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五岚 于 2014-11-16 07:12 编辑
文/十五岚
作者在这首诗歌的开篇,借以柳宗元的一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而打开冬天的镜像。柳氏的《江雪》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
此诗正是从《江雪》的一个侧影直接脱离和递进出来。首句给人以询问“我是第几个钓雪的人?”这种询问看似平实,却奇峰突起。不仅仅这种方式用语奇特,给读者造成一种思维上的悬念,扪心自问的方式更具感染力与穿透力。想来世界或许就是一个大“寒江”了,“我”仅仅是用自己的“傲骨”坐观尘世。江中的“鱼”游来游去,“一根线”是垂钓的所在,也是贯穿人生意义中更深层的人生观。作者诗中彰显出的姿态和格调,与《江雪》中的刻画一咏即合。
继续在一种感悟里作探索。“冷是一种暗”,冷仅仅是一种感觉的体现,怎么让这种的感觉延伸到“一种暗”?无限放大开去,是来自尘世的东西么?于心灵而言,冷或许是凝聚心中深层的羁押和桎梏。而“梅是一盏灯”,具体到光明、季节。只有梅在深冬,它是盏灯,炽烈明亮。在它的鲜明处,看不见其它的百花,所有“百花溃败”,而我,是不是也是百花中的一株?若是再苏醒,用的可是“一粒尘”的呵护和召唤?此二节诗里,作者使用了突出的通感手法,尤其“冷是一种暗”,从一种感官上的定义延伸到另一种视角上的范围。
进一步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莽原上一阵风接一阵风”,由此吹来的雪花夹杂着淡香,那该是梅的暗香吧。远远地,只有它在这样的季节,使人情怀装下留恋。季节永远轮回,挣脱不了。对时光而言,时光中的美好,需要在等待中去探寻。远山与涉水,恰恰“一朵雪”可以分离,像是坐标,却也使人充满无限展望。作者在此铺设的空间比较空阔、辽远,牵出的想象更丰富、生动。
“去梅边种云吧,在云边插柳”,很直接了然的心情。去种云,云是可以翔动的,可以寄托希望、心愿。在云边插柳,柳是代表春天的,插枝萌芽,春天是可以复活的。用消隐的过去——那些曾经流失掉的美好、夙愿没有完成、遗憾无法弥补等等一切,可不可以就此从春天出发呢?虽然“我和春天只隔着一枝梅”,那又何妨人在此,一切在彼?一枝梅的开放,可以相看到一种距离的远近,等待的深浅,期许如此拥有。作者在最后这节诗里,抒写出的心境比较明朗和积极。
《一枝寒梅》诗作的中心,始终以一枝梅贯穿,以雪花作陪衬。先说属于寒梅的季节,我的所在。而后从内心感发,对照百花,烘托出寒梅的风格和作用,以及因为梅花而涉及人心对时光、季节保持的理想和愿望。同时也因为一枝梅使人们更懂得距离和等待的意义。诗歌充满无限的张力,此张力的运用更使诗歌具备了跳跃性、间隔性和留白性。诗歌也运用了不少的修饰手法,比如嫁接、隐喻、通感、递进等。
浅显解读了一遍,不到位的地方请作者见谅。
下附诗歌原作:
《一枝寒梅》
文/林子
柳宗元之后,我是第几个钓雪的人?
寒江长出一块傲骨
我和鱼只隔着一根线
冷是一种暗,梅是一盏灯
与梅争妍,百花溃败
我和百花只隔着一粒尘
莽原上一阵风接一阵风
吹来雪花淡淡的香
我和梅只隔着一朵雪
去梅边种云吧,在云边插柳
用消隐来缔造新生
我和春天只隔着一枝梅
(评于2011年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