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木屑花的人》
那些年,梨树开花,谢去
多年后,年轮被锯成一座根雕,和
捧着木屑花的我,学习兜售、礼仪
在路人的相机里,学着藏起牙齿,戴着
微笑,塑封起时光的粼粼
夜亮后,窗外
熟悉的土壤,传来陌生梨树的阵阵
私语:绕过山,就有苹果花的香气,我们去。
而我,站在朝东的围栅里
诵着成长经,偶尔
听得一席知了音,偶尔
吟起一片欢乐颂,偶尔
拧亮一盏萤火灯
那时起,回忆——
是我,多年的感动
《一颗琥珀的今生》
惑骨断了,两根
没有葬礼,只有一只蝉躲进白狗的
肚子里,诵道前世
我手捧今生,在山虫的啼鸣里
陶制自己的雏形
一次次,死去
一次次,活来
阳光炸裂的清晨,隔壁
孩童吟唱:
我的头,我的肩,这是我的胸
我的腰,我的腿,这是我的膝盖
小小我,小小我
小小真可爱……
那一刻,她的眼睛里
凝结出
一颗时间的
琥珀
《沸》
就像是儿时的化学课
拿着一些试剂倒来倒去
倒着倒着
眼睛里蓄满了沸水
《草皮》
那些从来不曾开口的草皮
割了手
割了脚
甚至割了脸
所以你说你不认识它们
更不认识它们的疼痛
附评:【自由的嘶吟】/万园枫
读凝落的文字已有一年多。一直想总结几句,而不是评论。那么抛出几个问题吧!
一、写诗或许不依靠阅读,个性表达更为彻底
凝落写字,并不从阅读中来。并非起意间先想到一个接受的表达概念,而是思考自己想说什么,自己理解的图像与符号去说。说的语言、节奏同样不来自于阅读的经验。这样写,有人以为小众,以为符号缺乏传播的公共属性触点,减弱了诗歌本身的阅读传达与感染力。这个问题,我不想纠缠,因为凝落说过,写诗就是和自己说话。我深以为然。
二、读诗或许不依靠阅读经验,发现的将是更深的文字背后的精神根脉
我也是做过几天所谓评论。而且也认为评论比的是眼界,见过,知道你的路数,由来,好像识别武林派别、功夫段位。而习惯了端着架子这么读,就是专业了,其实不然。诗歌离开阅读经验去读,你仍然觉得值得一读,超越了你的所谓阅读经验,那将会成为无工具的纯粹阅读。你也不是什么评论人,而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读者。你所发现的或许跟诗更为接近。
三、诗歌写作的真相是什么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由凝落的写作看,诗或许是无阅读经验的去读,才有好诗。有阅读经验的读,以为好,本身就可能不是有价值的东西。读书越多,可能写越困难。因为语言知觉都被阅读占满了。那么我们也就渺小到没有了。
诗歌的语言,应该是自我达到最大程度的表达自由,才有诗的存在。而自由来自于平时的感知与用心。那些依赖阅读,写得再文气,也不过是语言上的近亲繁殖。
正当七夕,聊以此文为赠,祝凝落愉快。
于涤斋 |