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象诗志》2015年卷,总第十一期目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象诗志》 四川、山东70后诗歌专辑


《大象诗志》2015年卷,总第十一期目录



目录:

上卷

四川70后诗人专辑



诗歌卷:

白鹤林/008  陈  建/012  胡  马/016  

胡应鹏/020  黎  阳/024  李  兵/028  

马  嘶/032  孟  原/036  莫卧儿/040  

孙  刚/044  陶  春/048  田一坡/052  

王国平/056  王学东/064  王志国/068

文佳君/068  弥赛亚/072  曹  东/076  

周  薇/079  西  娃/082  杨晓芸/086

刘泽球/090  邹赴晓/095  陈  雪/098

桑  眉/100  游太平/104  廖  慧/107  

李清荷/110  朱巧玲/112



评论卷:

116/天府之国上空的赢或闪电.........陶春

122/秀句...........................胡亮

124/闲谈70诗群中的“川军”......白鹤林



下卷

山东70后诗人专辑

诗歌卷:

朵  渔/128  江  非/130   孙  磊/134

徐俊国/136  宇 向/138  轩辕轼轲/141

邰  筐/144  柏明文/147   马知遥/150  

苏雨景/152  辰  水/155   魏  新/158   

陈  亮/160  田  暖/164   孙  梧/166  

来小兮/169  李  云/171   刘棉朵/174

雨  兰/177  王  琪/180   许烟华/184  

张延安/186  李林芳/188   李克利/191

章闻哲/194  周公度/197   韩簌簌/200  

陈茂慧/203  马  累/206   周孟杰/209



评论卷

211/山东70后诗歌集结号综评........马启代









闲谈70后诗群中的“川军”



◎白鹤林





2011年下半年,由著名诗人、诗评家臧棣主编,70后诗人蒋浩、谢瑞、张尔和我等几人具体筹划与组稿的“70后·印象诗系”出版首辑10本后,我将自己的那本《车行途中》寄赠给部分自己敬仰的诗人、批评家和学者斧正与指教,林贤治老师即是其中的一位。林老师是著名诗人、学者,还是研究鲁迅的专家,我自然没有奢望他能回复只言片语。但出乎意料的是,不久之后我收到了林老师的一封亲笔信函,其中有这样一句:



“四川是一个特异的地方,封闭、贫困、安稳、动荡、悠闲、冒险,诗神、土匪、政客杂处一地,愿你在其中的吟唱更丰富,更动人。”



几年过去了,我之所以还对这封信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林老师鼓励了我,而是认为先生作为广东人,却在一封短信的只言片语中,十分客观、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在很长一段历史之中我们四川的基本社会环境,以及我们四川诗人的主要现实处境。而隐含于先生言语之中的四川诗人的风格特色与性格面貌,已是不言而喻了。

当然,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四川诗人的特立独行与先锋姿态,都是中国诗歌界有目共睹的,四川诗人的数量和水准也是被公认的。因此,当“70后•印象诗系”以蔚为壮观的40本诗集在2011-2012年间公开出版之时,四川70后诗人的诗集数量占到了8部之多,也没有人觉得奇怪了。

这一次,深圳《大象诗志》拟推出四川70后诗歌专辑,现居深圳的四川70后诗人朱巧玲作为编辑与我取得联系,邀我写一篇评论。我觉得自己也作为被编选的对象忝列其中,不太好担负落实到人的具体评价任务,故而转念一想,不如来个闲话闲说——摆点关于70后诗群中的“川军”的龙门阵吧。毕竟,作为“70后诗歌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不论是对于四川70后诗人,还是对于全国70后诗群,我还是大致了解的。



“70后班级这个概念的首提者是陈卫同学的《黑蓝》,但她并没有真正形成70后班级(至少是没有形成单纯作为诗歌的70后班级)。而真正率先形成作为诗歌的70后班级的,应该是世中人同学的《天地人》(1997年)和安石榴、潘漠子等同学的《外遇》(1999年)。而把70后这个班级建立成型成气候的,当是黄礼孩同学的《诗歌与人》(1999年)和符马活、余丛等同学的《诗文本》(2000年)等民刊。最后,黄礼孩同学编选出版的《70后诗人诗选》(2001年,海风出版社)一书,最终把当时70后这个班级的全部同学推到了历史的潮头上,70后班级运动也因此(自世中人同学的《天地人》开始到黄礼孩同学的《70后诗人诗选》为止)算是基本宣告完成。”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本人在2010年撰写的《70后这个班,是须要“整顿”了!》一文,虽然行文故意调侃,但却也可以说是形象概述了70后诗歌的基本“发展史”。当然,除了上诉民刊和诗集,2011年以后至今,国内还推出了很多次的70后诗歌专辑(包括民刊和官刊),以及诗集。据我所知,继黄礼孩编选《70后诗人诗选》之后,公开出版的70后诗集(单行本)还有:康城、黄礼孩、朱佳发、老皮编选的《70后诗集》,刘春编选的《70后诗歌档案》,余丛编选的《见字如面:70后诗人手稿》等几部。手中有这些民刊、官刊和诗集的人不难看出,四川70后诗人在其中都是从未缺席且席位显著的。

