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州孤独客 于 2013-10-6 21:27 编辑
罡风下的高原碎片
——评封期任诗歌《高原印象》
河北 邓迪思
提起高原,多数人会联想到侗族社饭、布依族蜡染、屯戍之师等异域风物,或者黄果树瀑布、梵净山等迷人的自然风景,无数诗人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歌颂了高原的美,跳不出自然环境与民族风情这两大主题。但封期任的《高原印象》却无关风物人情,而是抒发内心感悟的现代主义诗歌。
《高原印象》是内心的碎片,一切带有高原地域特色的事物都被诗人涂上象征色彩,在心灵的罡风下,散发出苍茫的、忧郁的美。“高原/长笛横吹,豪迈的铜鼓/敲碎黄昏”。这句诗里并没有幽静的色彩,相反,是激烈的,雄壮的,是诗人面对黄昏的内心激荡。“一群牛羊,把萨特的哲学/隐匿”。这句诗则表现出了虚无主义色彩,既非自为存在,也非自在存在,实则映照诗人内心的失落。“苍鹰,鼓翼/卷起了狂风,信仰/刻在突兀的悬崖之上”。诗人以苍鹰自喻,却没有壮志凌云,相反,把信仰定格在悬崖上,是在表明实现理想的难度,带有危险,带有挑战意味。“高原,一部隽永的史诗/在罡风中咏诵”。这句诗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高原,成为烈烈罡风中的隐喻。
之后笔锋一转,和烟雨江南对比,显示出高原人粗犷豪迈的个性,雄鹰、犁铧、青稞酒、篝火舞……在一系列彪悍的形象之后也掩藏着一颗柔软的心。“酥油茶、羊皮袄、茅台酒......生长出醒世的格言”。通过对比,诗人点出了醒世格言,前面的一切意象都是为“醒世”二字做铺垫的。前面的生活描写是入世,而后面的一句却是出世,是人生的警醒。
接着诗人又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茅草屋、棚户楼、古老驿道/天然气、电磁炉、平板电脑”,“唢呐、锣鼓、花车/阿公、阿婆、伴娘”,事物的罗列是精心选择的,现代情调与传统文化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变化的,未变的/想变,却没来得及变的/与永远不变的/都在高原,寻找”。这句诗点出了高原现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汇集的特征。在文化的冲突中,哪个是真理?诗人没有给出答案,只是说在“寻找”。其后的“火车,与云接吻”则是变与不变的碰撞,显得意味深长。
诗的最后一节,用两组意象来表达灵魂的渴求。“水,跳下山崖,惊呼:生命的绮丽”,“牛羊,迸出栏杆,高赞:灵魂的亢奋”,水以跳崖获得自由,牛羊以跳栏获得自由,显示出诗人对自由,对突破心灵桎梏的强烈渴望。“我在高原/站在一个陀螺之上”,结尾的一句,视角提升了,从高空看高原,犹如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转动的陀螺,高原亦是。但这句诗还包含着历史在转动的含意,一切都在变,诗人在高速变换的生活中寻找着真理。《高原印象》通过罡风中的一系列碎片,描写出了一颗矛盾的、纠结的心,表达了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强烈信念。
附原文:
高原印象(组诗)
作者 封期任
之一
白杨树,随秋风宣泄
一段往事。高原
长笛横吹,豪迈的铜鼓
敲碎黄昏
空中,几声扬鞭脆响
雾霭,如碎屑散落
一群牛羊,把萨特的哲学
隐匿
苍鹰,鼓翼
卷起了狂风,信仰
刻在突兀的悬崖之上
高原,一部隽永的史诗
在罡风中咏诵
之二
这里没有油纸伞和乌篷船
也没有江南的烟花雨巷
风和雨,是纷呈的意象
粗狂和彪悍,是平仄里最好的构建
这里,桃花盛开,柳絮纷飞
这里,燕儿呢喃,雄鹰放歌
这里的父亲举起犁铧,在春天
构思秋天的诗行
红豆与木棉
互诉衷肠
青稞酒与篝火舞
渲染诗意
马头琴牵着牧羊犬
挥舞着羊鞭
在山坡上寻找
竹林下,木叶声声
阿哥阿妹,心旌摇曳
船头上的两双媚眼,在浪花上
舞动
这里——
于草场上
于山谷中
于江风里
生长着诱人的紫丁香
酥油茶、羊皮袄、茅台酒......
生长出醒世的格言
之三
茅草屋、棚户楼、古老驿道
天然气、电磁炉、平板电脑
唢呐、锣鼓、花车
阿公、阿婆、伴娘
变化的,未变的
想变,却没来得及变的
与永远不变的
都在高原,寻找
——火车,与云接吻……
之四
水,跳下山崖,惊呼:
生命的绮丽
牛羊,迸出栏杆,高赞:
灵魂的亢奋
晒谷场上
阿公阿婆的舞步,轻盈潇洒
我在高原
站在一个陀螺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