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光国诗话专著《黄鹤楼诗情》拟交由国内出版社出版,现开始预订和征集赞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光国诗话专著《黄鹤楼诗情》拟交由国内出版社出版,现开始预订和征集赞助:

关于诗话专著《黄鹤楼诗情》开始预订和征集赞助的公告

  《黄鹤楼诗情》是知名作家、诗人张光国撰写的一部诗话专著,盛载的主要是著者与参加唐风宋韵•诗行天下——印象黄鹤楼系列活动诗友相交织的诗性故事和诗歌评论、鉴赏等,内容鲜活接“地气”,语言生动又形象,渗透着著者对生活、人生和当今诗坛、诗人及诗歌的不少真知灼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迪性。
  《黄鹤楼诗情》拟交由国内出版社出版,现开始预订和征集赞助。对于预订者,将由张光国先生签名,同时另赠送特色工艺品;对于赞助者,将提供一系列特别待遇。联系邮箱:
wlsdsgj@163.com
  【著者简介】
  张光国,笔名毓榕,男,1975年生于山东潍坊,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做过教师、编辑、记者、报社驻潍坊工作站站长、潍坊万众传媒总经理。系世界诗人协会、中国诗歌会名誉会长。创建诗人网(
http://www.shirenwang.com/)、中国诗歌会网(http://www.cpa1932.com/)。创办网络时代诗歌大展、网络时代诗歌节和孔子诗歌奖。对小诗的定义、内涵、外延及本质特征、特点特色进行了界定和论述,继承创新小诗、重塑小诗派、延展推动小诗运动;创建乐画诗派,倡导乐、画、诗的有机统一;创建回归诗派,倡导回归真我、回归生活、回归诗歌。1999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杏花》,自1994年从事创作以来,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余万字,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等若干奖项。出版个人诗集《诗人与美人鱼》、《陶罐上的少女》,长篇小说《沙僧别传》。策划出版长篇科幻小说《不明飞行》,学术专著《透析〈论语〉智慧》、《〈老子〉正道与当世迷途》等;编著《当代作家新势力文萃》、《当代中国作家名录》、《当代中国诗人名录》、《网诗诗典》、《中国优秀网络诗人》、《中国最佳诗选》以及文丛《北海诗稿》、《北海诗笺》、《网络时代作家诗人》等。
  【例文枚举】
《黄鹤楼诗情》:秦浦云,诗书画精湛的秦观后人

〇张光国

  近几年,我常常在不同的场合向别人赞叹诗歌的聚合力量。
  是诗歌,让天南海北的诗友相聚一起,举杯相邀,谈诗论道,共谱诗话,共铸诗谊。
  我们的视野得以诗性的拓宕,我们的生命有了诗性的张力。
  在说起诗友秦浦云之前,之所以说这些,实在是想要感谢诗歌这一越来越强大的社交载体,使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诗歌活动中抒写了一篇又一篇美丽的诗性故事。
  在这样的诗歌活动中,我认识了数名年长的优秀诗友,比如重庆市的非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冯春明,广东省广州市的秦浦云,等等,他们属于知青一代,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在诗歌文学领域浸淫了多年,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
  而秦浦云先生,却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的后人,在当地家族协会中担任副会长之职,这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秦浦云先生有一首写先祖的诗,名曰《怀念先祖秦观》:
  小妹高才吟月影,东坡投石水中天。
  金风玉露熏千古,妙句华章颂永年。
  我非常赞同这种“金风玉露”的熏陶作用。记得我以前曾读过一本书,叫《在北大听讲座》,书中提到牛津的学生是教授烟斗熏出来的,这固然是笑谈,却幽默地道出了熏陶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秦浦云先生的成长和发展,显然受到了家族文化的熏陶,直接或间接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
  这种家族的文化传承作用是强大的,有时强大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比如,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花园乡南溪寨,生活着匈奴休屠王金日磾的后裔,被称为“最后一个匈奴部落”,他们至今传承着先祖的语言、歌谣、舞蹈和祭祀活动,文化的熏陶和心理上的认同感仍然流淌在他们子子孙孙的血脉之中。
  秦浦云先生的先祖秦观,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文学史上都居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秦观(1049-110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江苏省高邮市人。官至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后被南宋朝廷追赠为“直龙图阁学士”。
  秦观诗词在当时享有盛名,影响甚巨。明朝评论家胡应麟在《诗薮杂编》卷五评价到:“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清朝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在《雨村词话》卷一甚至推誉其“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祖上是这么一位名人,对后世而言,即有无上的荣耀,当然也有着巨大的压力。秦浦云先生要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或创新,都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
  当然,今天秦观的后人甚众,他们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落脚点,不见得有谁非要在诗歌方面下一番功夫。
  据了解,今天秦观的后人散布于江苏的常州、无锡、苏州、江阴、宜兴、盐城、高邮以及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河南、重庆等十多个省市,还有旅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台湾等地的,共约有15万余人。
  在这15万多个秦观后人之中,出一个诗人,也是诗坛的需要吧!