以收录诗人最多的第一部70后诗集《70后诗人诗选》为例,在112位全国70后诗人中,按照目录顺序依次“出场”的四川(含重庆在内的大四川概念)70后诗人就有:曾蒙、蒋浩、胡续冬、蒋骥、胡未、范倍、西娃、白鹤林、周薇、游太平、海融、邹赴晓、杨溢、张守刚、刘泽球,共计15位。而至今,这15位四川70后诗人中的绝大部分,依然还在坚持诗歌写作,且有不少已经成为中国诗坛的中坚力量。

在今天,70后诗人已经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但在当初(70后诗歌运动伊始的2000年前后几年),它还是备受质疑的,不仅主流文学界不认可,就连70后诗歌内部也犹豫不决。例如,身为70后诗人的胡续冬在其《作为概念股的“七十年代诗”》一文中,就曾率先对70后诗人进行了一番调侃性的批判:



“经过几本民刊、几册捉襟见肘但却野心勃勃的选集大肆鼓吹,再加上网络的推波助澜、正规刊物和报纸副刊的半推半就,“七十年代诗”或者“七十年代诗人.”已然成为讨论当下诗现象的核心语汇,而且似乎有望成为二板文学史股市上一支强劲有力的概念股。这支试图草草上市的概念股实际上并无多少高效的文本业绩可言,完全走的是文学经济学之中注意力经济的路线……”



胡续冬不仅是70后,也是四川(重庆)人。四川人火辣直率的性情脾气与天性幽默的批判才华,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对70后诗歌是否能成其为一种新的诗歌写作的怀疑,也包括我自己在内。2002年,《厦门文学》杂志第8期“中国新时期以来诗歌流派”联展专号发表了我论70后诗歌的第一篇文章《责任与玩笑——70后诗歌散论》(署名小白),我在文中谈到:



“首先我认为70年代出生诗人对于自身的指称本身就有着一种模糊和不稳定性,有人把‘70后’诗人划在68年-78年之间出生的诗人,有人干脆把‘70后’诗人与其他概念混淆在一起,有人直接把其定义在‘70年代出生而写诗的人’。如果仅从一代诗人出生的阶段来划分诗人和诗歌,而忽略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所包含的文本价值与内涵,似乎已在理论上太显鲁莽和简单。”



70后诗歌是否成立,其学术意义是否存在,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统一或定论的说法。但“70后诗人”或“70后诗群”作为一种诗歌概念,却如同当年也备受争议的“朦胧诗”一样,神奇地“存活”了下来,在后来被诗人、诗评家和诗歌研究者广泛沿用。

阿翔、樊子等诗人编选的《大象诗志》此次集结的四川70后诗歌阵容,只看名单就知道是一次开放概念的70后诗人作品展,凡是出生于1970年代而有所成果的四川优秀诗人,均被悉数收编于70后诗人之“川军”帐下。由此可见,今日70后诗群的发展壮大,已经远远超出当初出发时我们那一拨“老战士”的预料和想象了。70后诗歌作为一个群体(而不是主义或流派),其内部的写作也越来越表现出文本风格的差异与审美取向的不同。

读者诸君不信,可以一读这里集结的20多位四川70后诗人的作品。而关于这一支肯定也仅仅是局部的70后诗歌“川军”,其整体的实力如何,其各自的“战斗力”怎样,身为70后“川军”之一员的陶春在其雄文《天府之国上空的鹰或闪电——四川“70后”诗人专辑编后记》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和精彩的评价,足可供天下各路英雄指点与评说,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015年2月24日定稿



大象詩志,  民间、独立、新鲜、自由、干净、包容、尖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3-27 22:01 | 只看该作者
大象詩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9 23:4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