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评论] 讨论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日/里尔克
  
  主啊,时候到了。夏日是何等辉煌。
  请把你的影子伏在日晷,
  风放到原野上。
  
  命令晚出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气候,
  把他们催向完全,射入
  关键的甜往浓密的葡萄。
  
  没有房子的人,别再给自己造房子啦。
  孤独生活的人,将会长守孤独,
  熬夜,阅读,写长信。
  在林荫道上徘徊
  复徘徊,当树叶摇荡时。
       
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知道这首诗,是在樊樊的文章中,她说一首好诗击中读者的也是无,如同里尔克的秋天,你说不出那是什么,但是你惊颤,你感受到秋天背后,那个强大的“无”的在场。当时就有看看这首诗的冲动。事后就忘了。后来又看到一篇评论这首诗的文章。但感觉译诗不怎么好,就去百度一下,见到了后一种版本。这种版本前两节较好,最后一节没前种版本的好,所以我读的时候就嫁接一下。
从整首诗来看,不是写的某一个单一的秋日,应该是写的整个的秋天。一般来说作物成熟都在秋天,所以,夏天再盛大,它也无能为力。但作者在情感上明显偏向于秋天,结果就是秋天比夏天更盛大。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就有了第三节的解释。第三节第一句较费解。是作者所在国度或者民族有这个谚语,或者俗话,或者什么典故。如果没有,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读。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但如果在这样强大的秋天面前,你还什么也没有,那么亡羊补牢已为时过晚。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一个孤单落落寡欢的诗人伫立在秋风中。
我从看到的都说这是一首伟大的诗,但照我这样读下来,却成了自伤自怜的悲秋之作。所以我又赶快去找里尔克的资料。想看看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处境。结果没找到。只有去看看人家是怎么解读的了。看了那篇评论文章,那篇评论的文章主要点就在孤独上面。表面上看好像真的是在述说孤独,但当我再回头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读到的绝不是什么孤独,而是一种救赎,一种宗教般的救赎。之所以之前没读出这种感觉,那是因为我忽略了一句——主啊!是时候了。从作者的语气上来看,是请求,含有一种谦卑一种诚惶诚恐。夏已很盛大,秋比它还要盛大,而主比它们都要盛大,恐怕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这样强大的主面前,个人算得了什么?要怎样做才能更向主靠近?所以我认为前一首最后一节较好,好就好在那个熬字上面。这不是被什么逼迫而是一种自愿,一种响应着主的召唤的自愿。读到这里,你是否会想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首先要完成自己对自己的救赎,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才有动工修建其它的资格。
我们始于尘而终于神,所以多憧憬,多渴望,也多激愤。我曾想,如果我们以始于神而入于尘的观念来关照,一切又会怎样呢?但我们不是神,我们对神不了解,所以这种假设就没有意义。那么我们还是得始于尘而终于神。那应该怎样完成自己的救赎呢?里尔克给了我们示范,他借助秋日之思完成了自我的救赎。看,在主的面前,他是多么的平静。
。哈哈,这首诗居然让我给读出神性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9 13:33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读过,不过没想那么多。后几句莫明的触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29 13:3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读的是第二个,对第二个有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1 23: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