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隐逸南京的诗人槟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0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隐逸南京的诗人槟郎
  12涉外文秘 何妍霖

  来南京上大学,转眼已经两年了,近一年都在上着槟郎老师的课。是啊,很幸运地做了槟郎老师的学生。还记得第一次上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一位夹着书的老师风尘仆仆地走入教室,看上去古板单调。但上他的课,才发现绝非如此。
  认识槟郎,通过他的学生写他的文章是一个便捷的方式。同学们笔下的槟郎,不管是介绍其生活经历的,还是解读他诗歌创作的,都让我对这个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每看一篇文章,就加深一分对他的了解。而槟郎本人更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昏昏沉沉的午后,午睡在桌上趴了一会,睡得着实不舒服。睡眼朦胧地用冷水冲了把脸。打开电脑,连上网路,登陆槟郎的博客,看着一篇篇他的原创诗文,睡意冲淡了不少。
  槟郎热爱南京,这明白地见于他的创作。听了由他作词、高见作曲的《欢迎来南京》。歌曲旋律悠扬,朗朗上口,且每一句歌词都是对南京这个金陵古都最好的解说。那时候来南京的时间不长,对于这个有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市不是那么的熟悉,听了这首歌,却莫明的对南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着自己也要和槟郎一样,将脚印印于金陵古都,用笔墨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逛过夫子庙、游过秦淮河、走过总统府,在牛首山上看满目桃花、在栖霞山上赏枫叶飘零、在鸡鸣寺旁看如雪樱花,放眼狮子山阅江楼、展望燕子矶长江景……槟郎不是南京人,却对这个都市有着莫名的情感,他喜欢南京,喜欢这个他漂泊半生后给他依靠的地方。
  或许每一个钟情文学、钟情写作的人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而正是这些不平凡的经历让槟郎的诗作显得那么动人。毫无疑问,槟郎的经历的确是特别的,甚至可以说是出人意料的。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人却有着那么不普通的经历。二十岁师专毕业,走上社会,多经磨难,当过中小学教师,建筑管理人员,做过狱警,去过韩国外教,到在我校执教鞭十多年的一名大学老师。可能每一个知道他经历的人都会感叹变化太大。而只有读他的诗才能发现他的思想的不断转变,不断提升。岁月的沉淀让他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份真,保持着对诗文的热爱。
  看槟郎的博客,有时候真的会感叹,这难道就是诗坛门外汉?在我眼中,绝非如此。一篇篇情感真挚的诗文,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话语,敲击着我的心灵,给予我灵魂上的共鸣与震撼。是否在诗坛的门内或者门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想,真正的诗人,是视诗如同自己的生命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诗文来感染读者的。
  本学期有幸选修了槟郎的新诗赏析课。槟郎的新诗赏析课总是在他的“抛砖引玉”中开始,再讲文学史上名篇。同学上讲台读他的诗,读完后槟郎会一句句的解读,说到情深处,槟郎总会感慨一番,而我们也总会被诗中的语句所感染。记忆最深的是《支支的校园》,写他与自己的一个女学生的交往的师生情。“民国女学生装,蓝布偏襟褂,及膝黑色大摆裙,从此这成了她定格的形象。引领我来的你却离开了,这永远的支支的校园!”听着槟郎说着和支支的故事,仿佛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那个美丽温婉的支支,看到了槟郎与支支在那段岁月里的美好的故事。看到槟郎在诗中说“享古都的夜色,长江大桥的华灯和扬子江里皎月泛金的波纹”,我放佛看到了华灯初上的街道,一位忧郁的诗人坐在大巴车中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的风景。
