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胆立论,小心求证——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3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胆立论,小心求证
——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32

在编选《现代禅诗探索》丛刊(总第五期)的过程中,过去几年积累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这些问题,主要在评论文章方面。
首先,是台湾中华医事科技大学的戴裕记先生,发表在台湾南华大学《文学新钥》杂志上的《现代禅诗如何可能——以洛夫诗作为例》一文,内中除了涉及台湾“现代禅诗”的发展情况,也将大陆这些年来“现代禅诗流派”的发展,进行了对比介绍。当谈到洛夫的作品及与“大陆现代禅诗”的关系时,作者着重举了刊发在《现代禅诗探索》丛刊创刊号上张黎的一篇文章《浅谈洛夫对禅文化审美的背叛》,认为该文作者“用语轻率,并无引用任何洛夫诗作分析,只是借机提出自己对禅诗的主张”。并认为“张黎式的评论”是大陆现代禅诗“发展中的若干危机”之一。甚至提出“刊物或交流平台沦为党同伐异的杀戮战场,禅诗成为一言堂后,还可再感动人吗”的严肃诘问。
戴裕记先生的批评和诘问,或者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有点危言耸听,但我们却不能不进行一番检讨。在我与现代禅诗研究会同人的反思过程中,发现了比戴先生所提更严重的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正视的程度。很多谬误不实、前后矛盾的妄断结论,简直让人膛目结舌。于是,何兮写出了《现代禅诗正名:考据辑录篇》,我也以《答问录(之三)》的形式,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澄清。
本来,第五期丛刊在编辑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大栏目“必也正名”,主要是对于两位高校教师徐保华和魏鸿雁评述文章的批驳,不想在刊物即将付印之际,又发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于是不得不暂停出版,以便对于将要刊发的文章,进行重新的审读和检视。
这期刊物编辑过程中不断发现的问题,都发生在评论方面,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写作评论文章,以及作为编辑者对于评论文章所进行的认定或取舍,到底应该遵循一些什么原则和标准呢?
记得中学时期,语文课老师就已经开始讲述论说文的写作。其中的关键,是论说文的“三要素”,亦即“论点、论据、论证”。文学或诗歌的评论,毫无疑问是属于论说文的范畴,那么,这个“三要素”对于评论文章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了,也是衡量和判断一篇评论文章是否合格的一个基本标准吧。那么,我就来先谈一下这个“三要素”,作为一个常识性原则的重提。当然,我不会像语文老师那样的讲课,而只想说一些我认为必要的,在大家的写作中需要特别小心的方面。
第一是论点。
论点也叫立论,也就是评论文章的写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是论说文的核心。确立论点是写好一篇评论文章的前提。而且,论点必须鲜明。鲜明,就是要明确地表示你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赞成褒扬什么,批评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时,必须态度明朗,观点肯定直接,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鲜明,是写论说文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再要求高一点,论点还应当有新意,有深意,有现实意义。所谓新意,是说要有自己的独立看法,不去重复别人已经表述过的观点;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就事论事,而是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所谓的有现实意义,就是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泛泛而谈,不人云亦云。
所以,论点是评论文章的核心,对整篇文章起着统摄的作用。没有鲜明论点,就不能称其为论说文。但是,只有鲜明的论点就能成为好的论说文章吗?当然不能。要想你的论点立得住,能说服人,你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来,也就是所谓的论据了。
第二是论据。
论据,是证明你所提出的观点正确性的根据。一篇评论文章中,你提出了自己对于作品和事件的独立看法,标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好,你就必须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证明你这个观点和立场是有充分依据的,而非信口开河。
能证明你观点、立场正确的论据,包括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这些东西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臆造、推想或虚构。建立在臆造、推想或虚构基础上的观点和立场,是站不住脚的。为了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引用的材料要有详细的出处说明,要反复检查核对,务必准确和详细。作为论据引用的言论,也应具有权威性、公认性,而非随便引用,或者断章取义、虚构炮制。
如果论据不充分,或者不能成立,那么整个一篇评述论说文章,也就不能成立,也就等于是废纸一张,失去写作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是论证。
在你提出了自己的明确主张,也严谨的选取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论据之后,就是论证了。也可以说,论证是个技术活。因为,即便你的论点鲜明,能引人注目,而且你的论据也毫无问题,经得起推敲和考证,但你如果不掌握恰当的论证方法,也一样会导致一篇文章的失败。这就如同你虽然有了一件新衣的设计图案,也有了布料,但不能恰当正确的剪裁与缝纫,一样不能成为一件合格的服装是一个道理。
