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走过了一段弯路,这与历史与时代有关,制约着人们的观念。建国后强化的意识形态观念和文革对人们心灵的迫害与压抑,诗歌在曲折里前行,诗歌渐渐失去了审美,变得谨小慎微而敏感起来,甚至到现在许多作者的作品还保留着“地下工作者”“石板下的小草”的独吟。这需要政治上更加开明,也需要诗本身回到审美的艺本质征上来,需要诗人正确地表达感情,包括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就需要文艺的评价标准从艺术角度出发建立系统的审美与评判,就需要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与社会体制的建设上,广开言路,更加清明与开明;文艺界领导人的眼界与胸怀更加开阔和远大。
习近平书记在15日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在文艺不要沦为市场经济的奴隶,要在中国复兴之路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文化强国将揭开新的篇章,重要的是对文艺的价值评定和文艺在特设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审美体系,将带来新一轮的思考。诗歌不能成为社会的弃儿,诗歌也不能远离尘嚣,诗歌不能浅薄到作政治的附庸更不能作社会发展文艺复兴的绊脚石,也就是不能退出审美的艺术舞台,不能沦为社会多余的畸形部落。
要保持诗歌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美化和谐塑造和安放民族心灵的作用,这将是气质,国家和民族的气质,不同于他国独特的文明,发掘中国的诗学,融哲学,音乐,绘画,乃至一切东方艺术的智慧,再现诗国的辉煌,才会真正意味上的复兴。单纯的经济强国是没有根脉的,将最终沦陷进现代的破坏,所谓的经济危机同时所相对的就是文化危机,像一个缺少思想的巨人,奔跑中跌倒而失去重新站立起来的拐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