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的时代终结了。“第三代”已经成古董,“下半身”埋了半截,“废话诗”随着乌青,摆到地摊上换零钞去了。一度风起云涌的“垃圾派”,也近乎是强弩之末。除了几个大佬,一干猛士们,也许就要风流云散了。谁将登台亮相?
我宣布:自即日起,“反动主义”,将继续“反动”,致力再写先锋诗的传奇。
那么,何谓“反动”?
《老子》40章云:“反者,道之动。”“反”,一同“返”,即循环、返回;二为通常意义上的相反。动,即运动。也就是说,“反动”,一为合乎道之本质的循环运动,二为事物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运动。
“反动主义”,对当前新汉诗,有着丰富的启发与引领意义。
首先,诗学哲学层面,它引进了中华文明二千多年来与儒教文化呈“反动” 关系的道家哲学理念,与新汉诗尤其先锋诗多受西学影响的诗学哲学形成抗衡、互动与互补。它将传承与创新以道家美学为重心的传统美学理念,致力实现新汉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艺术品质。
其次,诗学社会学层面,它将重点承续道家哲学去伪存真、介入社会、批判社会的一面,澄清通常人们误解的道家文化“消极、无为”的一面,致力开辟出既具思想底蕴与艺术品质、又具积极社会意义的艺术品种。
其三,诗学本体层面,它将调和当代先锋诗之间或先锋诗与非先锋诗之间一定程度非此即彼、对抗有余而融汇不足的倾向,更加注重吸收矛盾对立一面的元素,以此为基础和原则进行异质运动,与各家各派和非先锋诗形成对立统一的良性互动格局。
那么,基于此,“反动主义”是一个流派?不,也不全不。说不,是在于“反动主义”是一个泛先锋概念,它不很便于从简单的几点归为“流派”;说不全不,是在于他在每一个阶段和每一具体层面、领域都有迹可寻。毋宁说,它将是一个“反动”理念统合下的前卫流派与前卫个人的集结地——或者,“集团公司”。
而当前,从对流行诗写的“反动”意义上,“反动主义”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拓或者深化:
一、口语神性写作,对仍在泛滥的意象神性写作与缺乏终极关怀的口语日常写作进行双重“反动”;
二、病毒介入写作,对前文提到的过度形式主义倾向的部分先锋诗写作进行社会、人性负面元素的批判性介入“反动”;
三、后垃圾本色写作,对依然广泛存在的意象“伪抒情”写作进行呈现生命本色状态的后垃圾口语化“反动”;
四、微叙事诗写作,对漫无节制的泛叙事写作进行微时代的极简主义“反动”;
五、跨文体诗写作,对还在拘守通常文体框架的诗写进行微小说诗、微诗剧、杂文诗、段子诗或大综合体的文体“反动”;
六、跨门类综合,对还在拘守通常文本意义的诗学观念开展诗与图像、音乐、书法、电影或艺术门类大融汇尝试的跨界“反动”;
……
概言之,诗学上的“反动主义”,即创造性传承传统哲学美学的非主流主义、泛先锋主义、反向运动而对立统一的综合创新主义。
基于此,我宣布:自即日起,着手筹办民刊《反动》,推出“反动英雄”,集结“反动精英”。具体方案另文刊布。
总之,生命,需要去蔽返真;社会,需要批判介入;诗艺,需要相反相成。生命不息,反动不止。我们相信:做永远的“反动派”,必能走向生命与艺术的双重辉煌。
附:
反动主义诗学三原则:
1、去蔽返真:清除事物与人性的遮蔽,呈现其本然如是的存在。
2、相反相成:选择互相依存的矛盾一方开展对另一方的对立运动。
3、循环往复:根据矛盾双方的消长实现主流与非主流的循环运动。
反动主义美学三原则:
1、大巧若拙:去存在之蔽,亦去语言之蔽,简朴,自然。
2、守静而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而不失其静。
3、无我之境:道家崇尚与万物同化。体现在诗学,即王国维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