在具体的论证中,写作者会根据不同的论证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譬如你可以根据需要采取“道理论证法”,也就是引用被世人公认的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性。如你想要说明一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以引用孙中山先生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大家一下子就会接受,且心悦诚服。而你如果采取“事实论证法”,则就需要慎重的选取支持你观点的客观事实,罗列呈现,标注出处,让人无法质疑,进而才能让人信服。如果你采取“因果论证法”,就需要在名言理论的引用或事实呈现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揭示出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着的必然关系,来证明你观点的无可置疑。
还有,在使用各种证据来论证你的论点正确的过程中,论据要始终围绕着论点而运用。无论是直截了当,还是迂回曲折,都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最后让人不知所以然,如此你的这个论证也就无疑是失败了。如果你在一篇大文章或一本著作中,来展开论证你的中心观点,可能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分论点需要去分别的论证,但百川归海,你最后还是要汇集到中心论点上来,而不能成为一盘散珠,各自散落在互不相干的角落里。
总而言之,论证是在提出论点和择取论据之后的一件“缝纫”的活计。要想使你的评论文章这件衣服漂漂亮亮,就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完成它。人们已经使用过的方法你可以拿来用,人们没有用过的,你也可以自开新路。只要记住一点就行:方法只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产生的。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学界耳熟能详的治学口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说,在你考虑问题,提出论点的时候,不要像个小脚女人,这也不敢那也害怕,最终导致平庸,导致无力或流产。但你一味大胆,信口开河,全无凭据,也是难以立足的。所以,“大胆”更要“小心”,“假设”必须“求证”。
我在这里说这么多,就是想要我们的现代禅诗流派同人,在今后的评论文章写作或刊物编辑过程中,不但要敢于提出或采取大胆尖锐的观点,同时更要万分小心,老实收集、寻找和考证论据,不可以图省事,图方便,顺手从别人那里拿来就用,不去甄别论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只有当确定了支持论点的论据不存瑕疵的时候,才可以放心采用。而在论据不充分不可靠,或者是在根本没有可靠论据的情况下就妄下断论,则是万万不可行,是必须避免的。切记,切记。小心,小心。(2014-12-15,沙溪半山茅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6 21:35 | 只看该作者
先提
有空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7 06:04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新意,是说要有自己的独立看法,不去重复别人已经表述过的观点;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就事论事,而是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所谓的有现实意义,就是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泛泛而谈,不人云亦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17 10: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17 13:25 | 只看该作者
禅诗一脉,台湾尤甚;在实中见虚,在纷繁现象中截取本体,在瞬间的直感中获得永恒,数洛夫、周梦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6:18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4-12-16 21:35
先提
有空慢慢学习

问好子青悠然。多批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6:19 | 只看该作者
原点初心 发表于 2014-12-17 06:04
所谓新意,是说要有自己的独立看法,不去重复别人已经表述过的观点;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就 ...

问好,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6:19 | 只看该作者

问候,问好。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6:26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4-12-17 13:25
禅诗一脉,台湾尤甚;在实中见虚,在纷繁现象中截取本体,在瞬间的直感中获得永恒,数洛夫、周梦蝶;

现代禅诗在中国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49年后则在台岛延续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台岛此一脉诗歌则潜而不显。大陆诗坛则是在二十世纪末开始接续49年前的脉络,到新世纪则发展迅速,在作品和理论方面都成绩颇丰,进而形成流派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2-21 10:29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现代禅诗几年来暴露出的评论文章方面问题,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7 17: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