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深沉与玩花样
——再谈诗歌的意境与意象
大连诗人鹰之先生撰文称:“中国唯一具备走出国门可能的只能是意象诗!因为那里面有着几千年承传历史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我觉得他的提议有可取之处,也有点矫枉过正,诗人们都去侍弄意象诗也不行。意象诗是西方的舶来品,不是中国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国古代诗歌所说的“意兴”,更多指的是意境,所谓“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不管是以境胜,还是以意胜,都是玩的深远、深沉;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更多意义上是从象征得来,但总体看这类的诗少之又少。
鹰之先生所列举出的古体诗中的意象诗句,我也没看出有多少意象,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表现的都是意境,都是意境的玩深沉,而非意象的玩花样。至于“唯一具备走出国门”一说,也不得体,试看阿赫玛托娃早已走出国门的诗《披着深色的纱笼》:
披着深色的纱笼我紧叉双臂……
“为什么你今天脸色泛灰?”
——因为我用酸涩的忧伤
把他灌得酩酊大醉。
我怎能忘记?他踉踉跄跄走了出去——
扭曲了的嘴角,挂着痛苦……
我急忙下楼,栏杆也顾不上扶,
追呀追,想在大门口把他拦住。
我屏住呼吸喊道:“那都是开玩笑。
要是你走了,我只有死路一条。”
“别站在这风头上,”——
他面带一丝苦笑平静地对我说道。
这首诗用的正是今天我们所效仿的叙述性语言,并无意象的存在。
意象这个东西,只要会写隐喻,大都可以玩玩,不过是写好写孬的问题。总得看来,意象诗真能玩出花样的诗人并不多,大家都去写那就是挤独木桥了,没那个必要,也不现实。意象在顾城眼里只是在玻璃上磨花的事儿,只是一个匠人的活计;曼德尔施塔姆就曾批评说:“那些自称为意象学派的人,为了把语言弄得更当代而令自己精疲力尽。然而,他们依旧远远落后于语言,是注定要像众多废纸一样被扔掉的。”
没有必要非让诗堕落成一种技术,十年前我这样说,现在还这么说。想把诗之博大刻意做小,实实的不可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