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后-元诗学――元诗先锋美学 (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2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后-元诗学
                        ――元诗先锋美学 (二)

四、存在的本原性转换为元诗歌审美方法

我们讨论元诗的元学,不能在先于我们主体自身存在发生的本源层面上讨论,只能以我们主体在场逻辑当下,来思考诗歌的“元”性依据。而对“元”性依据的先决追溯,必然要涉及:事物起源的时空划分的本源与事物内在生成根源的本体的划分,也就是关于存在的第一原因的最终极范畴的讨论。
首先,讨论事物的起源就必然涵括:始源,源头,来源,本源,根源,起源,源端,元端,初元,还元,原点,导源,起始,本根的命题追溯。然而,事物起源的命题本身,就包含了事物的本质。因为,本质上,本源与本原两种界分,就是本源论宇宙论与本原论本体论的两者界分。
本源应该是存在的属性界分,本体应该是存在的本质界分。而两者既相联系又不相同的都对立统一在一种存在的规定之下。
分析如下:
1、        事物中运动由之开始之点
2、        某一事情最佳的生成点
3、        内在于事物,事物由之生成的初始之点
4、        由之生成、但并不内在于事物的东西,运动和变化自然而然从它开始
5、        按照其意图能运动的东西运动,可变化的东西变化
6、        事物最初由之认识的东西也被称为此事物的本原
上述论点,就是将前本原对应的本源者自身,展现为 ‘尚未终极’的空间秩序在时间中显现的本质。因此,事物的本质的开端,是一种包含了时间性、历史性实际性的“此在”在世的展开。
“此在”本质上就生成的空间性的存在方式,它是由活动中的“去远”与“定向”性质衍生出来的。所以,才有原由,始因,原初,原基,基质,基元,根据,根基,前提,先决和根本的本体论前提。
本源与本原的界限就是存在的界限。
诗歌的“元设”界限,就是事物存在的本源性的本质性依据,也是诗歌写作与审美视域回到原点的本体性思考的依据。
对此,周瑟瑟原诗论在本原与本体思考的基础上,提出
(1)“元诗歌的客观、直接、记录的原则”
(2)“个人的母语即方言写作”
(3)“以及生活的真相即大俗生活,全部还原到写作中”
(4)“要尽最大可能去恢复汉语言诗歌的元气”

我们展开审美向度:

(1)、语象链生性审美向度
诗歌语符汉字图式语象由物理的视觉定指生成心理的联想泛指的象象可逆过程。示例:“一个叫贵兰,另一个叫国秋”
(2)、意义的易场性审美向度
诗句意义场域由作者原意场发生而移置交换于读者创意场中的可逆过程构成。
示例:“经过若干水塘和民国鬼魂的追打,还有一片枯叶婆娑作响的竹林”
(3)、语型的延构性审美向度
诗体结构中的语型以长和短、抽象和具象关系、单维视知语象与多维视知语象的进行错位的交替性组构而生成延展的新结构。
示例:“与我家相距不足半里
属于另一个乡制。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却是异乡”
(4)、意象的游移性审美向度
诗歌意象可由散点意象群介入交点意象核而共生一个流动意象主体的间性。示例:“蛇坡生产队的土地一半黑得流油一半红得发金光”
(5)、语体的回复性审美向度
语句与语句之间生成一种循环回复的形体完形构造,而使语体具有图式构成的流动视知觉效应。       
示例:“舅舅的小说写在绿色的格子纸上,纸香吸引我读了又读
他描述:“后山里传来蛇咬青蛙的叫声,大雨冲垮了茅棚......”
(6)、语感的兼容性审美向度
语音节奏要兼容作者自我变动的心理感应所创制的心理节奏。
示例:“身上沾有副食品的香味,引起更大孩子的怀疑”
(7)、词序的互位性审美向度
语素在词组中的序位发生前倾化与后倾化的双向逆变的生成过程。
示例:“有限的副食品正符合幼小的贫穷,我们第一次掌握了金钱”
(8)、句法的异构性审美向度
短语结构的语素虚位与语素实位的空间合生。
示例:“你这个坏分子的后代,班主任那么年轻”
(9)、词性趋实到趋虚的审美向度
由动词组深层语汇向名词组表层语汇的交替,形成经验感知的视听联想,而构成镜像实况基础上的超验想象。
示例:“团鱼丘有一股浸水,我曾踩入其中
凉得我脚板抽筋,我一生不能忘怀的凉气进了脚板心”

