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不去的故乡----品鉴杨汝洪的诗歌《回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1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熙明 于 2014-7-25 13:57 编辑

                                                                           文/王锡民
    《回乡》是我在木兰围场读到的,它像一把利剑,瞬间将我刺成重伤。
     从围场到石家庄,是从我的第三故乡回到第一故乡,这个过程充满惆怅。也因此,杨汝洪的《回乡》才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我不禁潸然泪下,呜咽之水涨满热河……
    “二十年前/我像一棵半生半熟的庄稼/嚷着要让故乡拔出”,好汉自有当年勇,当年的诗人正值青春年少。当读到半生半熟的庄稼的时候,我的脑海隐约出现另一位诗人取火和他的小诗《之间》,大意是“一棵树枯了,一棵树绿了,我站在两树之间,半枯半绿”。半枯半绿,哭笑不得,谁没有过那令人尴尬的年龄?半生半熟是诗人委婉的表达,换一种说法就是半生不熟,就是嫩,就是一掐一股水,于是才有“嚷着要让故乡拔出”,实际故乡是拔不出的,与坐在篮子里的人提不起自己的道理一样,拔,一定是另外的力量“从”故乡拔出,一定与故乡保持相当的距离。但杨汝洪偏偏选择让故乡拔出,这不是修辞漏洞,而是诗人睿智的表现,这样的选择让一个半生半熟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二十年后/回到故乡/乡亲们都长成了荒地里的蒿草”,荒地与蒿草,游子与故乡,每一对矛盾体都是彼此熟悉的,又是相互陌生的,这就是生活的悖论和辩证法,且听一位老者的画外音:似曾相识归来的汉子,你的乳名不是燕子而应该是丑旦对吧?故乡也有痴老的时候,诗人必须面对故乡记忆的模糊;面对记忆模糊和泪眼模糊的差异;面对万家蒿草,心事浩茫,于无声处似有低温之语。让人伤心与面对的不止提到的这些,拿陌生来说,《回乡》里涉及的陌生,是由熟悉演变来的陌生,它是熟悉的退化,乡情的萎缩,这样的演变不能令人为之一振,而是让人垂头丧气。
    面对故乡,读者一波泪水风干后接着又是第二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诗人却果断地让泪水下课了。杨汝洪清醒地认识到,莫斯科相信不相信眼泪倒在其次,关键是泪水不是思乡的全部,比泪水更沉重的是悬空感:一颗心,没有着落;一个降落伞,面对深渊;一朵曾经的春之花,面对秋风扫过的枯枝。
    如果说诗歌的品鉴过程,就是被诗之剑刺伤后的结痂过程,酒过三巡诗阅三遍后,创面应该接近愈合了。
   “等我爬上村头的古树/寻找童年/没想到/枝丫上的鸟巢/盛满了整个故乡的孤独”,这不是诗人时时思念的故乡吗?为什么天气又阴晦了?为什么还要躲躲闪闪,战战兢兢,俨然鲁迅笔下的闰土?天啊,那让我为之哭泣的故乡,是不是成了一尾绝情的多春鱼!
    故乡,我给你跪下了,以鱼籽在子宫里的姿势!
    然而,无论像思春那样思乡,无论接受还是不接受,我们都无法返回鱼的肚子里去。当初,我们以颗粒状的鱼籽离开母腹,之后又鱼贯而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今乡音未改,鬓毛已衰,有的披着银光闪闪的鳞甲,有的鼓着各种头衔的鱼鳃,难怪回乡时又出现“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局面。延伸阅读,我们还会发现诗人惜墨如金时节约下来的观点,譬如在回乡的路上,一个巴掌拍不响,等等,等等,有待阅读者去挖掘。
    因为陌生,回乡人惆怅 ,惆怅不完全缘于陌生,陌生肯定会带来不适,以上四句是关于不适的新编绕口令。这样的不适,是跳龙门的锦鲤幻化为溜边黄花鱼的不适,这种不适与心理敏感度有关,与是否混出“鱼样”来关系不大。
    第三小节是结论性的,它解释了不适的原因,也是第二小节不适的递进。就这样,从症状到体征,一首诗最终完成了一个诊断,一个从无忧无虑淘气包成长为回乡孤独者的诊断。我们讨论《回乡》,是因为这首诗不长,可圈可点的地方却很多,写出了新意。
    在杨汝洪的笔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故乡却不是印象中的故乡!
2014年7月25日
附《回乡》
文/杨汝洪
二十年前
我像一棵半生半熟的庄稼
嚷着要让故乡拔出

二十年后
回到故乡
乡亲们都长成了荒地里的蒿草

等我爬上村头的古树
寻找童年
没想到
枝丫上的鸟巢
盛满了整个故乡的孤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7-26 16:12 | 只看该作者
新作时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1:25 | 只看该作者

重在参与,响应号召,谢张无为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7-31 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乡》
文/杨汝洪
二十年前
我像一棵半生半熟的庄稼
嚷着要让故乡拔出

二十年后
回到故乡
乡亲们都长成了荒地里的蒿草

等我爬上村头的古树
寻找童年
没想到
枝丫上的鸟巢
盛满了整个故乡的孤独

三言两语写出了大变化,场景够建与诗写够建淋漓。不过,这样的文本的个性,但不是首创,鼻祖是余光中的《乡愁。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8-6 16:30 | 只看该作者
枝丫上的鸟巢
盛满了整个故乡的孤独  

好。。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2 09:5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