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岁》
作者:白公智
一张席子铺开。依次摆上
葱,算盘,钢笔,种子,人民币。
我端坐中央。
亲人们围成一圈,一齐喊:抓呀,抓呀。
我东看看,西瞅瞅,
就是不下手。
我不下手,谁也看不透我的命运。
--------------------------------------------------------------------------------
诗歌,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读白公智诗歌《满岁》
文/刘亚明
什么可以入诗,什么不能入诗?现在要我直接回答,我回答不出。
读了白公智的这首《满岁》,你恐怕就能够找到答案。《满岁》的成功写作,再次表明诗歌是“无孔不入”“无所不能”的文体,只要你潜心为之,你就会发现诗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从生命的孕育,到时光的终结——诗歌就是一个人的影子!
那么究竟怎样抓住这个影子?白公智还是用《满岁》给我们做了回答。
这首诗的“过人之处”,不仅将新、奇、精集于一身,而且附之以深、巧、魅,背后的沉思、回味,成为“最大的看点”。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过去,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书,等等。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而今,也有像白公智《满岁》所描述那样,“一张席子铺开。依次摆上/葱,算盘,钢笔,种子,人民币。”在这里,白公智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把满岁抓周场景在精短的诗歌里巧妙还原。“我端坐中央。/亲人们围成一圈,一齐喊:抓呀,抓呀。”想必,白公智一定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情形,感触颇深,特别是看到抓周过程中,小孩面对“各种物件”无动于衷,亲人们急迫的状态,由此而有了奇异的诗意联想。如果我们把上述描写,看成满岁抓周实际场景的记叙,那么,本无自我行为能力的“我”的“就是不下手”,则纯属诗作者的主观臆断。如此主观臆断不符实际,但合乎常情常理,这也为诗歌结尾的“画龙点睛”之笔——“我不下手,谁也看不透我的命运”,做了很好的铺垫。
时下,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命运的不公,怨天尤人,大责其难。但今天读白公智的《满岁》,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
当然,这是《满岁》的真正寓意或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