五、“元态”主导的元语言学诗学模式

周瑟瑟元诗观念强调诗歌语言形式延伸的诗学,从经验的自然性与日常性视角分析,重在开发语言的原初及物形式,基于他吸收方言中的地域元真人文元素、地文元真物理元素为元写作之一的方法论。表现在语用思维、语义思维与意象认知、语象认知等框架上,以元主义视野中的原型对象,创建一种诗意起源中的地域诗文化源头。
地域文化在世界各文化系的结构中,都是异同相生的共体文化。全域文化演进的许多可能性,都是从局域的地理中产生。若干个地域,形成了联系,上升为普遍性。例如,《诗经》就是地域性的谣、歌、词、言、诗、诀的合成。但《诗经》对地域性的超越却是跨域的。局域上升到全域,在于其中的质。质,就是普域的、基元的、通约的认知共性。
周瑟瑟元诗依此重建叙事、叙物、叙意的元真戏仿化、元真解小说化的“元态映实诗学”的语言审美模式,具有语域修正空间的原在性。包括以下探索形式:
(1)类小说语码转换的诗体效应
(2)以及物名词的地域化,进行叙事的隐形诗性结构
(3)方言拟动作的诗性空间
(4)介词+方位名词-结构的功能语法
(5)方言母语的情境认知
(6)话语构块结构修饰语功能语法
(7)动词多结构式的体验性事件结构
(8)副词的曲言功能及其语用
(9)双宾语结构的生成句法
(10)语调切分的音系长度及其语言类型偏向
(11)方言母语音韵的仿实体系
(12)“行为+处所” 构式的动宾标量
(13) 方言纪实性语体的拟像特征
(14)语言的本真状态——宾语指称性强的及物动词
(15)静态动宾结构的拟实化
(16)程度副词的地域性化用
(17)地名词的语用特点及其与范围副词“都”的语用
(18)名词+后缀构词域的多语义
(19)位置动词的概念结构及其句法
(20) 从内涵意义的分界看同拟实语式的表义特点
(21) 元态开放的语符研究——任意性与像似性
(22) 书写语与习得口语的基因组构

六、元诗元意义的“形而元”地位

从本体思维导向分析,周瑟瑟提出的元诗概念,实质是在元本体哲学基础上的“元气之诗”。这种元气本体论的向度,不同于当前国内外主流元诗观点的进路。
我创造一个形而元的概念来界定“元气之诗”这种理念。我说的形而元是先验-经验结构的形而中地位,是一种元端的形,在于对对象进行认知的元设标准与元设尺度。
“元气之诗”构成了元本体论的形而上,与元气本体论的形而下-上,直到元诗本体的形而元-中,所对应超验-先验-经验的三者关联。这就在本质上提供了“元”与“真”的生成转换关系的前提。
“元气”在构成“浑沌而一,分为阴阳”哲学本体论基础上,就将“气”与“一”,统一在实在与原初的前提下,最终形成“一,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的元。由元,生成元气的连续性,再由元气的连续性界质,即气的连续性表现为空间特征的演绎,最终生成空间特征的元场。元场在三维以上就通卡-丘”空间的先验多维。
因此,“元”是发展历史的始域,“场”是在逻辑时空上系统发生的趋同演变,元过程是事物发展时空演变所发生的可能的逻辑,是逻辑辩证框架下的可能与时空的可能的统一。因为,逻辑时空的连续与局域,就是物理时空的无限与有限。元过程的物理时空是一种时间与空间扩散的场,含括:阶段性、构造性、层次性、领域性特征。
在场的元化过程与次元过程在时空的量的关系中,可表现为不同的本质。场的元化过程(前在)决定了次元过程(后在)的未来,就是一种启始基元到发展基元的元审美空间。
   
