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一友人的帖子,倍感亲切。读来,民风淳朴,格调十分清晰。文笔秀丽仿如微茵二八。我这样评价到:“读来有种《民国往事》的感觉。看来经济建设还是提高了某种觉悟。比如,不必再羡慕国民女神的文笔。好自如,身处国民时代。这感觉能成就你,如同回首时光阴不改的幌子。”
我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毛病,只觉得这样的文笔写起来不会令我生厌。只是不知道作者会怎么想。
有人很欣赏我的文笔,说道:这样的文字刚刚好。不像有些雅士的文章读起来令人生厌。我问为什么?他说:好的文笔有许多种,而那种好的令人嫉妒的文字定然不是好的文字。文字不好,文笔再高也难补拙。而好的文章,简练的文笔就能让人心声爱慕。
我当时想,她在说我的文笔不好。如今,我已不知道我的文字是否能给读者带来快乐!可我知道,纵然有理由往差了写,可是达不到让人心生妒忌的程度,我还是不敢放松的。
妖娆的文章是我刻意追求的,刻意的路上也释然出一种豁达。虽比刚强的文字柔情,也算得上是不会令人生厌的文章。有时候落差大了,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而往往阻止我们去欣赏的是一种竞争的心态。
若文章不能让人收获什么,这和浪费别人的生命是一样的道理。鲁迅说:浪费别人的生命,等于图财害命。我想,若是放到创作上,也是一种警醒。
能让人收获什么?知道自己在如何的浪费生命,也是好的。浪费别人的生命我做不到。最起码,知道如何浪费也是好的;知道浪费了多少也是好的。
不会因为考虑浪不浪费忘记了思考别的东西,也是种收获。有时候,很难讲得通一个简单的道理。原因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简单的不让你去思考;简单的如同心情,如同表情。
不必悲天悯人的去“投怀送抱”;不必装无知去研究其中的玄妙。
那些高深的文章,是留给有资格浪费生命的人的吧?我想鲁迅先生说这话的初衷是好的。他只是没看到现在的人如何在浪费情操。我想,他在被光环环抱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的一句感慨也能被当做格言供养。
在警句里,我还翻到他的令一句话:有些人死了,他永远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若不是对《狂人日记》契而不舍的研读,不会误读鲁迅先生上面的话。
有些人,用死人的眼光看我;有些人,用活人的眼光看我。有些死人用死人的眼光看我;有些活人也用死人的眼光看我。有些死人用活人的眼光看我;有些活人还是拿活人的眼光看我。起初,我想,他在“灰土”里的意境是这样的。后来,我分清了活着和死了的区别后,我感慨过很长时间。在感慨里,我浪费了生命,浪费了青春。可我却有一种什么都没失去的感觉。
到了切入主题的时候了,三笑,只是个序词。童,是童话。安,是安抚。格,是格言。和歌手童安格扯不上关系。正确理解就是用童话安抚格言。那么,有句话说:一笑倾人城,二笑倾人国。这三笑,就是童安格了。
我知道,很多人给我的文字是差评。正如我知道后现代有多种概念。可是,无非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