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亚平:驱动中国先锋艺术的哲学探讨(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亚平:驱动中国先锋艺术的哲学探讨(四)

后—后现象哲学探讨
    人类的思想应该是,在一种时间域(三维:过去、现在、将来)连续性的线性,与空间域连续性的网性四维思维中,不断趋向超越这种四维的状态空间。
    这可能是无限的(包括先验条件的非逻辑)的界面。因为,思想的历史既是时间的差异,又是空间的差异。空间就是历史,就是处在的此在。
    人类思想的限域却通常表征为,一个界面与另一个界面之间的联系,一个显现到另一个显现的连续延源,改源,并源,近源,互源,同源,扩源,混源的线性,并决定着对(历史)那先行了的原思,前思,本思,再思,未思的一个本原的现在,持续为一个再造的现在。从而,不断超越边域的、那始终在流动着的、当时性中存在着的对象极与自我极(也部分包括,先验可能性的空间的网性)。
    例如,胡塞尔现象学把握先天的真正方法,是在其有效性中先于所有事实性,先于所有出自经验的确定。而笛卡尔在先提出的直觉,不是感官所提供的恍惚不定的证据,也不是幻想所产生的错误的判断,而是由澄清而专一的心灵所产生的概念。因此,胡塞尔的“理念直观”和笛卡尔的理性直觉,就具有一种时间结构的线性联系,而非重构意义上的断裂。
    连续性就是不变的线性,断裂性就是变的网性。人类所有领域的思想史,都是连续性与断裂性交互共在的“具身”、“在场”、“视点”的延展史。
    又例如:
    1,先锋诗歌理念的“感觉还原” -----与胡塞尔“如果臆造一个先于所有经验的意识,那么从可能性来看,这个意识所感觉到的与我们所感觉到的是同一个东西。但它不直观任何事物和事物性事件,它不感知树木和房屋,不感知鸟的飞翔或狗的吠叫。人们马上会试图这样来表述这个事态,即:对于这样一种意识来说,感觉不意指任何东西,感觉不被看作是一个对象特性的符号,感觉的复合不被看作是这个对象本身的符号;感觉始终被体验到,但却缺少一种(产生于‘经验’之中的)客体化释义(Deutung)。与在表述和相近的符号的情况一样,我们在这里也要谈到意义与符号。”的观念,具有一种同源的线性联系。
    2,先锋诗歌理念的“意识还原”-----与胡塞尔 “内意识”、“内感知”、“原意识”的 “每一种原初地给予的直观是认识的正当的源泉,一切在直觉中原初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活生生的呈现中)提供给我们的东西,都应干脆地接受为自身呈现的东西,而这仅仅是就在它自身呈现的范围内而言的。每一种原初给与的直观都是认识的合法源泉,在直观中原初地(可说是在其机体的现实中)给与我们的东西,只应按如其被给与的那样,而且也只在它在此被给与的限度内被理解。”的观念,具有一种延源的线性关联。
    3,先锋诗歌理念的“前文化”---------与胡赛尔“在这个世界中,任何叙述的、理论的能动性或任何其他给经验对象赋予 某种新的意义的能动性,都始终是无效的(前语言的、前叙述 )”。的观念,具有一种续源的线性同构。
    通过上述研判,我要说的是,思想除了线性的连续性,还应有与思想自体所环围的(空间)要素相关性的连续性,这样,才能超越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时空域,更加趋近限维域无限维世界同一的属性与状态。
    这应是后现象学(包括生活世界中作为物质文化的技术)的多元维度此在的本质性向度之一。包括:
    1,有机互联的、知觉思维分层空间的多重确定与不确定性。以一个现在分形的和成为自身被给予性的超越自身,这种超越是将某个并不确定地而又寓居于它自身之中的空间设定为此在。多元性就是可以此建构也可以彼建构,并以差异与对差异的克服   过程作为本体性基础。
    2,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思想不仅是同源界域所限制的内在连续性,而应该还是拓扑维跨域的内在连域性,即是以曲变,复叠,错置,交叠,交集,复合,离散,覆盖,序列,子列,合集,子集,界域,局域,全域,邻域,复域,分域,有界,连通,交元,链元,域面,界面,构象为表征的多个域。
    3,人类现象界的文化模式,其迭代生成无限精细的结构维度的开 显,成为一个生成性高维空间的此在,这个“此在”必然要在自身的他物化生成过程中自我动态平衡的异己化,同周围他者系统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进行能量、信息的转换,达到自身对自身开限的有序与随机生成的自为状态。借助于异己,此在在他物化过程中不断开显自身,从而互向的碰触、交体、融结,形成了新维体。这个驱动因是一个随机系统在演化着,它的状态随着时间而改变,且状态具有偶然性。包括:
    1,线性连续时间随机系统的状态
    2,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状态
    3,经典结构下一般离散时间非线性
    4, 状态空间的动态矩阵
    5,网格均匀并行生成的无奇异单元
    6,相互之间既平衡又独立的多个并行子单元
    7,子域与子域之间的相邻关系不同于边界同一
    8,多个子域不交于同一极点
    9,此子域以动态的自体信息负载转向彼子域动态的自体信息负载而到达平衡
    这种拓扑的边界条件,就是没有设置的边界,由无限层次网络模型中的基本单元,在界域中实现分类、聚集、泛化和融合功能。特别是从当代世界文化的趋一化发展的正态上看,个体自我向群体他我包容,群体他我又向个体自我融入的“多间性”,本质上是介质,是让自我与他我由共同“此在”向新的“在”延异的条件,后让自我与他我都成为“互为自我”的趋异同体关系。