元审美活动的“元过程”以三个原始层级为动力构造
   (1)直观实有界的层级。指对象外在的物理属性的视知觉。
示例:“我的童声回荡在蛇坡上空”。“蛇坡”是物理属性的视知。
   (2)内在虚有界的层级。指对象内在心理属性的非经验联想。
示例:“我在一坨狗屎的早晨获得了少年的快乐与自尊”
心理属性的非经验联想是“少年的快乐”。
   (3)虚实整合界的层级。指对象外在与内在整合后形成新的
“可能界”,指原造性的想象的无穷领域。
示例:“崇高则占了他人生的上风”是虚实整合的可能空间。

元审美活动是从“元形”升华到“无定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有界升华到虚有界的物心生成之过程,因此,审美才有动力构造的原生功能。
表现为:审美的感官经验的过程原生性与想象经验的过程原生性,即审美的感官因素是过程生成的“元因”,而审美的想象因素是过程发生的“次元因”,最后在一个相对的过程中形成审美的构造现象。审美感官的原生过程,需要在审美观照中自身所发生的想象活动来延长这种后过程,为此,研究讨论列下:
(1)元审美的第元过程是及物的外在之物在它自身内部的运作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它自身发生分化作用,这第一过程以它的物界特征为它自体的客体,即外在性。而这以外在性为表征的第一过程又分为各个环节的差别与对立,这些非同质的环节彼此互相异化,又在不断的自身产生着的过程中而保持自身的物性特征。
(2)元审美的第次元过程是不及物的,但却因及物而创生的连锁转化而成的想象过程(或概念),而这想象过程范围里,又存在潜在想象与显在想象相互起始与转化生成的双重过程,但整个审美的第二过程,对这差异的扬弃而达到自己与它自己本身的完成。综上所知:审美是感官对象基础上起始的精神对象。
(3)元审美想象或推理的主观性是一种没有界限的“可能界”与“自越界”组成的自在存在的构造过程,它最终构成了审美的本性,即过程的过程生成,是审美的精神性实体,是审美的最初与最终发动的力量。
(4)元审美的本质在于让外在的物界还原到内在的心界的事物,以便让外在物界显象符合内在心界的形成的必要前提,同时成为心灵的表现依据,而这一切,均以过程为中介条件。因为,从具象还原到抽象的物心交换过程,不是回到纯逻辑结构的极端,而是遵循中途这个点,在这个节点上,外在的物象与内在的心象才能相互转变生成。据此,这个过程节点就是活的动因。
(5)元审美经验的过程包括一个客体,一个可以接纳的主体以及结果产生的两者间主要是美感的融合,因此,元审美不是对一个外在事物的表象观察,而是对有限中的无限的美丽的更深一层主观领域的展示,而这层展示是以过程来生成来实现的。
    上述讨论,涉及到元论域的内在语境、原始语境和外界语境的敏感性。对此,可行的策略是,以周瑟瑟多结构建立元诗的方法卡丘-空间,来探讨多维的拓展元诗的本原论方向。

(1)建立元诗方法卡丘-空间的多维元认知。在元本体论在场思辨与元气本体论通约的层面,也就是从“卡-丘”空间的先验多维视野,开始元认知。元认知的诗歌,是从诗歌内在元场、连续性介质要素的构成,进行反审的,主观构造上的,关键是对诗歌主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进行能动的整改和调控。也就是,对构成诗歌概念本身的诸多要素进行动态调节,确立叙述方式本身独立性标准、确定其属性、厘清其边界可能性。
(2)建立语言方法。在语言方法基础上,决定元诗范畴、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运用框架,分析语言与标准之间的细微区别。

元诗语言方法向度的展开讨论
(1 )原本语境义   是一个诗歌语式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一种临时原创的暂存语义。示例分析:“我从鬼一样的美女中爬起来,摸黑穿过黟县的地界”
可被感觉经验所证实的图象特性,就是人的有限存在者的状态。人的存在和认知的本性就是构成这种意义上的图象。

(2 )原本语域    是一个诗句的意义概念,是由原初话语范围、原初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所支配的意义层次。示例分析:“穿着必须跟上。穿着决定一切,决定意识形态”
元语象的“二重性”,即既可先验地理解又对应于日常经验世界可能性。