  或许,有人说,在当今诗坛,诗人够多的了吧!
  是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诗歌发展被烙上了网络时代的鲜明印记,诗歌获得了更广、更大、更自由的展示空间,诗坛出现了“井喷”式的空前繁荣景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数以千万计。
  但是,相对于这一庞大的基数,敢公开承认自己是诗人的不多,以诗歌作品说话的不多,具有多维艺术修养和能力的不多。
  这样的判断不是臆测。
  从1999年底,我们在8U8创办的综合性文艺网站七十年代人以来,通过编杂志、出诗集、办网站、搞活动等多种方式,我们与数以万计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有过直接的联系,平时,我也经常特意地通过百度、博客、微博搜索或者到各大网站关注诗歌和诗人的发展动态,我的感觉是,在表面繁荣的景象下,诗歌和诗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并不乐观。
  说说上面所说的几个不多。
  敢公开承认自己是诗人的不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歌发展渐趋边缘化,有人提出“诗歌死了”、“饿死诗人”等观点;进入网络时代之后,泥沙泛起,各种诋毁诗人和诗歌的言论纷飞,亦出现了一批主动抹黑诗人和诗歌的伪诗人和伪诗歌爱好者,和一批欲借恶搞诗歌出名的人,和一批把“下三烂”东西放在网上当诗歌的人。由于这些人刻意地“臭烘”,诗歌和诗人,在当今被戴上了为人所鄙夷的“高帽子”。在现实生活中,敢公开承认自己是诗人的不是不多,是实在的太少。有的人愿意戴上作家的帽子,却绝然不会用诗人这样的“光环”。曾经的“文学之冠”,成为了烫手的“山药蛋”。
  以诗歌作品说话的不多。在今天,有名诗人,却少名作品。不用怎么去求证,我们只问问自己就行:记住了几首现代诗?记住了几句现代诗中的佳句?真的是少,甚或没有。可能,我们自己写过的诗,我们自己背诵下来的可能性都不太大。可能,我们自己写过诗,都没有感动过我们自己。这就是现代诗的困境。现在,真心去钻研诗歌的人太少了,用心去提高诗歌艺术水平的人太少了。在网络时代,诗歌发表的门槛极低,或者说没有什么门槛,比如在网站上,缺少编辑在后台审核把关,所以,不管是“金针木耳”、还是“萝卜白菜”,都以诗歌的名号发布出来,于是,我们都成了一钱不值的“诗人”!
  具有多维艺术修养和能力的不多。诗歌之所以被古人置于文学“金字塔”的顶端,是因为诗歌是精而高的文学艺术体裁。但是,在我们今天,诗歌,已经跟歌割裂开来,失去了她先天应有的音乐性,也失去了她先天应有的画面感。在诗歌这个圈子里,对诗书画以及音乐都谙习并能做到有机结合的人太少了。所以,多年之前,我就倡导,诗歌要音乐化,让诗歌再重新回归到诗上,重新回归到歌上。让诗歌重新回归它本身的传统的画质美和音乐美。这都需要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在多维艺术修养和能力上下功夫。
  而秦浦云先生,是一位做到诗书画有机结合的诗人。他也是在内心深处将诗歌当作“宗教”去经营的诗人。