  在课上读着槟郎的一篇篇诗,回味无穷。以前只知道晓庄有樱花,可是知道文学院旁有晚樱的是缘于槟郎的《文学院楼边的晚樱林》,“我陶醉在文学院楼边的晚樱林,我陶醉在樱花下的漫步神游,我陶醉在樱花丛中的读书,我陶醉在樱花林的师生交谈。”可以说,槟郎特别钟爱樱花,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热爱樱花的诗人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独特、带有个性的诗篇。
  槟郎的诗歌《躺在方山上》:“我已厌倦不再流浪,随遇而安老死在方山旁。一身布衣洗涤滚滚红尘,归海之流汇入滔滔的扬子江。”槟郎从安徽巢湖的一个小山村来到南京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漂泊的生活经历让他希望自己能安然地栖居在在江宁大学城的方山这座小山上。他甚至会想,“近处火山口的岩浆包,总有一天突然打破沉默,坐上面的我便腾飞入云,从此消失凡世的孤踪。”多么离奇的想象啊,若是旁人,绝非会想到自己会随着火山喷发而消失于这个世界的。半生的独自漂泊,最终选择在南京安定了下来,在槟郎的眼中,南京是包容他的第二个故乡。
  我想,槟郎对方山是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的,还记得槟郎说过,死后要在方山上立个衣冠冢,幻想自己也能如海子一般,多年后是否也会有个少女哭倒在自己的墓前。熟悉槟郎的同学都知道,槟郎写方山的诗作颇多,《方山记事》《初冬的方山》《方山洞玄观遗址怀古》《咏方山八卦泉》《千秋岭问道》《方山道姑》等等……在别人眼中再普通不过一座山,在槟郎的笔下的却显得那么特别。
  虽说他安定了下来,但从他的诗作中却隐隐地读出了些许悲凉与感伤。 最近槟郎写了一首诗《楼顶望方山》,诗中写到:“能放弃的都近乎放弃了,唯有在网络的耕耘的硕果总是沉潜,伴着荒凉。”读这句话,读出了槟郎的孤独与落寞,读出了他的不被人理解。为生活放弃了很多,而网络上的情感抒发却也总不能找到归宿,总是伴随着悲凉。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能保持着一份对诗、对文的强烈的喜爱与坚守是何其的珍贵。
  我们看看槟郎,他的诗或许影响不大,但他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情,我想,他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着属于他的精神天空,寻找着属于他的诗意地栖居的场所。与其强调耕耘之后是否有硕果,我想说的是,有时候,让自己陶醉其中或许才是真正的硕果。别人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予前进的力量,但真正的力量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这里不得不套用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创作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总会有人认同有人反对,有人感同身受,有人曲解误解,但我们要学会尊重这个有着高昂创作热情的诗人,尊重这个视诗如同自己生命的诗人。在这里,要对槟郎竖起大拇指,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作,更因为他的那份怀抱不灭创作热情的执着与坚守。
  提到槟郎,我想不得不说的是他的出家经历了,或许听到的人都会唏嘘不已。他还因此写过一组他年轻时候来南京栖霞寺出家的诗,如《栖霞问佛》《大学时的一次出家》《重游栖霞寺》等。我不想说槟郎是有多看不开,多么悲观消极,毕竟最后他没有剃度为僧。我只想说的是那或许只是他年少时的一时冲动,如今,那么多年过去了,我想,槟郎每念及此事时更多的应该是感慨和怀念吧。
  槟郎不仅仅是个热爱写诗的诗人,我想,他更多的是一个懂得生活与自然的真正的诗人。他在南京寄情山水,隐逸功名,但却仍然不忘为人民呐喊和控诉,他有着文人的人文关怀,将情感注入笔尖,最终化为铿锵的字词。
  隐逸在南京的诗人槟郎,在远离主流文坛的的网络自由世界寂寞地创作,但求抒心,不问收获。 隐逸在南京的诗人槟郎,在城郊的大学热心地教学,既为谋稻粮,更为那份对知识和学生的爱。隐逸在南京的诗人槟郎,在被乾隆皇帝称为“常栖隐者流”的方山过着恬淡的隐士般的生活。他不求什么,但受惠于他的人有福了。
  2014-6-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6-23 13: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以"槟榔"为网名,又为其写下大段文字,足见对之欣佩了,何不将其博客链接加上推广一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9 10: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