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弱爆了!在道观写诗的人得了诺贝尔奖
作为诗人和外交官的圣琼·佩斯
左三为佩斯,他跟中国外交官员在一起
佩斯骑蒙古马漫游北京郊外
佩斯出入中国上流社会沙龙,图为纪录片还原当时场景
道观已成为一片废墟
据搜狐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2015-07-22消息 他至今依旧是个谜,他是野心勃勃的外交官,也是心境高远的诗歌之王;他在北京西山的道观里写诗,后来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颁奖时赞美他的诗歌《阿纳巴斯》具有凌空飞跃的意象,而这首史诗就诞生于北京西山。他就是圣琼·佩斯,当西山遇到法兰西,他是法国的传奇,也是北京城的一个传奇。
佩斯的中国生涯开始于天津。100多年前,法国政府希望将天津老西开一带4000多亩地纳入法租界,中国政府一直没表态。后来法国政府陆续修建了医院,天主教堂,法国领事馆派来警察维持治安,并升起法国国旗,中国政府也派来警察。1916年10月,法国警察抓捕中国警察,引起公愤,随后天津法租界中国工人罢工。事件越闹越大,法国政府就派佩斯来化解危机。1916年11月,抵达天津后。佩斯说服领事馆放弃老西开计划,这为北洋政府挽回面子,一场危机化解了,还促成了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渺小的角色竟得到上司的赞赏,”多年后佩斯在的《亚洲书信》中回忆道。不过,法国人认为他在化解外交危机上并没起什么作用,一些研究者质疑他的书信真实性,因为这些信是几十年后才公开发表的,作为外交官和诗人,他常被视为戴面具的人,然而,面具背后的佩斯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圣琼·佩斯1887年生于西印度群岛的法属瓜德罗普岛,原名阿列克西·圣·莱热,上大学读专业是商业,但爱好文学,24岁发表的《赞歌》证明了诗人的才华,1912年他认识了一名外交官克洛岱尔,克洛岱尔曾任法国驻华领事15年,期间出版的《认识东方》一书,带给他盛大的文学声誉。佩斯想:“像克洛岱尔这样的人能有这么大成就,我为什么不行呢?”他决定走克洛岱尔同样的道路——去中国。
这位年轻的诗人通考试于1914年到法国外交部供职,1917年被任命为法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秘书,踏上了东去中国的旅程 。
北京遇到法兰西
在北京,佩斯喜欢跟当时中国政治人物往来,比如梁启超、蔡元培,但作为放歌“绿色天国”的诗人,他对僻静郊野的喜爱胜于对喧嚣的城市。他经常跨上他心爱的乘骑“阿兰”(一匹蒙古马),在北京郊外信步漫游,或者索性离开尘世间的纷争,把自己关进郊外的一所道观中去钻研中国古籍。
一天晚上,佩斯听人朗读了一个关于藏传佛教的故事后,他萌生了到中国西部探险的想法,于是,他和几名法国人结伴完成了穿越戈壁大沙漠的壮举。
诗人从西部探险回来后,在1920年前后萌生了创作《阿纳巴斯》 的念头,为了不受人打扰,他秘密地在北京西山的道观创作。该诗于1924发表,顿时轰动西方诗坛。《阿纳巴斯》通过探索者由海滨疆上出发,穿越沙漠、草原向内陆远征,是一部完整英雄史诗。
诗中不乏蒙古风景:高原、山谷 、山岭 、草原 、“死海” (大沙漠), 更有风尘、沙石、硝烟。这是上世纪初地地道道的中国北方景象。
比如他写黄风:
哦,远行人,你乘这股黄风,倒见灵魂的意趣 ……
还有戈壁远征的真实写照:
我们的旅伴,强劲的龙卷风,
还有庄严的倾盆大雨,降自奇妙的
实体,交织着胡砂和昆虫,都在
大漠上追赶我们,……
北京对于佩斯来说,是一座创作的灵感之城。他怎么描述北京这座城市呢?在他致母亲的信中多次提到:“北京四郊的巨大的黄土平原” ,“城西北方半沙漠的广阔空间 ”,在“北京西北方巨大无比的岩石地区” 耸立着一座 “道宇”。 圣琼?佩斯在信札中具体忆及北京的也极少,唯一的一处是给法国文学家纪德的信,他称道北京是“超越时空的天文学的首都”,是 “绝妙的抽象”是“这个世界中最后一个‘几何学的所在’”。可惜他没有提供具体景观,让人摸不透。
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演讲中,追溯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渊源,尤其提到,“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诗人圣琼·佩斯的长篇杰作《远征》(《阿纳巴斯》)就是他在北京西郊的一座道观中完成的。”北京民俗专家张文大考证这座道观就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西北的一片林木葱郁的山岗之上。如今的道观遗址只剩一片废墟,背西面东,原来的构造清晰可辨,前后都有门楼,有出入的台阶,东为正门,还有个五、六平方米的长方形小院子。目前,海淀区政府和苏家坨镇政府已在筹备复建圣琼·佩斯遗址。
佩斯自从1921年离开北京后,就再也没回过中国,所有读过他诗的法国人都确信佩斯在中国度过的五年,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晚年的佩斯住在法国吉安半岛海滨的一幢别墅里,直到88岁高龄安然离去,他在院子里竖着一面帅旗,上面只印有一个“雷”字,是他在中国任职期间汉语名字雷希爱的姓氏。(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