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煮墨开云岭,吟风效腊梅——傅占魁老师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煮墨开云岭,吟风效腊梅
——傅占魁老师作品赏析
花解语
    有幸在中华诗词论坛认识了岭梅老师(傅占魁),初次相识,只知道他是中华诗词学院导师。后来和傅老师熟悉了,交流多了,我从傅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傅老师又把他的诗集赠送给我,我从傅老师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获益匪浅。更是惊叹傅老师的博学多才,沉醉于傅老师作品的章法严谨,笔法娴熟,境界高远,更为傅老师以梅自喻的清雅高格所折服!
    傅老师是著名的诗人,著作多多,作品被十余部辞典收录。2003年6月,被中华诗词发展研究会授予“当代中华诗神”。2004年7月,被湖北省楹联学会授予“荆楚联坛精英”。如此大家,却是如此谦虚,平易近人,让我对傅老师敬佩有加!今年年底,傅老师的又一部诗集即将付梓,傅老师让我写一篇赏析文字,我实感惶恐,为傅老师这样的大家写赏析,总觉得拙笔难尽诗作之妙!下面就傅老师的作品中选择几首,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到之处还请傅老师及各位方家雅正!
一、物我合一,境界天成
    诗写出来如果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那就不能算作好诗。我们每读到一首好诗时,往往会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真美啊!这美感就是来自美的意境。意境是诗人情感和诗歌意象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情境。意境营造的成功与否,与诗人的气质、学识、阅历,修养、思想、情操等是密不可分的。傅老师的作品对意境的营造非常成功。我们先来看看这首《甲午中秋对月》:
   小序:入夜,伫楼遥望,月倚东山,拨云而露,少顷,浓云黯然扑面,阵雨倾注,近九时,积云渐散,冰轮如浴,玉宇空明,乃赋。   
楼台今夜约,伫候不知更。
镜出天飞白,眸盈梦觉平。
云遮云自去,雨诉雨还生。
万古唯流水,无程亦有程。


    序,人们一般把序比喻为“游园的向导”,承担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的任务。岭梅老师的小序恰如一首乐曲的前奏,舒缓,轻柔,浪漫......让人不禁沉醉于所描绘的夜雨初霁,朗月高照的奇丽景象中。这如梦幻般的序曲,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思绪,吸引着读者情不自禁的跟随着诗人来到楼台候月... ...
    起笔单刀直入,楼台今夜邀月,诗人遥望着遥远的天宇,静静的伫立着,不知道过了几更。“不知更”三字看似平直,实则韵味醇厚,尽诉候月之痴心。承接自然出新,“飞白”“觉平”遣字精准,对仗巧妙,比拟形象贴切,把月出之时的美景描摹的非常传神。飞镜恰似出浴清莲,濯濯于清波之上。明月盈眸而至,那久久的思念,不安的梦境一时也觉得平静了、宁静了、超然了。由痴候之心归于平静,这是经过一番等候、煎熬之后的超然之境。这种境界就是诗人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境界,情境相生,物我两相忘。
     转句借云、雨在月前的情状,衬托出月之娇灼,难掩其洁净,叠字运用极妙,毫无堆砌之感。结句点睛之笔,万古流水看似无程,实则有程,给人留下了无尽之回味空间。此作章法严谨,文笔老道,富含哲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首推词之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而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它不仅是诗之艺术,也是人生之大智慧,更是哲学,真正有人生境界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震撼人心的作品。
                                             
二、构思精巧,匠心独运
     构思是诗人在孕育和创作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布局”,布局的精巧与否决定着诗歌的整体水平。傅老师的这首《巫山一段云·七夕》在构思上突破七夕这个传统的意象,在时代的大背景中去宏观的思考,发挥抽象思维,激发灵感,创作出了符合时代,寄予美好愿望,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巫山一段云·七夕
一水横天裂,双星何处逢?晴风吹又雨朦胧,鹊羽织飞虹。
花笑谁能住?灯明两岸空。星眸无语欲言中,万里梦融融。
     
