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到自然 就是艺术:浅读刘年的《写给儿子刘云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到自然 就是艺术:浅读刘年的《写给儿子刘云帆》

                  ◎ 文杰

原诗:《写给儿子刘云帆》

   诗作者:刘年

1

突然想到了身后的事。
写几句话给儿子。

其实,火葬最干净。
只是我们这里没有。

不要开追悼会,
这里,没有一个人懂得我的一生。

不要请道士,
他们唱得实在不好听。

放三天吧,
我等一个人,很远。
三天过后没有,就算了。
有的人,永远都是错过。

棺材里,不用装那么多衣服。
土里,应该感觉不到人间的炎凉了。

2

忘记说碑的事了。
弄一个最简单的和尚碑。

抬碑的人辛苦,
可以多给些工钱。

碑上,刻个墓志铭。
刻什么呢,我想一想。

就刻个痛字吧,
这一生,我一直忍着没有说出来。

凿的时候,
叫石匠师傅轻一点。

3

清明时候,
事情不多,就来坐一坐。
这里的风不冷。

不用烧纸钱,
不用挂青,
我没有能力保佑你,
一切靠自己。

说说家事,
说说那盆兰花开了没有,
说说最近看了什么书,
交了女朋友没有。

不要提往事,
我没有忘记。
你看石碑上的那个字,
刻得那么深。

不要提国事,
我早已料到。
你看看,石碑上的那个字,
刻得那么深。

    前段时间,与朋友聊到诗歌的清新自然,如一股春风,我读到诗人刘年的这首《写给儿子刘云帆》,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传统诗歌的魅力。很多朋友,曾经争论传统诗歌写作,是不是止步不前,是不是在走着前人的步子,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我觉得读过这首诗后,应该不会还有所困惑、质疑了。
    整首诗歌简易好读,以叙述的手法,剖析人性思想的内心世界,和沉默一生,一份无私伟大的父爱之情。有点如“粉末倒置”的写作方式,写父爱,一般写作方式是子女观察入微写父亲,由此诗人却自有独特的写作方式,把一个被动的直观,切入主观。“突然想到了身后的事。/写几句话给儿子。”接下去的诗句,同样在体现着一位父亲,传递着儿子将要对身后事的安排。“不要开追悼会,/这里,/没有一个人懂得我的一生。//不要请道士,/他们唱得实在不好听。”读到这些诗句,尽管面上让人会感觉到有些诙谐,但实际上,是对人性的一种震撼。这个父亲绝对是孤苦一生,辛劳一生,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得到过什么享受,死后还能享受什么。而接下去:“放三天吧,/我等一个人,很远。/三天过后没有,就算了。/有的人,永远都是错过。”这个秘密,如果没说出来,儿子永远就不知道,而这个秘密,是在伴随着一个男人一生的精神支柱。读到过很多写父爱的诗歌,但这样的父亲的内心世界,是很多后辈无法观察得到的。第二小节,简短的叙述,给第三小节延伸伏笔,让整首诗的诗意清晰起来。平凡人的生活,浓厚的民俗民风,“不用烧纸钱,/不用挂青,/我没有能力保佑你,/一切靠自己。”从家事,到人人都关心的国事,都一一的注入诗句中。让诗人的诗魂永驻。“不要提国事,/我早已料到。/你看看,石碑上的那个字,/刻得那么深。”
    读完诗人刘年的《写给儿子刘云帆》,有了诗到自然,就是艺术这一诗歌写作理念。写作中,把那些众多的意向理一理,理到柳暗花明,就是诗歌的清新,那不是又一村,是又一阵春风。吹给自己的,也是吹给读者的。我读到了诗中简单、淳朴的,而又贴近真实的生活,这让我满足了本真的欲望。让人亲近,让人感概。让人贴切,让人触摸。让人疼着,而又让人愉悦。这就是传统,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让你爱,爱得不想撒手。
  诗到自然,就是本真,就是一种境界。一种自我的超越,它包容了诗人的所有的写作技法跟技巧,还有智慧,结果在写作看不到一丝痕迹。诗到自然,就是诗人的灵魂。它在主导着人性思想的同时,忘记了自己。诗到自然,它在复辟传统写作的基础上,征服诗人自己,而恰恰相反,它不需要征服别人。诗到自然,就是在快乐读者,传递艺术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4-21 16:46 | 只看该作者
赞同这诗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9:15 | 只看该作者
逝水微澜 发表于 2013-4-21 16:46
赞同这诗观!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6 18: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