反否哲学探讨

    反否的惟一全域关系的客观性,就是对立中的超越与中介性的基础。本体性与反本体性相交互,既是对称又是反对称的关系,也存在既不是对称也不是反对称的关系。
    因此,反本体性----这个本体是不断生成着的本体,以一种反本体论在反否中,又建立另一种暂态本体。
    反范畴的定性描述:
    1、不可逆原型反范畴。
    在范畴化反主体的认知系统中,“反”永远指向未来,具有“超越历史整体性”的“非限性”,“反原型”是过程自体的方式表征。
    2、节点异型反范畴。
    在范畴化反主体的参照系统中,“反”表现为未定性循环状态的各异型层次循环的子分节点,这些节点体现了“反信息长度”,也反映了“反”在时空上呈放射状。
    3、位移非对称反范畴。
    反在主体认知的波型结构中,会呈现位移量向未来增大的动态,但这种增大不是散列,而是非对称性展开。
    4、相序列重构反范围。
    用延时概念对时序中的形象序列多重反构,进而在超维度的反序列中,找出反轨迹点的非线性特征,反序列重构的分形、混层是揭示反模态的本质特征。
5、波段重构反范畴。
    不断变化的反过程所层递的结构性错位形态,反映了“反”的两向的波段对立而又融合的和谐,如反“前在性”、“中在性”和“后在性”三位一体,其过程时间间隔及幅度大小没有同层再现性。
    先锋文学反审美的机制组构
    1、语义发生与读者解读的动态反过程;
    2、语境发生信息与离散信息的介质场生成反过程;
    3、句型中语象信码的衰变与语象信码的换位生成反过程;
    4、语言群体经验意象与语言单体经验意象的交互对易反过程;
    5、文本意义的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动态可逆过程;
    6、作品主题创构由单维到多维的迭代递增反过程;
    7、“文”与“质”共同生发与交互转换的生成反过程;
    8、文学文本非线性过程组构,文学文本的介质反现象;
    9、文学文本的间场发生论,文学文本的反平衡模态。

分延哲学探讨

    要素在自体内具有与前过程的联系,并以前过程作为中介条件或根据而暂存,我认为:这是一种相对确定状态下所具有的产生暂存差异存在的能力。当要素在满足暂存事物外在条件所暂建一种标准与规范时,要素能力就是对当下过程稳态的确定与保障,并限制差异因素。
(1)改进
    分延是历史性范畴正在改进的变换机制,可在可能性发展中不断修正过程后在状态的迁移,即描述为:事物可能状态对应的无限边界而导引的状态与状态之间的时空序列上的变位,包括同步变位与异向变位,表征着一个对象分延中集合的历史;分为分延初态、分延中间态、分延终态。并在分延状态的整体系统,进一步细分子系统。
(2)分延潜构造体系
    分延的趋态是一种潜在构造的时空状态,描述为:分延并合状态,即被分成多个子状态的状态。其次为:分延顺序状态,包括多个不连接的子状态的状态,两种状态并构为整个分延系统的无极限潜构造,具体可表示为:分延一次多维正态与分延二次多维异态。
(3)分延现象本性
    实体现象界与精神现象界并存于同一于一过程之中,分延全面系统干预由分延初创现象、分延选项现象、分延终呈现象三向位组构,并形成分延现象的系列情景的元范式,包括显在现象、隐在现象、直接现象、间接现象、虚拟现象、可公度现象、不可公度现象、有限现象。
(4)分延设程机制
    分延阶段性事物存在的联系可描述为过程单元点,每个单元点以每个独立状态和事态来呈现一种现象。而每个单元点连接时空层次与非逻辑层次的事态运行,并有机对应自动设置的下一个事态元素的发生链。每个单元点所发生的事态相应移动,决定了整个单元点总体系当前状态的随机移动。
(5)分延暂存机制
    分延在运行中所呈现的时空状态与非逻辑状态可描述为暂存时空状态、未存时空状态、暂存逻辑状态与未存逻辑状态。就是说,分延内部系统也存在暂存状态与虚存状态,虚存状态是将续或后续事态。而暂存状态是有限事态的量的质,虚存状态是无限事态的量的质,两个状态的变量,移动着分延母系统的运行。
(6)分延随机场
     分延的量与质的无限否定与联系的本质,可描述为变量的置换。这种变量的交互发生就产生了随机场。而随机场可处理过程中静、动力随机反应的梯度,梯度就是分延中每一单元点的时空变化,在分延母系统中,时空量变是前置于随机场的时空的单变量决定了随机场的生成。
(7)分延异域
    分延在向后推动发展的无限可能,可设定为异域的建构,进而具有与前过程前在状态相异的量构造,并因而成为一种相对稳态的质的外在,分延异域与前过程限域是被动地位与使动地位之间的抗力间性,这种抗力是前过程被分延代替的源发元素,而此源发元素决定了前过程限域到分延异域的界限,是一个生成的动态时空逻辑。因而,本质上分延异域与前过程限域形成了“时空逻辑差”的体系构造。
                                   2014年12月20日于成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7 18:1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