  认识秦浦云先生及他的诗书画作品是缘于2014年6月21日至23日世界诗人协会在美丽的世界风筝都——山东潍坊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作家诗人论坛
  在那届论坛上,一下子给我印下深刻印象的两位长者,一位是北京市作家诗人张宗新,另一位便是秦浦云。
  记得文友张宗新一见面就跟我开玩笑:你的个人音乐作品发布会啥时开?我是奔着她来的!因为有大量的后期工作没有完成,原本想在那届论坛期间举办的我的个人音乐作品发布会只能推后。我想,如果条件具备,在今年,2015年,会把这件事完成,给自己近期的音乐创作做个好好的总结。敬请期待!
  张宗新先生是一位朴素而善于言笑的长者,也属于知青一代,听说当年去内蒙古下过乡,在2014年8月1日至4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诗人峰会暨中国诗人采风行——走进内蒙系列活动中,我们又一起相聚于内蒙古,共享了许多烙于我们内心深处的诗话诗语,后面,如果有机会,我也将会一丝一缕地整理出来,为我们的美好的诗歌和诗性的人生作证。
  秦浦云先生是一见面就会跟你握手的长者。
  他个子不高,身材瘦瘦的,一双眼睛透出了沧桑,却又睿智且又炯炯有神,藏敛却又绽放了他人生的深厚阅历和风雨雪霜。我在想,他经历了怎么样的人生?他缘何对诗书画情有独钟?他不远两千多公里的长途,从广州远道而来潍坊参加我们的文学艺术现场活动,是什么样的理念和精神力量推动他这样做的呢?
  更奇特的是,他还随身带着笔墨纸砚!
  这一特点,在参加2014年12月27日至29日由世界诗人协会、中国诗歌会主办的唐风宋韵●诗行天下——印象黄鹤楼系列活动时,再度得到了验证。
  在那次在武汉举办的现场活动上,秦浦云先生现场挥毫泼墨,即兴为与会诗友们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他太好说话了!有求必应。他赠给了我几幅字,我请他又给我的一位亲戚写了一幅,他亦爽快应承。感谢!
  在第二届中国作家诗人论坛上,从他参评的作品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贴近生活得妙趣,忽然顿悟即成诗”,“诗书极品臻禅境,至善至真铸我魂”。在他看来,操作并熟稔诗书画这些文学艺术体裁,是缘于对自己真实生活的细细体味和深刻反观,“贴近生活悟妙谛”,“写诗言志抒真情”。为什么一直那么地炽爱呢?是因为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即可以深深地封印又可以尽情地抒发的“出口”!