(3 )原本语场    是诗歌叙述发生的事或正在被谈论的事,进行的活动。示例分析:
“我还以为是鲤鱼泛仔,静逸的空气里春天来了”
本源图象,不靠外在形式来描述,而是通过无形的、内在的构成形式来显现。

(4)原本语链   是指诗歌语言符号和符号可以交换组合起来的关系。示例分析:“上昼晒热,下昼渐凉”
在语境逻辑序列上面前后可互换。

(5 )原本语聚   是指在诗歌叙事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的关系。由同一个聚合关系组成的集合就是聚合群。
示例分析:“更让人骄傲的是洋猪白白胖胖,又干净,又高贵

(6 )原本语用意识    是把诗歌语言作为研判和思考的对象,从而把用语言表达的命题转换成原初分析和研判的对象。让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中进行特定的语言选择时具备调控意识。示例分析:“还是历史散发出的猪圈里扑鼻的味道”

(7 ) 原本语体   是以诗歌语句别于自然语言的“人工性”和不同于普通语言的“技术性调节”。示例分析:“

(8 ) 有序原本语   是建构一个元语言来调节一个对象语言,接着再生成另一个元语言。示例分析:“他在现摆嬲腮,“我是一个红花伢,阳气在胯裆里存着”

(9 ) 原本语编程    是展现诗歌叙事方言词汇、语音、对叙述本身进行描述、解释或作者评判。
示例分析:“元诗词典
1.箢箕:拼音:yuān jī
解释:用竹篾等编织的盛东西的用具。像现在打扫用的“土簸箕”。
用途:农具,在收割农作物时,可用来把大米或其他农作物抄起来,方便直接拎走或往布袋里装填。相当于一个大撮子。用途接近北方地区使用的“簸箕”。
2.现话:不断重复的话,指人唠叨,喋喋不休的意思。”

(10  原本认知后设体验  是诗歌语义中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研判和情境再造的二度体验。示例分析:“贫困的年代蝉声辽亮,时间终有一天将不复存在!”

元诗语言方法元素,具有基本的生成环节

1、世界物本客体——广延的未主体化对象空间——意象层
2、作者心本主体——思维因果链经验对象空间——语言层
3、作品主客体——思维因果链先验超验经验对象空间——意境层——第一意义系统——完形意义的结构——分延拆解意义的结构
4、读者心本主体——思维生成链经验超验的超体空间——意境层——第二意义系统——无限多样的置换替代——意义自由卡丘空间。

这四个要素或环节在整个诗写活动中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揭示了外部客观事物与世界向主体自我意识的审美发生或生成现象转化的过程和实质,又生成四个层次:
1、仿象——语义中审美经验具象或半具象艺术形象
2、混象——语义中审美经验具象或半具象艺术形象同步扩展
3、异象——语义中审美经验具象或半具象艺术形象同步转换为异质化审美对象
4、抽象——语义中审美超验形象转换为本质化的普遍性审美对象

这四个层次又生成三大本体
1、形而下语义符号界域——单元能指晕圈——生成集成能指场
2、形而中语义符号界域——线性所指晕圈——生成半空间所指场
3、形而上语义符号界域——能指所指一体晕圈——生成超空间能所指一体场——能指延伸文本意义

三大本体又对应生成四大形象界域的符号化过程
1、人物之间符号幻象的共通性——语义开放的网络空间结构
2、事件之间符号具象的广泛性——词意递进的线性结构
3、场景之间符号表象的趋异性——词意递进的线性结构
4、意象之间符号抽象的变易性——生成语义象征场开放的网络空间结构——生成意义单元——生成外延的格式塔形象——分延生成潜在的可能的异域

四大形象界域又在过程中生成三大解构重构一体化体系
1、词素符号的表层概念解构——词素与主体认知结构中已有表象、概念、命题、景式、情感、体验进行连接而拆解。
2、句式符号的基层意群建构——在先验或经验信息基质中生成意义层的单元。
3、深层语义解构与主体认知情感结构的一体化重构——以主体的经验与认知结构相关的意象建构深层意义复合体——已构成意义层的多元而又包含更大的整体意义综合体。

2015年2月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8 19:5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细化研究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22:50 | 只看该作者

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2-10 23:37 | 只看该作者
转发微博荐读 。。问候周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2-10 23: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周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9:5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