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的美和坚定
唐突
当我看到大提琴的那根粗大、闪耀着银光、极具质感的C弦时,我竟然想到了钢轨。在有力、快速地运行的琴弓之下,C弦的声音是沉甸甸的;在气势磅礴地奔驰的车轮之下,钢轨的声音也是沉甸甸的!它们的声音都带着强大的冲击力,能激荡起情感的漩涡和巨浪。
大提琴的音域十分宽广。从C弦到A弦,如果饱满而又流畅地演奏出整个音阶,我们甚至能够感受到大江的奔流之声,掠过平原与丘陵的呼啸的风声,直至高入云端的云雀的啼鸣。这是我们应该亲近的天籁——对它的亲近和理解,是我们对人类历史上众多表现复杂感情、思考和冥想、希望和理想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度感受和理解的基础。
当我们说某一音乐作品有如天籁时,那就是我们感受到了这一作品中人心与世界、与事物的协调及谐和。音乐艺术中的这种协调与谐和,是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这一主张相一致的。音乐艺术(也包括其它艺术)对人的熏陶,是我们实现这种追求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我们重视艺术的一个理由。它能减少甚至避免人的需求和创造力与自然(也包括人与人)的冲突——艺术对于人类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在我听过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中,由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演奏的埃尔加(Edward Elgar,英国作曲家)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我非常喜欢的。这一大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者而作,作品中含有深刻的哀痛,但在其快板乐段,杜普蕾的演奏以其激情慷慨的抒情性和歌唱性,表现出了人类希望与信念的美和坚定,有恢宏而不可阻挡的气势——完全可以将其比喻为火车在大地上气势磅礴的运行!
很让我快乐的是,我还看到了杜普蕾在一次旅行中、在火车车厢里演奏的一段视频,由于车厢里座位空间较小,这段演奏没用琴弓,全是拨奏——在老式车厢木质的坐椅上,她摇摆着身体,满脸欢笑,手指在琴弦上快速地跳动,演奏极其活泼欢快,能让人情不自禁地舞蹈。
在这儿我想到了乐感。我想所谓乐感,就是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以其对节奏、旋律、音色的敏锐感受力,进入到了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深度感受。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我觉得,诗歌的语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好的语感,也是来自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深度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