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锡民
《月亮以北》,这首携带遥远信息的诗歌,也携带着星际的致幻颗粒,在朵拉的文字下,我忧郁又不能自拔,在求助医生还是求助母亲的问题上我选择了后者,我曾在《母亲的诗论》里表达过“躲开吧……”,因为朵拉,过于完美!
“月亮以北/是我的故乡/我沉溺于这样的描述/月是故乡明/用夜色掩饰一页纸里的遥望”,视角决定高度,没有几个凡人能抵达月亮以北,半途而废的人们改为站在月亮以南,终无法破解一叶障目的阻隔。我在纸上推演月亮以北的秘密小有收获,那就是,必须像潜入美国机场的淘气小男孩那样,在夜色的掩饰下爬进诗人纸飞机的轮槽里,并伺机跳槽且踩在月亮边上,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天籁之声,“哇,月是故乡明!”,多么像红罂粟里的诗句,我没有办法摆脱《月亮以北》的读瘾,亦不想中止优美文字带来的快感。
“我折叠的山是温柔的/折叠的水,是多情的/折叠的小桥是缠绵的/折叠的花草是美好的”,铺开洛阳纸贵期间的一卷白纸,一卷白纸没有负担,诗人没有去绘图画,而是像仁者那样去叠山,智者那样去折水,折叠完的小桥流水放在明处,折叠好的人家藏在心里,剩余的纸先叠了一个小飞机,这在诗里是看不见的,因为飞机飞得很高,它必须躲避被山毛榉击中,诗人与故乡不能失联。之后又折叠了一个月亮船,纸船沿着黄浦江,途径月亮以西的丽水,以东的丽江,偏西南方向小桥上的丽人,转弯向北,且走且吟“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沿着月亮以北的方向,月色/越来越浓/我的身体越来越重/风情带醉,随着月亮升起/或降落”,趁月色正浓,小鸟朦胧,诗人加快了北进的脚步。我在想,越来越浓的月色是否和地球上的雾霾有一比,这么胡思乱想的时候我就开始吃药,后来只能读诗,因为吃药已经不管事了。你不得不佩服朵拉文字的麻醉作用,读者被她牵着从欣快到抑制,复苏后又升腾入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好美啊,这一小节的文字有印象桂林的飘渺,有林芝山水的震撼!不知不觉,诗歌产生的依赖又让我想入非非了,晃晃悠悠,我拉着月亮以北的厚衣女子,期待天气急剧升温。
“梦不归。我渡过/那月亮底下的桥,通过时/桥上的风声,桥下的水声/按着我的心头最柔软的部分,我的眼睛/微微的湿润了/有一种感情,叫乡愁”。乡愁是鲜艳的花,需要绿意的掩饰;乡愁是朦胧的红,需要叶子的托举;乡愁是抽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却又会为一个具体的人而愁肠百结,痛不欲生。
这首诗读完后,我就疯了,除了诗,无药可治。
我踩在月亮边上,凝视着坐在乡愁里的诗人,还有家乡老槐树下的母亲,她正在穿针引线……
2014年7月26日
附《月亮以北》
文/朵拉
月亮以北,是我的故乡
我沉溺于这样的描述,月是故乡明
用月色掩饰
一页纸里的遥望
我折叠的山是温柔的
折叠的水,是多情的
折叠的小桥是缠绵的
折叠的花草是美好的
沿着月亮以北的方向,月色
越来越浓
我的身体越来越重
风情带醉,随着月亮升起
或降落
梦不归。我渡过
那条月亮底下的桥,通过时
桥上的风声,桥下的水声
按着我的心头最柔软的部分,我的眼睛
微微的湿润了
有一种感情,叫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