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无正 于 2015-7-17 22:52 编辑
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美国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最先提出意识流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
詹姆斯认为,思维是不间断的,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其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 受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
人的意识流动不是按照正常的时空顺序展开,而是根据有别于“空间时间”的“心理时间”表现意识的流程。过去的事件有可能因回忆而提到现实中,想象虚构的场景可以和现实交叉。这种理论影响了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福克纳等人,而为文学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意识流文学的创作高峰期基本上集中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它是一种文学流派还是一种创作方法的问题,长期以来颇多争论。实际上,它难以算作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一方面因为被公认的意识流作家之间在创作上没有沟通,没有发表宣言阐述共同的宗旨,也未形成具体的组织。
意识流文学的叙述焦点由外部描写彻底转向内心活动的呈现,即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的直接呈现。这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先后顺序和场景固定的做法,而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因意识流按照人的意识和心理作为线索去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上也有重大突破。
严格来说有意识流小说家而无意识流诗人,因这种技法在诗歌中被使用相当广泛,而没有形成单独使用该技法的诗歌流派。
例举艾略特的作品:《荒原》节选
我想我们是在耗子洞里,
死人在这里丢了骨头。
“那是什么声音?”
是门洞下的风。
“那又是什么声音?风在干什么?”
虚空,还是虚空。
“你
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看见?什么
也不记得?”
我记得
那些明珠曾经是他的眼睛。
“你是活是死?你的头脑里什么也没有?”
可是
呵呵呵呵那莎士比希亚小调——
这么文雅
这么聪明
“如今我做什么好?我做什么好?”
“我要这样冲出去,在大街上走,
披着头发,就这样。我们明天干什么?
我们究竟干什么?”
十点钟要热水。
若是下雨,四点钟要带篷的车。
我们将下一盘棋,
揉了难合的眼,等着叩门的一声。
金斯堡的一首作品:《在加利福尼亚的超市》节选
沃尔特.惠特曼,我今天晚上莫名其妙地想你,当我走在树下的人行道上,怀着头痛的自我意识,看着圆满的月亮.
在我饥俄的疲倦中,为了购买一些意象,我走进霓虹水果超市,梦着你诗歌里的那些条陈列举.
多么好的水蜜桃,多么微妙的明暗交替!很多人全家晚上来这儿采购!过道里满满的都是丈夫们!妻子们在鳄梨堆中,婴孩们 在西红柿堆里!
自白派诗人洛威尔的作品:《致联邦死难者》节选
古老的南波士顿水族馆如今站在
一片白雪的沙漠中,
他的破窗户钉上了木板。
那青铜制的鳕鱼形的风信标一半的鳞片剥落了。
贮水池干了。
我的鼻子曾经象蜗牛般在玻璃上爬行:
我的手曾经痒痒地
想捅破那些驯服、顺从的
鱼鼻孔 冒出来的小气泡。
我的手缩了回来。
我还是常为
下边黑糊糊地繁殖着的鱼和爬虫的王国叹息。
这些句子所使用的都是意识流手法,而艾略特,金斯堡,洛威尔分属于不同的流派,风格也不尽相同,他们只是把意识流作为技法来使用。
意识流手法除了在线索上要求按照人物内心意识作为主线,还要求真实的表现情感和心理而不加掩盖和修饰,即使人物心理的一些丑陋和阴暗部分也如实展现,这给现代派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人的意识是复杂的,理性与非理性意识共存。其中有明确、完整的意识,也有朦胧、片段的意识;有言语层的意识,还有尚未形成语言的、即言语前阶层的意识,等等。这些意识混杂在一起,交替出现,故而从中很难找出逻辑性轨迹。而时间颠倒、空间重叠也就成为意识世界常有的情形。
虽然意识流这个概念被提出是20世纪初期,但使用这种技法却不是从此开始的,实际上以前早已有文学作品使用该类技法,拿一首我国古代诗歌作例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张继
这首诗歌中,内容就完全是按照意识的流动展开的,正在对愁而眠的客人,不可能突然跑去寺院,更无法在月落日出时分听到夜半的钟声,从寺院到渡口的转换也是无法用现实来完成的,实际上这只能是意识作为主线的叙述。
这种打破了现实框架用意识来推进的手法,在某些领域大大增加了文学的表现力,而远胜于一般地完全按照现实展开情节。
虽然意识流手法拥有一些优势,但相应的也有缺点,譬如如果如实按照意识来描写,就免不了把意识当中混乱和无意义的部分也呈现出来,而这是对表现主题并无作用的,意识流描写中如果大量夹杂这样的内容,会造成晦涩难懂和线索混乱等现象,对作品的读解造成一定障碍。
一边往她小巧、芬芳的肉体里 / 填进辣子鸡,一边,她瞥了我 / 两眼。 / 兴奋得都晕了,我饥饿地回视 / 仅仅因为还有她的丈夫和另外四个人 / 我才没有扑上去 / 或倒在她的小脚旁边,喊道: / “灿烂夫人,这么长的黑夜的年代里 / 你是亨利迷茫的双眼所享用过的 / 最火爆的一个。”我继续吃 / (真让人绝望)我的意大利冰糕。——勃恩斯先生:满满当当, / 这世界,尽是吃饭的姑娘。
——《梦歌》约翰贝里曼
这是一首长诗的节选,《梦歌》全文非常长,而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诗人日常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些情节完全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但因作者是按照意识展开,也把其记录在内,而这样徒然地增加了作品的篇幅,也使得作品显得琐碎无聊。
不过需要一提的是贝里曼这首长诗一个目的确实要表现他自己琐碎无聊的生活。但如果作者并非此目的,这就成了这种手法的副作用。
因意识流在诸多作品中有意无意的广泛使用,现在它已经不成为一个流派,而仅仅是常用技法之一,它为文学领域开拓的空间是广大而深远的,它所产生的影响也必将长期存在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