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筱《梦的牧场》赏读
文 冯计生
在《梦的牧场》中,收入了诗人现代诗131首,古体诗27首,文稿一组。每一个诗人的创作都有一个核心的意象,这种意象就是其文字的血型,无论你如何变换抒情方式,它都是一道鲜明的标签。刘筱大量的诗歌篇什都绕不过一个“梦”字,真是无处不成梦,无梦不成诗啊。这也无意识之中对这种意象的过于依附,或者形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使得“梦”泛于概念化,它就如同一只滚动的球受到窠臼的限制。概念化的梦境等同于钢筋水泥般的建筑物,所有的激情犹如锐利之器捶击时而发出的火星,虽炽烈而势短。不可回避,这就是我初读刘筱诗歌时浅薄的观点。可“跪向诗歌”这几个字,在我掩卷之后久久拂之不去,使得我又一次拿起他的诗集,走进他的文字。
“诗人在诗途中让灵魂跪向高贵的诗歌,而不是缪斯,把爱洒向脚下的大地,而不是头顶的上帝,把情感寄托于辽阔的旷野,而不是那些伟岸的墓碑。每一首诗,诗人试图展现对美好世界的一种渴望。有时深入到很少或基本上被这个世界抛弃,或者抛弃了这个世界的人群的内心世界里,对那种迷失信仰,让人堕落的金钱价值观、和对权利无休止的崇拜,诗人用通俗并巧妙的语言鞭挞”。当我读到云宸兄的这段精准而深刻的文字时,顿然想起李白那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冯计生绝对不是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李白,也不是恭维地把云宸兄吹捧成崔颢。只是一颗心对自己无限敬畏的文字击中后而获得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没有古今。我们只是想说的是,这就是刘筱的诗歌气质,形神具备。
刘筱的诗歌,一边呵护着清纯盈盈的梦境。洋溢着婉约,细腻和柔肠百结的温情。清纯秀美,纯粹欢娱。如月照水石蕴玉,似涧流响珠含海。大气而深邃,容蕴而内质。烛眼洞世,灸针锥弊。直面惨淡人生,揭示生命真谛,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语言的音韵节奏感很强,其声者,源自于血气冲盈。古人应心而调众音,依律而歌者。出乎心者成于情,不失其真,血气激荡之中自成音律,何须天成。
合上双眼,世界就成了梦乡《梦的池塘》,痴情成为最肥沃的土壤。只有在梦里,才生长着繁星的牧草和花朵,美丽的,不沾染一指污浊。只有在梦里,才听得到星星说话,与灵魂私语,观灵魂起舞。这就是诗人的情怀,缔造的梦中国度。诗人成为自己梦中的宁馨儿,体验着生命的神圣,自由和快乐。每一个生命与生俱来都不缺乏这份情怀,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只是大部分人在与世界的亲密接触的时候使得那颗本真的心如珠蒙尘。由此引申一点论述,当今的诗坛上有些诗歌,大多是在封弥明珠尘埃之上构筑着自己所谓的圣殿,而等同沙滩筑屋之如危巢。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永远呵护着自己内心的本真,趋若兰室,濡染其馨,方能彰显其神性和灵性。梦里,我醒着。放牧在夜的莽原上。读到这里,我似乎清晰地看到一匹骏马奔驰在梦的牧场,在那个纳满星光下的牧场,时而四蹄翻飞,时而引颈长鸣。
缪斯啊,请让我死成一首诗歌,这是为诗者的誓言,更是一个布道者的信念。其实,我是不想做诗人的。这是诗人的谦卑。诗人可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的。为了放自己一条生路,试想,我们放世界一条生路呢,而误入诗途,看似调侃,其实是一种偶的的庆幸。我们庆幸,命运造化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在他粗犷,豪放文字气质中感受到任侠使气,勇于担当,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用文字抚摸着大西南,我的母土在枯涸,抚摸着风雪江淮2008;他也曾为可怜的孩子们向上帝谏言,也曾怒问苍天。从奶牛场到富士康对人性良知的沦丧发起道德的审判。
刘筱的诗歌,一边触摸着伤痕累累的现实,展现着粗犷,豪放和声嘶力竭的呐喊。每一句诗行都激情澎湃,每一个文字都炽烈如火。每一处淌血的伤口都是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每一声激烈的呐喊都如一道道怵目惊心的闪电。让我们想起慷慨激昂的满江红,郁郁悲愤的陆放翁。因为心生忧患,方才能挥毫如剑;悲壮之音,若猎猎风嘶;凌厉之辞,似铮铮剑鸣;愤愤慷慨之声,让群小胆寒,令良善慰心。
掩卷之余,还是让我们回到首篇跪向诗歌吧!高贵的诗歌,就是飘扬真善美的旗帜,卑微的诗人,也是笔刃假恶丑的英雄。跪向诗歌,他展现着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用谦卑彰显诗歌神圣,用俯下去的身躯彰显诗歌的高贵。而正是这种姿态,竟成为无数诗者只可仰望,不可企及的一种高度。
诗人刘筱创建诗文杂志,让我们大家相聚在梦的牧场。同时,又为我们创建了一个诗歌典范。跪向诗歌,这一刻,正如他言,它必将载入中国诗歌的史册,跪向诗歌,这一刻,是他完成了我们自己的缪斯塑像,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众神之山。
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协调,而以诗的语言使得两个世界进行沟通和对话。
让我们拥抱在一起,跪向诗歌吧!!!
冯计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