  诗歌,是封印我们记忆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我曾看过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关于黄冈(古黄州)“东坡赤壁”的报道。报道中引用了秦观传说中的舅子——苏轼的《赤壁赋》,观后感受良多。
  诗人的记忆,穿越了时空,九百多年之后,在我们今天,不仅融入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之中,而且还物化成了许许多多外在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成为美丽的旅游景点,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象我这样,“奔四”或“奔过四”的人,可能会对生命和人生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沉的感受。东坡先生在《后前赤壁赋》中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们怎样才能给短暂的生命作一些更美好的注脚呢?我们怎样才能给须臾的人生增一些更绚丽的色彩呢?我想,诗歌,就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诗歌,完全可以封印我们一切的美好记忆,亦完全可以容纳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
而秦浦云先生,已经成功找到并非常熟练地运用好了这么一种存储和拓宕我们生命和人生的文学艺术载体。
  比如,他用美好的诗句记下了他与我都亲身参与的现场诗歌活动——唐风宋韵●诗行天下——印象黄鹤楼系列活动,活动成功举办之后他便写就了《黄鹤楼书怀》,包含两首,其中有这么一首:
  诗行天下琴台聚,
  宋韵唐风黄鹤楼。
  流水高山传国粹,
  黄钟大吕颂神州。
  在这首诗中,他记下了黄鹤楼下诗友们的美好相聚,还记下了我们在湖北省博物馆一起观看编钟表演的美好经历。
  现在,阅读这首诗,那些美好的记忆又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不觉之中身心再一次陶醉。
  近来,秦浦云先生的创作状态非常好,接二连三地将好作品发给我,一波又一波的诗歌好旋律让我沉醉其中。
  他曾在QQ上这样给我留言:“近来我的创作状态非常,如黄鹤楼组诗就写得我自己也奇怪怎会如此顺手!今天,又完成了一组七绝辘轳体……”
  原来,几十年的潜心研习,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功底十分深厚,一经激发,华章丽句便如珍珠一般一颗又一颗地落入玉盘,蹦跳着,雀跃着,发出一串又一串悦耳的声音,直入我们心灵的深处。
  这里,一切美好的记忆都融入了诗歌,而诗歌也将一切美好的记忆好好地给以珍藏;每当我们翻开诗页,轻吟这些诗句,我们的魂便会又一次震颤,我们的心便会又一次舒畅地歌唱!


  诗歌,是抒发我们情感的最好的“出口”之一。
  2014年11月9日早晨,天刚蒙蒙亮,参加首届红高粱诗会的我便起床了。我沿着青岛崂山仰口风景区内黄山渔村的傍海路,独自漫步观赏,曲曲折折的崖路上,烙下了一串柔软自己心灵的诗行。
  一缕又一缕的海风迎面拂来,浓浓的海腥味打湿了我的内心深处;一阵又一阵海浪拍打堤岸的声音,就象一阕美丽的诗章在深情地吟唱;一波又一波的白色浪花,在仍未沉落的海上明月的照耀下,泛着叫人马上就会放声歌唱的银光。
  我想到了很多。
  我想到了我去世的老父亲。如果他能和我们在一起该有多好呵!我想到了我的老母亲,我想,下一次来海边,甚至去别的什么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地带上她。
  我想到了诗意的栖居。在这么美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丽和愉悦。而这种愉悦与诗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如果没有诗歌这个平台,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到这个地方。更重要的是,在这样充满诗意的环境中,我是一个主动的发现者和用心的体验者。我看到了许多一大早去打渔的渔民,生活的疲惫和岁月的风霜刻在了他们的脸上,在诗意的环境之中,他们并没有做到诗意的栖居。
  我是一个幸运者。
  我也是一位生活的歌唱者。
  诗歌现场活动之后,我创作了一首关于穿越故事的情歌:

  海上的红月亮

  作词、作曲:张光国

  在崂山的山巅上,
  我又看到了红月亮;
  我的白马已飞翔,
  我的心充满了热望。

  千年前邂逅兰舟旁,
  幸福涂红了月亮;
  你的琴声浸漫花香,
  柔指拨动我心坎上。

  海上的红月亮,
  仿佛你红红的脸庞;
  高高地挂在海面上,
  凝听一曲爱情交响。

  在黄海的海岸上,
  我又看到了红月亮;
  我的剑掷海中央,
  我的心充满了彷徨。

  千年后寻你老地方,
  呼唤无任何回响;
  我的眼泪打伤波浪,
  悲伤席卷了悲伤。

  海上的红月亮,
  是我心头深深剑伤;
  幽幽地出没乌云上,
  我的爱失去了方向。

  海上的红月亮,
  是我心头深深剑伤;
  幽幽地出没乌云上,
  我的爱失去了方向。

  我的爱失去了方向。

  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忧伤,都以诗性的语言传达出来,而在这种表达之中,我们内心的情绪被很好地释放出来,留下的,都只是美,是人生的美,是诗化的美。
  秦浦云先生也是一位诗性美的追寻者。
  他如此吟咏唐风宋韵•诗行天下——印象黄鹤楼系列活动:
  梦里箫声黄鹤楼,
  琴台闻笛晚风幽。
  梅花三弄东湖月,
  冷暖人间几度秋。
  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一下子进入了优美的意境之中,深透心灵的箫笛之声萦绕耳际,黄鹤楼傍江伫立仙气飘飞,烟波浩渺的东湖之上,明月独悬,清光幽幽,面对如此美景,多情的诗人还不及沉醉却又去感慨悠悠的岁月中人世的冰冷与温暖。多美呵!这种美是古典美。当然,这也是古体诗的魅力之所在。
  和我的文本相比,秦浦云先生的要大气一起,立足点要高许多。
  秦浦云先生的文本,不少是从国家、社会等的视角去展开的,如,“先烈捐躯为自由,秋收起义救神州。毛公旗下多诗帅,宋韵唐风黄鹤楼”,再如,“红楼永记英雄血,志士捐躯赴国殇。幸福今天来不易,武昌长铭彭刘杨”。而我的诗歌文本,说实话,这方面的应该是很少,也可以说是极少。我的作品多是儿女情长,是小情绪,虽然我大学本科读的是政治系。哈哈!


  回到诗歌文本本身。
  这个想法很简单,但是这样做不简单。
  在当今诗坛,诗歌文本之外的东西被过度地关注,被过度地放大,而诗歌,只成了一张膏药招牌。
  不少人不再关注有没有好诗歌,不再关注诗歌如何才能回归大雅之堂,不再关注诗人如何才能象其他文学艺术创作者一样被尊重,而是用丑化的视角,用妖魔化的手法,将一些所谓的“料”晒出来,炒出糊味,炒出熏人千里的臭味,臭得直至勾起你的好奇心,叫你非得去看上那么一眼,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这么臭。
  现代诗,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真的是太悲哀了!
  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好象这又是相当然的。在娱乐时代,娱乐是王道,音乐、演艺等领域,都这样,别的例外,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要反对的,是将诗歌和诗人丑化和妖魔化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诗坛的正能量。
  而今天的所谓诗本身,就太缺少正能量了。或者说,即使有不少正能量,却受到了压抑,它们的声音,已被漫漫的洪水所淹没。
  而从秦浦云先生的诗歌和人身上,我感受到了这种正能量。
  他并没有身处社会高层,也没有宝马裘衣,他只是一个平凡之人,却对国家、对社会、对生活,对诗书画艺术如此地炽爱,他所表达的,都是生活中的美,都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腔热情和满满期望。
  他吟道:
  诗行天下生花笔,
  宋韵唐风黄鹤楼。
  融入诗歌魂与魄,
  诗人以诗荐神州。
  “融入诗歌魂与魄,诗人以诗荐神州”!这是多么满满的正能量!
  和那些没事在家里编排社会阴暗面的所谓诗人相比,和那些吃饱了坐在电脑前编排人性恶丑的所谓诗人相比,和那些四肢健康却总是无病呻吟的所谓诗人相比,秦浦云先生这样的诗人,诗坛更需要,将来需要的更多!
  秦浦云先生亦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诗人。在唐风宋韵•诗行天下——印象黄鹤楼系列活动中,我们邀请他为与会诗友现场书写并赠送书法作品,他是有求必应,一写一个多钟头。而且,事前他已写好了数幅送给几位熟悉诗友的作品,一见面就送上,其情切切,使人动容。
  他言道,“即兴一挥得妙品,高山流水会知音。编钟古韵如天籁,诗铸情谊胜万金。”好一个“诗铸情谊胜万金”!他又说,“素酒一杯会弟兄,千金难买好心情。今天武汉琴台聚,相约明年在北京。”真的,我也希望2015年到中国人民大学组织诗歌文学艺术现场活动时能再次与他相聚,一起把酒言欢,畅谈诗歌!
  最后,祝秦浦云先生继承发扬大诗人秦观的诗歌因子,诗兴大发,创作丰收!


中国诗歌会
2015年2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17 08:4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张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2-20 14:0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04: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