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经验是指诗人认识事物时产生情感的目标指向和实施过程,即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喜、怒、哀、乐、悲等方面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现代诗的功能与艺术使命是以流动性、丰富性、复杂性为其标示性的基本特征,力求带给当代读者变动不居的阅读体验,并努力呈现其诗性经验独特性、自足性乃至不可复制性,即塑造诗歌语言的多维空间。
一位成功的诗人,他首先必须是敏感的,其次才是通透的。“敏感”是指诗人对已知或未知事物的心理感应和心理预期,有了“敏感”这一心理素质当情感依托,再使用特定的语言来营造特定的意旨。在这个营造意旨过程中,它又必须有所取舍和有所节制,否则很容易步入泛滥的陷阱。现代诗在承担诗歌功能及艺术使命过程中,它对语言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某些既定的碎片之上,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遣词造句,它在引起读者共鸣的同时,语言本身其实并无实质意义,语言必须回归到一个原点,为感知它的人们腾出一些进入的空间和位置,这个腾出的过程便是诗意的锤炼和呈现依据。我们不妨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进入本期主题。
一、刘频:《杉树的影子》
杉树的影子,当你用心感知这个词语时,我猜测有一部分人的内心世界应当会和我一样感到温暖和彷徨。有杉树的地方,就一定有山,有山的地方,或许也一定就有梦吧。这是我对该诗标题的第一种解读。随后,我将沿着诗人的情感进入,它又会给我带来怎样一种感触呢?我会在内心里想到渐渐隐退的村庄,以及生活在杉树边上的人们。这些盘踞在杉树上的精灵们,它们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是多么的美妙而神奇啊。
《杉树的影子》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怀的诗歌,诗人的情感世界很复杂,但他并没有完全发泄出来,而是将这种情绪合理嫁接到一棵树上。我再也扶不起/一棵杉树长长的影子,无法让它重新站起来。它所带来的情感反应无疑是一种悲悯和忧伤,此外拟人手法带来的阅读体验丰富且有弹性。高过杉树之上的秋天/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黯淡的夕光把它一秒一秒吞没。这是一种流动着的,内心情感复杂的现象构成。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到这里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表面意义上的悲伤,而是直抵内核的无望和孤独。那种苍茫落寞的孤苦如同灰暗的夕阳一样渐渐消逝,连同那可怜的影子也不例外。
二、紫穗穗:《昙花》
《昙花》是我从穗穗作品中随便选取的一首,在这里顺便提下,前几日刚读过她的诗集《女人书》,我承认我被作品里丰富的情感以及大胆的语言所触动。她所营造的诗意实际上是一种本真的再现和引导。关于她的写作背景尽管不能完全破译,但语言所衍生的通透性和影响力足以让我有勇气走进她后期的某些诗歌作品。而《昙花》无论是语言还是风格,都较《女人书》有一定的变化。它的变化核心恐怕在于归隐后的自我提升,尽管穗穗不一定愿意承认这点变化。我在想,穗穗在写《昙花》时,其内心到底装载着一个怎样的构想呢?谁都知道,昙花虽美,却转瞬即逝。故有人说,昙花的美是尘世独一无二的灵光乍现。也许穗穗早已做好所有准备。今夜,是属于我的/今夜,潮湿为我打开喜悦之门。这是一种单刀直入的情绪,率真的语言所呈现出的本真带给我们真实的情感体验。“潮湿”二字值得深究,它可以是生理及心理双重作用的某种情愫。它就好比一柄打通诗意人通二脉的利刃,直刺语言的脏腑。而这种刺入的过程,同时为诗歌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毫无疑问,《昙花》折射出的情感反应属于喜悦。她在开放之前,就想好了绝望....../她把死,看得比生更重,更漫长。我看见她/扔掉的那一部分,神秘面纱上刺绣的“我” 死亡和绝望在这里不再是可怕的事情,它被诗人赋予一种新的生命力和象征意味。与此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情感兑变的必然性。诗歌结尾陡升一股超现实主义的气质,这股气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诗歌的空间感和交错感。
