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到——
0 C/ {$ X' Y6 @7 s 汶川5、13震区,,一只废墟中垂下的孩子的手触动了24岁的山东青年苏善生,他用10分钟,把三年前写给患绝症女友的诗《亲爱的请抓紧我的手》改成了《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随后发在百度“地震吧”里。让苏善生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诗被全国近百家报纸刊登,被各大电视台主持人哭泣着朗诵,被热心的网友们改编成动人的MV,被众多音乐人多次谱曲进行演唱,连法国的一份报纸也用了整版刊登这首诗。
, }9 [* ?1 \( |( Q& ~" q R( H" @) f
) e& T$ q: y! U, d$ E 说出来,写出来,贴上网———网上有多少个“苏善生”,难以计数。灾难在震撼人心的同时,让无数网友、作家和诗人无法不写下悲痛与勇气,团结或祝福。
4 j- l- F+ @8 j, `; l) ^4 o4 f/ [6 B% b/ y! m) e; R
诗歌再一次体现出她直击人心的力量;网上流传最广的作品,正是那些真切感人而又朗朗上口的诗。作者有的是专业的诗人,但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网友。8 ~& s; [! P/ T5 a9 ]9 b5 G) N
7 l6 m/ m4 a1 S M4 d4 ~! B
网站、报纸、电视、手机短信,无处无诗。诗歌的热潮再一次席卷并感染这个国度。它记录了这场灾难,温暖或打动了人心,也呈现了诗歌的力量。有人说,诗歌因此“复活”;也有人说,伤痛平静过后,一切又会恢复常态。可以肯定的是,灾难改变了人心,也终将改变文学。
! a. ]# {) Z0 E0 d( {! @,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