妈》,有为打工经历抒发的情绪《羞涩诗雨》,有为爱情激情演绎的《一个没有走远的故事》。不一而述,他的诗歌都有生活的出处,都因生活有感而发,绝无无病呻吟,真实就是朱伏龙自己的故事,感动也是朱伏龙自己的情绪。他质朴地热爱生活,有着白族人、山里人的大无畏的心性。他执着地坚忍生活,有着传统文化熏陶下的隐忍性格。他善良地对待生活,有着正直向上的人文关怀本性。他在《诗,与人生》中这样自白:

啊,脚儿!这是你思想深处

选定的特殊时间,你长年旅行在

希望与落寞之间



直到浮木燃起的火,光亮了又灭的时候

我的头脑中,已经有了

一个杂沓纷呈的幻象

充满渴望的心灵!在寒夜中

回荡着美妙的天籁之音



缝补你昔日的诗章

重复你酸涩的微笑

穿过黑暗的邪恶,与

讽刺的怀疑所撒布的浓雾

让沉默掩埋丑恶的欢呼



睿智的诗人啊!请你

走出人生旅途中的狂风暴雨

去寻找幽静

去找寻忘怀,让

庄严的思想萌芽

生命本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总要面对死亡,这是生命不可逆转的坎坷。而朱伏龙的生命境界,是博大而高远的,这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强烈的反映。他在《今夜,与墓碑同眠》里,是这样阐述他对死亡的理解的:“这是一块古老而荒凉的土地/密密的苔藓,弯弯的树干/枝叶如伞,覆盖着柱石/这里——/除了诗人的墓碑

空无一人//狼的叫声,何等凶险/地底堆积的枯骨,是黄色的头颅/掏出一本发黄的诗集,朗读/声音,犹如走在卵石路上的脚步/一个女人,一个两鬓斑白的女人/凝视着诗人的名字,静默了很久/然后,走向很远、很远的高楼”。他在这首诗中,叙写了对生命的敬畏,也彰显了精神附着的生命的高贵,更暗示了生命的高远。他生命境界,不在乎地位高低、金钱多寡,在于他对对生命的态度和认识。他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使我们从生命走向死亡的过程中领悟人生真谛、充实心灵的力量。内心的力量越大,生命就越舒展,生命的境界也就越博大。

    朱伏龙生命本境还体现在对灾难的态度、对弱者的同情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自身病痛的不屈里。他的诗歌无不是这些生命本质意义的折射。如《人民诗人》:“要活着!/这句话,您是说给小树的/也是说给孩子、自己和我们的/是啊,生活中有很多幸福/同时,也要经受许多苦难的磨练/不能低头,绝不能畏缩/准备着,克服困难,健康地活着/活着的,不仅仅是肉体/更主要的,是让精神永远地活下去”。朱伏龙一次在看完电视关于暴雪的报道,望着远处的银川,追忆几年前冰冻的情景。山川仍然,而“抗冰保电”的英雄却长眠在大地。他有感而写下了《雪花,请你为我......》的诗句:

雪花,请你

把我抬过山岗

雪花,请你

把我沉进湖泊

雪花,请你

把我放进月光

让我归入暮色



亲爱的,这暮色

是我祭奠英雄的袖章

    家国情境。读朱伏龙的诗集,让我联想到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礼记·大学》对家国情怀有详细的阐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朱伏龙的诗歌,也有这样浓厚的家国情境,深深地打动我们。

    家国情境,引申出爱家乡、爱亲人、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的高尚情怀。他诗集的第一首诗《我死了,祖国还在!》既是他诗集的主题,也是他家国情怀的宣言。

小草,最终还有枯萎

宇宙,最终还有穷尽

地球,最终还会枯竭

资源,最终还会耗尽

唯有,祖国——

我亲爱的祖国

你——永远年轻!



终有一天

肯定有这一天

我,这名贫瘠的诗人

将赶赴死神的大筵

面对死神的盛情邀请

我不会畏缩

因为

我死了,祖国还在!

    他的家国情境还体现在对党的忠诚,这也是他热爱工作,以事业为重的强大动力。“党啊,我亲爱的党!/您是昆仑山上的那棵青松/我是你树上的一片绿叶/您是亘古辉煌的长城/我是你墙角下的那株小草/您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我是你身旁的涓涓细流/为你壮行,终生为你守护”。他的家国情怀,还体现他对家乡、亲人的无比热爱和思念。请看《乡愁篇》:“死亡,是情感的午夜/生命,是乡愁的白天/尽管白天让我疲惫不堪/我,还是幻化成了一只午夜的夜莺/站在我的坟墓上面,站在松枝上——/去为故乡歌唱/歌唱乡人的爱,歌唱老乡的情//把叹息和苦痛,折叠在乡愁的小说里/轻轻地,轻轻地把它打开/隐衷和眼泪,迸发出许多朵思念的话儿/叹息,变成了爱人,把爱全部奉献/苦痛,变成了乡人,声声地呼唤//故乡,贴住我的脸,也贴住了乡亲的脸/清凉而滚烫的泪水,流成一条直线——/连着故乡,连着老乡,连着今天和明天”。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说: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诗人、作家、书法家朱伏龙,就是这样一个以生活为本质而活的人,以生活为原型而诗意地生活的人。他的心性与人为善、心系弱者、情系家乡,他诗歌志在激情,关照社会、民族和国家。因生活的质感,造就了他诗歌的真情和感动。我期待着,朱伏龙在人生的路途,在诗意的艺术追求中,以他浩瀚的襟怀和情真意切的品性,能走得更远更远。





2013年3月17日长沙金域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17 21:28 | 只看该作者
湖湘诗人,都有一个特质。
生命本境。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3-17 22:00 | 只看该作者
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13:17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3-17 22:00
受教!

多批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30 22: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6 18: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