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简单性的来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简单性的来历

梦歌九天


简单性是诗歌与生俱有的天性。诗歌产生于没有文字的时代,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没有文字前的诗歌,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传播工具,那时的诗歌,不单是一种娱乐形式,还起着信息传媒工具作用,类似于现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这样的作用,是当时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形式,可能当时人们要想把某个信息传到其它地方,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以口传口进行传递的。

这样,诗歌在语言上要便于记忆和吟唱。那时人类唯一的传播方式就是以口传口,要想达到最大传播效应,必须“要点简记”,并且朗朗上口。这样,才能一个接一个传递信息。

最初的诗歌产生于没有文字的时代,都是口头文学,也都可以同时看作是民歌。产生文字之后,有人开始对这些民歌和新的民歌进行记录。记录,就是形成书面语言,这个过程,是一个整理和规范的过程,也是一个更进一步“要点简记”的过程。

在文字产生后的中国古代,人们先是在甲骨上刻字记事,后来写在丝帛或竹简上,进行文字记录和传播,即是非常费力的事,也是代价昂贵的事,一定惜字如金,能简省到什么程度,就简省到什么程度。诗歌,是当时这种极简主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也是诗歌语言非常简单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点简记是诗歌与生俱有的特点,离开了这个特点,文字随意泛滥,诗歌就不是诗歌了,写得再好的所谓“诗歌”,事实上已经演变成另一种文体——诗文了。


有文字之后,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后来,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篇诗歌被正式收集整理成《诗经》后,渐渐被统一称作诗或诗歌了,当时其所谓的“诗”,应当主要指“志”,这个“志”,是地方志的“志”,记录的意思,指的是对歌的书面记录。

春秋时期的孔子,可能对《诗经》的最后定稿,作过重大贡献。他老人家曾针对《诗经》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说的这个“诗”的意思,应当指说话要简单、流畅、便于记忆和流传,而不是指说话一定要合折押韵这样意思。

到了信息爆炸的当今21世纪,节奏快,压力大,时间就是金钱,人们一个比一个忙,凡事求简,现代的白话文诗歌如果不承续传统诗歌的简单,简直就是一种自杀行为。现在那些文字泛滥的所谓“诗歌”,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这样局面:越写越长越放纵的诗歌,已经没人看了,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已经成了小圈子里的自我欣赏的“小小众”文化了。

象吉林省影响最大的那张以“新文化”号称的报纸,二十年来,除了偶尔给某个和他有特殊渊源的领导人刊发几首诗作外,或者在儿童节时作为花絮发点儿歌外,从来不刊登诗歌,在“新文化”的百花园地中不给诗歌一点立锥之地。因为现在的诗歌,基本上都是连篇废话、混话甚至疯话,而且往往还是谁都看不懂的废话、混话、疯话,人家《新文化报》可跟你丢不起这个人,第一浪废不起版面,发点广告还能给小编们挣俩零花钱呢,第二弄不好得让读者大骂报社故意和读者过不去,坏了报纸的形象。全国很多综合性报纸,都是这样情况。

不过,我们也不能片面地用这样情况,概括中国诗歌的整体情况。作为诗歌一部分的民谣、手机韵文短语等,一直在民间、在社会上蓬勃发展,这些承续着中国诗歌纯粹性的东西,简单、生动、形象、鲜活,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欢,不知道是谁创作的,却往往瞬间传遍全中国,和诗歌上古时最初的生发状态差不多,这从侧面说明:诗歌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简单性,是诗歌的天性之一,诗歌的另两个天性是形象性和音乐性。诗歌的这三个天性,共同构成了诗歌的纯粹性,三者同时作用,缺一不可。现代人们写诗歌,一定要在这三个标准内写,不然,你写的东西,就不能叫作诗歌了,人们和社会也就不买你的帐了。


2014年10月29日.深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25 15:18 | 只看该作者
简单性,是诗歌的天性之一,诗歌的另两个天性是形象性和音乐性。诗歌的这三个天性,共同构成了诗歌的纯粹性,三者同时作用,缺一不可。
写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1-25 20:56 | 只看该作者
适度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 03: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