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玉树:“做一个有方向感的诗人” 第五届“青春回眸”诗会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5: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玉树:“做一个有方向感的诗人” 第五届“青春回眸”诗会举行





据《文艺报》报道(记者  黄尚恩)7月6日至8日,由诗刊社、玉树州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青春回眸”诗会暨第二届唐蕃古道诗歌节在青海玉树举行。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 部长吉狄马加出席诗会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诗人齐聚三江之源,参观灾后重建的玉树新城,寻访嘉那嘛呢石经城、文成公主庙,走进巴塘草原牧民家庭, 共同见证新玉树的美丽风采,并参加诗歌论坛探讨当下诗歌发展的新可能。

据介绍,“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社于2010年打造的、与“青春诗会”相对应的一项诗歌品牌活动,每年邀请部分曾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以 及一些没有参加过“青春诗会”但依然活跃在诗坛的诗人参加,他们大都在50岁以上。在《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看来,诗人是用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来对抗时间 的,正如诗人艾青所说,“诗人永远是十八岁”。因此,“青春回眸”诗会的意义在于提醒诗人们要永远保持十八岁的样子,“心灵自由,性格率真,想象力丰富, 创造性强,对未来充满自信”。



诗歌写作的中断与延续

“永远是十八岁”是诗人们应该保持的一种心态,但要在实际的写作中持续做到这一点是何其困难。诗人胡的清说,一些诗人写到后面就越写越差了,这 样还不如不写。她自己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诗了,“既然写不好,就不要生产文字垃圾了”。她想先沉淀一下,等缓过来了再继续写。在她看来,诗歌是人的肉 身从庸常的现实生活中伸出手来,向高处乞讨一缕照耀灵魂的光亮。因此,诗人应该永远像孩子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充满激情,“写作可以中断,但不可以停 止”。

诗人王自亮也曾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写作空白期”。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写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于1982年参加了诗刊社举办的第二届青春诗 会。之后的20多年里,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毫无写诗的心境。近几年,他终于回归诗坛,陆续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新作。在他看来,每一阶段的生命体验都是 非常宝贵的,如果都有诗歌为证,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现在返回去看那段不写诗的岁月,我总感觉有些遗憾”。但多年的社会历练也让王自亮现在写起诗来更加 得心应手,他说:“早年的写作更多出于炫技,而现在对社会、人性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诗歌写作也逐渐回归到自己的真实内心。”

这样看来,诗歌写作的中断是很多诗人都会碰到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诗人,他们一旦开始诗歌写作,就持续不断地写下来。诗人李南说,很多诗人的写 作没有方向感,今天有感觉了他就写一首诗,明天没感觉就会进入创作的极度茫然状态。反过来,那些有方向感的诗人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行者,他的诗写永远处在 一种“在路上”的状态。关于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也会经常使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但凭借对于诗歌写作的多年磨练,他会一直乐此不疲地尝试走在属于自己的 路径上。

做一个具备方向感的诗人,不是要求他一定要不间断地写,而是要求他一旦写,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李南说,有方向感的诗人明白自己写作的绝对标 高,使其写出的每一首诗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有效性。不仅如此,他一次次地实验,试图刷新古往今来的修辞与表现方式,他也必须经历一些语言、经验、感受力等 诸多方面的冒险。他不容易被诗坛乱象所迷惑,而是本能地抵制时髦的学说、流派和阅读,坚持他内心的固执,不从众、不跟风,并有着得体的自信。“做具有方向 感的诗人,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好诗很多但为何得不到承认

如何评估中国当下诗歌的创作成就,是诗人和评论家们热衷于讨论的问题。在本届诗会上,多位与会者对此问题的态度出奇一致。诗人靳晓静、潘红莉谈 到,很多人一谈到当下诗歌,总是喜欢拿上世纪80年代来作参照,认为那时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而对当下诗歌却评价不高。但实际上,在现在这种安静的写作氛 围中,很多诗人写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在微博、微信上,我们经常能读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诗作,这些作品在观念和技法上都很值得称道。

诗人臧棣同样认为,当下诗歌创作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有相当一批诗人都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写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踏实,不再被所谓的诗歌时尚所 左右,而是按照自己的诗歌目标在前进。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对社会和现实的表达,还是对生存本身的呈现都非常深刻。而且,这些作品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大 家不再按照统一的标准、模式去表达。

但这样的评价并非是“公理”,在诗歌界内部,很多人对中国当下诗歌的创作现状并不乐观。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大众、媒体的层面,当下诗歌得到的评 价可能更低。这种两极化的评价让人产生很多的困惑。臧棣谈到,中国当下的诗歌创作是多样化的,但缺少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容易产生不同的评价。在日 本、美国等国家,一个诗人无论写得多么反叛、怪异,但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和本国的诗歌传统发生关联,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在中国诗坛,我们缺少一个 “主心骨”,对于什么是伟大的中国诗歌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把诗人们的作品放到共同的平台上进行比较,对这些作品的意义也无法作出自信的 判断。



呼唤更多有温度的诗歌

文学创作讲究对人性进行深刻挖掘,但是在一些作品中,我们只看到人性的阴冷,却看不到一点亮光。在论坛中,诗人李犁谈到,过分的技术主义加上对 世俗趣味的沉迷让诗歌中的理想色彩越来越淡化,一些低俗的东西犹如雾霾在作品中弥漫。在一些优秀的诗歌里,我们虽然看到了人生的真实和真相,但骨缝间渗出 的阴冷和残酷常常让我们毛骨悚然。所以诗歌应该有更高境界,需要仰望理想,与此同时需要有温暖和爱。

有温度的诗歌来自有温度的诗人。在李犁看来,诗人要敢于发声,要和时代一起呼啸着前行,筚路蓝缕,休戚与共。诗人不能只顾自扫门前雪,要关心与 自己毫不相关的事,诗人连同文本都应该切入现场,与他人一起流汗流血流泪。诗人不能只沉迷在把字词打造精巧的乐趣之中,也不能把头缩进自己的情绪里一味地 放大自己的愁怨,诗人不仅需要成为“大我”,更需要“忘我”。诗人的胸怀要像一个广场,让大家来踩、跳、跑,尽情地释放快乐和愉悦。有侠义的诗人才是大 家,有侠义的诗歌才能大气。一个自私的诗人也许能写出几首好诗歌,但绝对无法写出与时代比肩的大诗歌。

冯秋子、李少君、阎安、李先锋等诗人也参加了本届诗会。据了解,《诗刊》9月号将推出第五届“青春回眸”诗会作品专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5 17:0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