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新韵时代的佳音
—— 粗识蔡丽双的诗
重阳JM
近读香港著名诗人蔡丽双的新韵诗,更坚定了我推广新韵的信心。
选一例看一看传统的却是新韵的《长相思•赠倪同云主任》:
海风知,
海鸥知,
尚是扬帆莫缓迟,
犁波耕浪时。
墨淋漓,
意淋漓,
策励依依入我诗,
丹枕坚不移。
一段赠诗,廖廖数语,蕴含了两人深厚的友谊,浓烈的感情,极为默契的心绪,表达了相互激励,坚定不移的信念。传统形式,现代诗语,节奏优美,韵律清新,言近意远,精巧灵动,展现着鲜活的现代意识。新韵的典型应用,使我看到了新韵的普及有着非常普遍的现实基础。事实再一次证明,新韵的兴起是一种自发的自然的产生而向自由天地发展的新事物;它是与时俱进的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必胜的新事物。蔡丽双的新韵诗更加强有力的奏响着传递着新韵时代的佳音。
读蔡丽双的新诗则另有一番滋味。此处无诗胜有诗,不是诗却胜于诗,是蔡丽双新诗的显著特征:
因距离而滋长思念
思念美化想像
相像厚重着寄托
寄托啊
是奋进的动力
漫漫人生路
拽着或长或短的影子
只要有情有爱
绝不孤单。
(有情有爱)
把爱放牧于春枝上
每分每秒
都长出思念的
绿芽
把它种在
你挺拔的胸前
朝朝浇一片幽情
看它四季长青。
(四季长青)
蔡丽双的新诗,形体俊雅,质地优美,意境清新,趣味浓烈,非诗胜于诗。但随俗称诗则是不明智的。
大家都知道,十九世纪中期,美国诗人惠特曼倡导打破诗与散文的形式壁垒,得到世界各国诗人的广泛响应,遂即形成了散文分行成诗的汹涌大潮。从此,在国外,诗与散文没有了形式的区别,这便是国外近代诗文形式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国外尽管诗与散文的形式一样,但诗还是诗,散文还是散文,在本质上仍是有区别的。否则,如何区分诗与散文呢?难道在国外就没有了散文而全部都是诗了吗?中国诗人不辨国外诗文形式的特殊性,盲目地将国外的分行散文一概称诗而效仿之,这就是中国无韵诗的产生与兴起。然而在中国,诗与散文不但在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诗有个永恒不变的标志,那就是节奏和韵律。这一点是不能打破的。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中华民族诗文化的独特性。
无韵诗作为一种形体被使用,本无可厚非。人们乐于接受,便于使用,任其发展,也是由其自然的事。然而,作为学术理论,作为国语常识来讲究,中国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诗文有别,天地可鉴,对此则不可随意,更不可混淆。对蔡丽双新诗的认识,也不异于此。蔡诗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无韵诗。我们赏识它,赞美它,但不可不清醒地意识到它不是中国意义的诗。也就是说,无韵诗既不是中国的现代诗,也不是现代的中国诗,它根本就不是“中国诗”!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
中国诗坛已步入新韵时代。新韵诗的兴起是具体的鲜亮的客观现实。坚守中华民族诗文化的独特性,实现世界诗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华民族诗人的坚定不移地神圣职责。这就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
2005.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