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扬 州 “诗歌之城的典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08: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扬 州 “诗歌之城的典范”

2013年04月 04日来源: 扬州网-扬州日报



    扬 州 “诗歌之城的典范”
    扬州的诗歌如一粒粒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市辉煌的峰顶上。扬州有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也有两千多年的诗歌历史。有史可证且有名有姓的扬州第一诗人,据研究是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乌孙公主”刘细君。她15岁时远嫁乌孙国,是西汉遣往外番的第一位皇系宗室和亲公主。她在乌孙期间写的《悲愁歌》,开了中国“悲情诗”的先河。
    唐代诗歌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状态,那些吟咏扬州或与扬州有关的作品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据统计,有唐一代到过和写过扬州的诗人众多,占当时名家的半数以上,可见扬州和诗人的缘分,对诗人的感召力,可证唐代扬州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我最喜欢的《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也是扬州人。喜欢《春江花月夜》与张是否本籍诗人关系不大,而是折服于其诗歌境界的阔大深邃,转换得轻灵巧妙。说它“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算不上扩大其词。在我看来,作为一首纯粹而带有形而上思辨色彩的抒情长诗,它在中国诗歌史乃至世界诗歌史上也称得上凤毛麟角。
    在我的见闻中,像乾隆二十二年虹桥修禊那样的诗歌盛事,可谓独一无二,不仅空前,恐怕也会绝后;不仅在中国范围内如此,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作为这一盛事的话语中心,清代扬州确实当得起“诗歌之城的典范”。当然,从表面看,唐代扬州诗歌以名篇传世,清代扬州诗歌以规模赢人。
    即将举行的“国际诗人虹桥修禊”不仅以扬州历史上著名的虹桥修禊为背景,也是试图承续、光大由其体现的诗歌精神。内容和形式上除了“国际性”这一最显著的变化外,还有一系列独特的设计。其主旨一是探讨在一个世界性的、总的说来对诗歌发展不利的历史语境中,如何更好地呈现诗歌的独特魅力,更有力地发挥其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作用;二是试图通过长期的努力,使这一活动成为重续扬州作为“诗歌之城”的历史性的一部分,并助其影响力辐射至全球。诗歌本来就是没有国界的。至于其价值和意义,我们还要看其实践的效果。
    虹桥“修禊”也将作为“虹桥修禊”诗歌活动的一种形式而提倡,因为,诗和“修禊”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对笃信语言神力的古人来说,吟诵禊词肯定是仪式的核心程序之一,而禊词无论就其本质还是在形式上都是诗。这也应该是诗在其演变的过程中最终成为重心的原因。今天我们重新发明“修禊”,就是要借助这一形式,重建诗与自然万物、与人类心灵、与社会秩序、与语言自身的神性关联。它当然也包括精神上大洁身心、防疾祛病,从而为未来消灾祈福的意味。从中我们甚至能发现中国的“诗教”传统何以源远流长的秘密。
    (唐晓渡:著名诗人和诗评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13年首届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发起人)   记者 李蓉君 采访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8 23: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