三、半遮面:《近了弧形以为的(节选4)》
半遮面说她写诗不到两年时间,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我曾经见识过一位素描高手以同样的口吻矮化过自己的摄影作品。我不知道半遮面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没有问,她也没有告诉我。但我敢断定,她从事过艺术,或者此刻正在从事着艺术。如若不然,她的诗歌语言是绝对不会迸射出如此之多的能量和细胞。应当说,半遮面是一位善于掩饰自我情感的诗人,她的诗歌语言总是生活在众多陌生元素的庇护之中,尽管如此,她的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依旧是丰富的和多变的,这同时也是半遮面作品诗性经验独特性的原因之一。你可以很轻易地从她的作品中捕捉到古今中外那些抽象的、死去的或者隐性的词汇,它们在半遮面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情感的附属品,是诗人制造情感共鸣之前的一种线性迷阵。我反复/阅读钟声/和克利夫兰骑士队。克利夫兰骑士队,无疑是现代文明的符号。它的语言意义可能被诗人肢解和延伸,我们如若单个拿出来就容易陷入“形而上”的尴尬境地。火车停下/我又听到沉闷的脚步声:1、2、3、2、6、3、、1。。。。。/可我怎么也数不到10 。它像梦呓一样存在于诗人的语境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不过是制造一种情感迷阵,诗人通过一些抽象的名词来刺激诗歌的共振。有了这些情感迷阵做掩护,诗人在情感诉求上才逐渐大胆起来。我没能/从沉默中看到/我良心那摇晃的窗口。可以想象这句诗的情感色彩,这是一种悲哀着、复杂着的情绪。他的野味已吃光/但是在那路上/另一些人扛着一杆猎枪。作品到了结尾,探索意义格外引人注目。对于人类未来的出路,诗人极度渴望打破原有的存在性,关于人类的自省意义较为明显。
四、风雨如磐:《行走,或岁月之霜(之五)》
《行走,或岁月之霜》,通读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一首通透、明丽的作品。诗人凭借着不紧不慢以及沉着冷静的情感线输送着淡淡的诗意。作品标题其实已经树立起明确的情感走向。你也许会觉得,这首作品在情感释放方面有些收敛,或者有所保留。它的情感反应略显中性,处在一种不悲不喜,不急不躁的平静之中。又或者说,它的悲与喜藏进了语言的血液之中。然后在一个无法回忆的梦里/被那双描绘过无数次的手/牵起,走向秋野。这句便是最好的例证。这其实是一种大悲,它往往又躲在大慈里行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停留在一方悬崖峭壁/之下,看远路渺渺/听空山喧腾,百鸟啁啾/捡拾枯枝,燃起篝火。读着,你会感受到一股大海般坦荡、宽泛的胸襟。诗歌语言开阔性带来的空间美让人回味无穷。这一刻它表现出来的从容和淡定就如同一枚翻飞在岁月之中的叶片,随风而动。秋野此刻已是霜染红叶/满目粲然/轻薄的秋霜/秋风中漫延/漫延到/我的唇边。
五、冰马:《谦卑辞》
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诗歌语言最容易触动读者的神经?我相信我不去回答这个问题,大家也一定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凡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质朴的、矛盾着的诗歌语言,都能引起情感上的共振。我坚信,冰马创作这首《谦卑辞》的时候,其内心世界也一定是错综复杂的。从情感反应上来说,《谦卑辞》所放射出来的情感信号属于一种无言的哀怨与悔恨。无论于生命还是于一名儿子,诗人都将沉入情感的深谷,它的哀怨只有通过回归才能得以稀释。佝偻着,咳嗽,更加佝偻/状如一片正在凋落的杨树叶。诗人对于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于即将化为泥土的生命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淡定的,平静的,甚至有些神性和唯美。在诗人的精神意念里,爱的越深,掉进大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对于结尾两句,诗人的情感世界几乎处在一个孤独的极点,他不得不进行自言自语,不得不把问题抛给自己。整首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很大,同时也很沉重。
