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月清风 于 2015-3-9 12:57 编辑
明月读诗:直面人生方可淡定入世
下午
作者:安氏
整个下午都是寂静(像是陈述自我当时的状态)
岁月响起了许多声音但
没有被我听见(寂静呼应相应声音,逻辑非常严谨)(这是第一节)
一本书现在传递到我手中(因为书传递,正好呼应为什么我没听到的声音,可谓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衔接)
有时我抬起头,直视着(我揣测安氏在读书中,或为休息,或因书中的某些问题的沉思,从书中停下来,由此引来引文)
窗外那足以使人盲目的太阳(盲目用得很恰当,在人与太阳自然之间,我们处于一种被动中,可说我们是盲目的跟随者,这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可反观到)。
它同时悬挂在我们的视线里(这是谁面对都有的真实,我想这句的加入是为视线一词,埋下的伏笔,再牵出下面的三句)
这遥远的距离并不能
改变光线的温暖,以及灼热
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在现实中距离确实不能改变存在的某些关系,但同时对存在的个体呢,它又在一天天改变,这里的一个人就是这个距离间的个体)这是第二节
在下午的房间里我感到了
自己的模糊(我想这是安氏想象里对自我命运的提前预知)
岁月即将这样消解我(这也是对模糊的回答,又给下一句的中心找到一个逻辑点)
我会是同样一个中心
但把我围拢的却不只是寂静(回应开始,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那么会是什么呢)
我的面目最后变成什么样子
都不会有人怀疑 (人在尘世的结果其实大家都清楚,好似是多余,但又必须)因为整首诗像是一次内心的叩问,内心对生命人生与自然的格物)这是第三节
那么,未来的日子将会怎样 (这是第三节由个体延伸,或者说推出生命在自然中的命运)
所有曾被记忆过的土地上
每一个人都在太阳的注视下
度过了一生 (以上三句就是命运真实写照,太阳的注视回应盲目的太阳,谁才是主宰者。生命只是这里的过客,或者说是阳光下的一个点而已,这一切都将在注视中消解,模糊,回到寂静,回到一本书上的文字里)
老实说在读完安氏的《下午》,脑海立刻跳出汪峰演唱的《北京,北京》,这首诗所表达的中心内涵,几乎也和这歌所传递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诗人内心却是平静,似乎早已一切都在意料中,人的一生在希望的激情,一半品尝收获的喜悦,一半又在绽放中走向凋落。人生即分享美好的一面,同时也承受纠缠的迷茫,无奈,可以说生命有无法逾越的局限和牢笼,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命的现状,真相,这就是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面对人生无法回避的问题,且看诗人是怎样把这个真相用诗意的呈现的吧,诗人在一个寂静无声读书的下午,似乎受到启示。整首诗围绕这种思考的格物中心与世界交流,与人生发生交集,并将呈现给读者。整首诗似乎有种参透人生宿命性的悲观主义情绪,而实际上意在提醒你我一个真相:再辉煌腾达也是昙花一现,人生还是回到低处。这种表达,呈现所达到的效果,是引导我们不要再执迷不悟,执念功名利禄,劳心劳神算计,周全,还是做人做事活得简单点,随意点,自然点,也许诗人想暗示顺其自然才是最明智选择,一种洒脱无碍境界。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往来,才更回到人性真性情而不是表面友好,背地里捅刀子。便可心无私念活得心安理得。
回头不妨说说这首诗的结构,题目《下午》,这暗示人生大方向。起笔以整个下午是寂静的,带出下句,这是一个具体的时间,也是一个抽象时间的整体与个体关系,这是诗人抓住的切入点,也是共性,由此下面的诗行都是以这样迂回战术阐述,对比,论证,延续。说盲目的太阳,其实是在谁自己盲目的必然性,人的活动可以说都在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不成文规定,似乎太阳一直在盲目地重复一件事,反观人,不也是如此吗?我们不发改变太阳,但太阳却在不知不觉地把我们改变。
这首诗在下午的寂静,不经意触动心灵,找到切入生命的指点,并对人生问题来了一次深入的探究,这首诗读来有一种自言自语,自问自答,似乎是一个人的格物,在格物中把这个人人都熟悉,都无奈问题呈现出来了,个人觉得这首诗的为妙处是找到一把打开人生问题的钥匙,让读者跟着他的思路,一步步地看到真实的一面,读完不得不说,人生确实如此,太阳就是那个如来佛,生命就是那只孙猴子,不管如何练就72变,不管是十万八千里,腾云驾雾,终究还没抛出如来的五指山。
这首诗读来无可挑剔,可见诗歌的好与年龄无关,这首诗完成所达到的艺术性上,很难相信是位90后。可见诗歌不在技艺性,更在于天赋,有一双敏锐善于扑捉并直抵事物本质的锐眼,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诗人思想的成熟,这真是值得可喜可贺,这首诗表明诗人对诗歌驾驭能力,已到达前沿。
初看这首诗似乎张力不足,实际上给我们提供大量想象空间,再者可能有人会说这首诗有些悲观主义色彩,实际则不然,这是直面的表现,这是沉思后的自觉,也许诗人要告诉我们生命其实只是偶然的存在,人生的一切都是昙花一现,都是沧海一粟,对于功名,对于得失,其实不必患得患失,许在暗示红尘中的过客千万不要被这些所捆绑,迷失,少些人与人的算计与对抗冲突,争夺,博弈,生命或许更惬意一点,像这个下午静静地享受,静静地想点事,做点自己喜欢的,诗人是在呈现中,给以反思自我,面对人生的轨迹要何去何从,这是留下的诗外思考。
一首好诗你都能读出它的起承转合自然性,条理性,即内在的逻辑性,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是从这首诗中,甚至发现竟然在逻辑上具有回文诗的效果,可谓逻辑缜密,可见此诗绝不是随便写完,而是诗人精心构造所为,也成为这首诗叫人读来惊艳,并欣赏之处。
点评不当,还请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