    说起最感人的爱情故事,人们首先会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如果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以悲剧的结局感染着每一位观众,那么,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却给人们无限的希望。因为,他们隔水相望,每年的七夕还可以相聚,七夕因此成了华夏传统的情人节。无数文人墨客为七夕写下了感人的诗篇,秦观的《鹊桥仙》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为人们传诵。时至今日,七夕临近,当代文人都要赋诗纪念。因此吟咏七夕的作品很多,但是要出新,却很难。
   岭梅老师的这首《巫山一段云·七夕》,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七夕。上片造景,虚构了一幅细雨朦胧,喜鹊架飞虹的迷人场景。起笔设问,一水横天,何处重逢?实笔涂来,紧扣主题。晴风吹来,细雨朦胧,无数喜鹊架飞虹。何处吹来“晴风”?留足悬念,为下片做铺垫。飞虹架起,相思一渡胜却人间无数。
    过片又是一问,“花笑谁能住?灯明两岸空。”这两句是此词最难理解的地方,也是本词的词眼。爱情之花蕊要开放,谁又能挡得住呢?清澈的灯光照射到两岸,宁静,空明。两岸——银河两岸,海峡两岸,明写银河,暗写海峡。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两岸同胞隔海相望,期盼团圆的相思之苦,挚爱之花,愈开愈艳,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祈愿鹊羽织飞虹,骨肉团聚,鹊羽不再是喜鹊之羽!而是驱散迷雾的“晴风”,是架起两岸虹桥的“巨手”!“星眸无语欲言中”,以星欲言又止,反衬人们的期盼,每逢七夕,星若此,何况人乎?七夕梦、华夏梦、复兴梦,祈愿梦圆两岸。在这里,七夕已经超出人们狭义上的七夕范畴,赋予了时代意义,着笔大胆,匠心独运!这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是诗人情感积淀的喷发,是诗人人生境界的升华,实为难得的七夕佳构!
                                
三、寓情于景,畅意抒情
      以景作结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一种方式,尤其在古诗中最为常见。以景结情 ,顾名思义就是以景作结 ,借景抒情。“景”在结尾,“通过结尾的景物来表现情感。这种表现形式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我们再来欣赏傅老师的这一组《甲午清明三首》:
一、祭父
培土焚香压纸钱,坟前一跪雨绵绵。
阴阳不隔英雄气,剑柏森森入浩天!
二、祭母
篮装青果手提锄,遥对青山面对湖。
看取儿孙放筝去,一生气场笑如如。
三、祭师
香烟袅袅烛光飞,诗自会心魂自归。
梦里长吟犹啸耳,年年春雨满芳菲。
      每逢清明,人们扫墓祭祖,免不了洒下一掬清泪,追念亡故的亲人。诗人们更是不吝惜笔墨。岭梅老师的这三首祭诗,不着一字断肠之词,处处写景,笔笔深情,用运衬托等修辞手法,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蕴含在所咏景物中,更具有一番伤情在心头。
      《祭父》起笔实写,一句话,三个动词“培、焚、压”,深沉,压抑;“雨绵绵”把诗人心中压抑的情感尽情释放出来,借雨抒发心中断肠之痛。转结虚笔,父子阴阳两隔,难再相聚,但父亲的英气、豪气是无法隔断的,子孙代代传承。看坟头的松柏犹如利剑直插浩浩云天。以“剑柏”比喻父亲的浩然英气,非常贴切。以景作结,景语皆情语也!虚实结合,思念之情充盈字里行间。
    《祭母》从祭拜的场景入笔,写清明时节,轻风徐徐,诗人挎着装满青果的篮子,一手提着锄头,在茫茫青山下,面对着湖水而立;看着儿孙们快乐的放风筝,回想母亲一生自信、乐观、坚强,那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影响了诗人一生,也影响着孙辈们,母亲留给子孙的是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整首诗不着思念之字,不诉思念之苦,而是写诗人遥对青山,面对湖水,如此写景并非多余,实则是诗人匠心独运。母亲人格犹如青山,立于天地之间,高大、俊逸;母亲心胸犹如湖水,宽广、清澈!祭奠诗作摆脱了传统的写法,新颖别致,伤情尤为感人!
     《祭师》前两句写诗人面对青烟袅袅,烛光明灭,师生情同。诗人思绪蹁跹,仿佛感觉到恩师魂魄归来,在和诗人相聚谈诗。一个“会心”把师生间当年的默契,描写的十分传神。转结笔锋陡转,梦里经常听到当年吟风颂雅的声音,可是岁月不复,每当醒来面对着年年春雨,面对着满园芳菲,心中那份黯然何以消去!年年春雨满芳菲,桃李代代相承,恩师泉下有知,自是欣慰,然而诗人的思念却是年年如春雨,绵绵不绝... ...寓情于景,别具一番不言而神伤的情韵,师生情深,尤为感人。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余味悠长。
                                    