六、温经天:《存在之境》
严格上来说,温经天的这首《存在之境》属于生态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作品。它带有强烈的回归意识和本真意义,诗人在语言布置上也尽力去迎合这种回归式的状态,然而所带来的情感反应(中性美)并不是十分明显,它的这种中性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意上升的空间感。尽管如此,我们从作品中依旧可以读出不少诗人的情感倾向。比如:密林中寻找一个深洞。这是南方/还是我枕头里的北方?语言的锋尖。又如:我爱你的那天密林刚好/将泥石流埋葬,新鲜的尸骨和史书。从上面两处诗歌语言可以看出诗人虽在南方,心却已经飞往日思夜想的北方。诗人巧妙地将这种迫切情绪转嫁给了“枕头”或者其他看似平静的事物之上,这种感官上的转移一方面极大地拉伸了作品的空间感,另一方面也为为诗歌语言提供了有效的情感依据。应该说,诗人在描绘故土时所暴露出来的情感是温暖而可爱的,相比之下,诗人在刻画当下生存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却是那么的坚硬和干涩,这种对比集中反应出诗人的情感基调。在诗人的内心世界里,无论故土如何衰老,甚至被泥石流埋葬,都无法抹去其在诗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而最后给出的提问,可以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情绪的宣泄。它预示着一场革命将在诗人的血液中悄然打响。
附原诗:
杉树的影子
诗/刘频
我再也扶不起
一棵杉树长长的影子,无法让它重新站起来
高过杉树之上的秋天
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黯淡的夕光把它一秒一秒吞没
昙花
诗/紫穗穗
今夜,是属于我的
今夜,潮湿为我打开喜悦之门
我住在皮肤里,将隐私里豢养的马
还给透明的江湖。心猿意马的
刀光。不是我,是夜色青睐的昙花
她和黑暗对话,她把清醒当成财富
把活着当成真理。她还爬进活塞
假装成弃妇,在悲剧里卧底
她在开放之前,就想好了绝望......
她把死,看得比生更重,更漫长。我看见她
扔掉的那一部分,神秘面纱上刺绣的“我”
近了弧形以为的(节选4)
诗/半遮面
4)
我反复
阅读钟声
和克利夫兰骑士队
像是有很多的声带
震动
风呼啦啦的
火车停下
我又听到沉闷的脚步声:1、2、3、2、6、3、、1。。。。。
可我怎么也数不到10
黄昏降至
洞口的光亮
隐约伸出一只手
且说:给点吃的吧
我没能
从沉默中看到
我良心那摇晃的窗口
有双大眼睛
卷起一阵红色的风暴
像魔鬼的哨子
穿过山丘
我赤裸的双脚
缓慢地滑落
现在,我像在旧石器时代——
氏族酋长
他能做些什么
他的野味已吃光
但是在那路上
另一些人扛着一杆猎枪
(又一次
我低下头)
【我们一切的声调,像唢呐、像鸣笛、像休止符。我们性交、吃饭、睡觉。我们被时间的绳子牢牢地困住,我们已被摧毁,我们的恐惧性是与生俱来的。在黑暗的光线中】
行走,或岁月之霜(节选五)
诗/风雨如磐
五
这世上
其实没有什么如果
正如眼前的行走
没有一条完整的路
可以直接到达冀望的光阴
但却有许多的阴雨
在途中
我更愿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
停留在一方悬崖峭壁
之下,看远路渺渺
听空山喧腾,百鸟啁啾
捡拾枯枝,燃起篝火
然后在一个无法回忆的梦里
被那双描绘过无数次的手
牵起,走向秋野
秋野此刻已是霜染红叶
满目粲然
轻薄的秋霜
秋风中漫延
漫延到
我的唇边
谦卑辞
诗/冰马
父亲咯血,可是没人告知于我
他只告诉母亲,她不告诉我
他以为是癌,行将绝命,熬不过七十的春天
这七十年来一直缺医少药
佝偻着,咳嗽,更加佝偻
状如一片正在凋落的杨树叶
这仅仅是我的想象
他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
存在之境
诗/温经天
密林中寻找一个深洞。这是南方
还是我枕头里的北方?语言的锋尖
在抵达时卷刃,卷曲的面容无声地喊着:回去!
自然力驱使风收拢翅膀,
幼鸟啄食,多么费劲;不远处暗涌的风雷
尚未达到峰值。我在你头脑里开一扇窗
扑面 阵阵清凉......
我爱你的那天密林刚好
将泥石流埋葬,新鲜的尸骨和史书
徐徐下沉。熟悉的啁啾又重新传送,流水表面
什么也不存在,但必然有一个深洞
为了存在而修改了自身形状
喂,请问,这是出生还是阵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