四、诗里诗外,腊梅高格
    诗言志,歌咏言。言为心声,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的。一个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内涵代表着一个人的志向。傅老师的这首《腊梅》正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写照。
腊梅
迎风踏霜草,唯恐赏花迟。
不媚繁枝乱,偏居一角稀。
瘦凝香入骨,苞合玉怀思。
清气谁同会?冰轮梦有知。
   这首《腊梅》写的清新空灵,物中见情,寄寓深意,语言美,意境更美。
   梅花,一向被尊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以其高洁品性和永不屈服的品质为人们所喜爱,赞美。傅老师这首《腊梅》首联写在风霜中赏梅,凸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迎风踏霜草,唯恐赏花迟。”迎风踏霜,唯恐来迟。“迎、踏”两个动词写出诗人为了赏梅不惧风霜;“恐、迟”尽显诗人担心错过赏梅的时节。遣词灵动,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传神。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对腊梅的喜爱,那么颔联则是进入到对腊梅生活环境的描写;“不媚繁枝乱,偏居一角稀。”充分表现了腊梅独特的生活环境,诗人巧妙化用王安石“墙角数枝梅”之意境,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尤其是“不媚、偏居”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腊梅不同于百花的独特个性;又写出了它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繁枝”这意象象征喧嚣张扬的时尚;“一角”则呈现了梅花乐于在宁静不显眼的角落里低调生存,这清寂一角,恰喻诗人对文化精神、对诗词、对一切美好事物坚守的节操!这种舍弃春光温暖,而甘于与冰雪为伴,是百花罕至的,故谓之稀。
    颈联“瘦凝香入骨,苞合玉怀思。”具体形象的描绘出诗人赏梅识对腊梅清幽香气的感受,这一联诗人用白描手法,简直把腊梅的气质风姿写尽了,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香入骨”三字写得何等传神!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玉怀思”一词更是写尽腊梅的楚楚动人。因爱梅而至销魂,梅若佳丽,清香入骨,幽思入怀,惹人怜惜。情自内生,敬其高格。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腊梅的喜爱之情。作者写尽梅花香气后,掉转笔头,“清气谁同会?冰轮梦有知。”如此浩浩清气,唯有皎月方可与之同会,自问自答,结的余味悠长。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前两联实写提起后两联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与之神往,读者亦神往也!

    这首诗写出腊梅的高洁品性,诗人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坚韧不拔,洁身自好”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与其说是写梅,不如说是写诗人自己。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含蓄地体现在咏梅之中。傅老师网名“岭梅” 岭上之梅花,诗人以梅花自喻,把理想、情操、趣味都寄托在所咏之物中,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物我合一之境界呼之欲出,不事雕琢。“煮墨开云岭,吟风效腊梅”是他高洁品格的真实写照!


     傅老师的作品贴近生活,既有对人生经历的体验与思考,也有关注时代变迁对人性的深刻挖掘;无论是个人情感的寄托,还是家国情怀的抒发,在艺术上都注意格调的修炼,内容更趋深厚,手法更趋完美。展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个人造诣。不愧是“当代中华诗神”!
                                                                                                                              2014.11.6于子虞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2:41 | 只看该作者
自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7 18: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